
你也中了「囤貨幻覺」嗎?
大家好,今天來聊聊新手電商常常犯的「囤貨幻覺」。這種迷思有點像是我們在看限時折扣時的心情:一看到「買一送一」就像中了魔法,想著:「囤得多、賣得快、賺得飽!」但真的是這樣嗎?囤貨好像很誘人,賣得快就賺得多,但如果沒有正確的策略,這也可能是新手賣家的大坑!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拆解「囤貨魔咒」,看看新手電商到底該不該冒險囤貨?
第一章:囤貨的「蜜糖」與「毒藥」
蜜糖:看起來很美的囤貨好處
- 供貨穩定:想像一下,一旦商品進貨,你可以隨時出單,不用擔心缺貨情況,這不就像是「開心賣不停」的感覺嗎?
- 降低單位成本:囤貨時,越大量進貨單價就越便宜,聽起來是不是超划算?進貨多,單價少,聰明賣家瞬間變大亨。
- 搶攻熱銷商品:大家都在搶熱賣商品,手速快的你,第一時間把貨搬到倉庫,就能在熱潮中輕鬆賺錢!這是一種賣家的快樂,對吧?
毒藥:你可能沒想到的囤貨風險
- 資金壓力大:囤貨=現金卡在庫存,這其實是電商賣家最常見的困擾之一。庫存堆在那,現金流卻跟著「枯竭」,而且手頭一緊,連咖啡都喝不起!
- 庫存滯銷風險:商品的需求可不是永遠如你所願。過季、競爭對手降價,你的貨變成了「紙箱的朋友」,不只賣不掉,還賠了倉儲費、退貨費。
- 倉儲成本:貨多了,你的倉庫開始變成「宇宙級巨無霸」,租金、維護費,甚至是意外退貨損失,什麼都有可能成為你的隱形成本。

- 根據某電商平台的數據調查,超過50%的新手賣家因為過度囤貨,現金流告急,結果撐不到半年就被迫退出市場。
真實案例小故事:
- A小姐:她聽說一款連帽外套賣得超級火熱,於是果斷進了500件。結果,一場夏季的突然來臨,天氣變熱,外套賣不掉,庫存堆成小山,電費、租金統統扣光她的現金流,結果心血全泡湯。
- 小張:受限時優惠誘惑,他跟風進了一堆口罩。競爭太激烈,價錢壓到低,最後還沒賺到錢,貨堆到家裡,連家裡的狗都看不下去。
問題根本:囤貨前,你的現金流、需求預估、競爭環境真掌握了嗎?這些事,你確定都計算過了嗎?

第三章:不囤貨,也能穩賺?新手電商的聰明進貨策略
1. 測試水溫:小批量進貨
別一開始就全押重注,試單是測試市場的最佳方法。先進小批量,觀察銷售反應,再決定是否加單。
工具推薦:透過平台後台查看熱銷商品,或使用數據工具預測商品趨勢。
2. 善用「一件代發」模式
一件代發就是你不用自己囤貨,當有客戶下單後,你再找供應商發貨給顧客。這樣既沒有庫存壓力,又能保持資金流動,但注意,這可能會面臨供貨不穩、運費較高等問題。
3. 選擇彈性供應商:進可攻、退可守
選擇能夠進行小批量合作的供應商,並簽訂靈活的補貨協議。這樣,當需求高漲時,你可以快速補貨;需求低迷時,也不至於囤貨過多。
4. 預估市場需求:學會看「數據」與「趨勢」
透過數據工具如 Google Trends、電商平台的熱銷榜,分析商品的市場趨勢。了解哪些商品在旺季時能夠迎合市場需求,避免盲目進貨,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第四章:進貨前必學的「風險調控術」
「333法則」:進貨資金分配三步驟
- 30% 用於熱門商品(測試市場熱度)
- 30% 用於穩定銷售的長期商品(風險較低)
- 40% 保留彈性現金流(應對突發狀況)
庫存管理四要訣
- 定期盤點庫存,避免「死庫存」積壓。
- 用數據分析銷售週期,掌握補貨時機。
- 結合促銷策略,當商品滯銷時,迅速清貨止損。
囤貨 OR 不囤貨,關鍵在於「風險控管」
最後,囤貨本身並不是魔鬼,但失控的囤貨絕對是新手電商的墳場。記住,學會靈活進貨,掌握市場趨勢,並做好風險控制,才是讓你穩扎穩打賺錢的關鍵!

GD怎麼看?
低價策略往往是市場上被驗證效益性最強的攻勢,但往往在初期有成效而後期的效果會遞減,因為對於消費者而言他會容易誰便宜就找誰買,所以很難吸引到對你商品有強烈支持的粉絲群眾,很多大型的賣家紛紛離場電商,不外乎是利潤空間不夠支撐不了經營的未來,除了刪減人力或是各種緊縮規模也找不到出路,所以打造出高價高附加價值的策略會是經營電商很重要的課題,畢竟消費需求減緩就容易陷入死循環中,唯有穩定經營自己的受眾群才可以走得更加長遠,電商不是煙火而是場馬拉松,跑到最後往往才笑的最開心。
最後,如果想要每週聽聽最新的電商乾貨也不仿到Apple Podcast GD電商成長日記來聽聽GD電商聊聊,一起在電商中找到屬於你的爆品,如果有想做的商品不知道能不能做,也可以留言給我,商品特殊我會在寫一篇文章特別撰寫我的看法喔,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