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大美不言」的一件展品確認

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寫一則也許有點用的廢文。

作者自攝

作者自攝

日前與學姊相約去故宮看展,主要目標是「大美不言」、「公主駕到」和「看得見的紅樓夢」。「大美不言」的燈光有夠暗,展間整片黑壓壓,只有展櫃略有光,好處是珠寶果真亮晶晶,壞處是看細節頗傷眼睛。

有一件展品是成對的「清 嘉慶 金纍絲嵌玻璃海屋添籌簪」,當時看得模模糊糊,簪子上有雲朵有建築有一個不知是人還是什麼生物配上一根金棒棒,我一度還以為是孫悟空大鬧天宮(掩面),學姊說她覺得像甲骨文的「夒」,展件說明未見展品描述,兩人討論一陣子沒有結論,繼續往下走。



回家靈機一動,上網搜尋一下有疑問的展品,就找到這對「清 嘉慶 金纍絲嵌玻璃海屋添籌簪」,原本的網頁說明如下:

「金纍絲掐製盤繞出的雲紋、海浪構成仙境的基底,中央一間鑲鑽的西式樓閣是視覺的中心,一側一人物手持枝狀物作投擲狀,闡明作品的故事主題:仙人每視人間滄海變桑田時即擲一籌於海屋中,此故事明代晚期開始就常作為祝福長壽之用,描繪蓬萊仙島上有一亭、一瓶與籌,或以鶴銜籌來表現。這件作品由許多小單位雲紋串連,是乾隆晚期以來的風格之一,人物和屋宇鑲鑽石,很可能是運用現成西洋製品的零件組成,在祝壽的同時兼具故事的趣味。(故雜8395~8396成對)」

搜尋日期:2024年11月6日

搜尋日期:2024年11月6日

我倆對年代太近的東西都不熟悉,什麼是「海屋添籌」?添的是什麼籌?畫面裡的是仙人嗎?又是一陣討論,學姊下載圖片並截圖,問我那個「持枝狀物作投擲狀」的真的是個人嗎?

我也乖乖載了圖看一下。唉唷,是隻鳥,脖子短短,不可能是鶴。

兩人想想,謹慎一點是不是寫信請教故宮,這種吵鬧的事情我以前也沒少做過,決定由我寫信去問問。

寫信前又搜尋了一陣網路,畢竟簪子是一對的,我拍到的照片和網頁上都是同一側,看看另一支簪子會不會變出一個人來。人是沒變出來,但這對簪子是特展常客,出現在三本展覽圖錄中,剛好當時要去做功德找書,傅圖裡有兩本,順道找來看看究竟怎麼回事。

其中一本是2012年出版,蔡玫芬主編的《皇家風尚: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說明與網頁上一模一樣。另一本是2016年出版的《若水澄華:院藏玻璃文物特展》,說明和展件較為吻合:

「纍絲樓閣雲紋簪飾,層疊流雲鋪以點翠,西洋尖頂雙層塔樓式建築浮現雲端,周緣嵌以紅、白切面玻璃,一側飛鳥展翅飛鳴,充滿動勢。本件原留黃籤載有嘉慶十六年(1811)收存記錄。」

蔡玫芬主編《皇家風尚: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臺北:故宮,2012年6月,頁485。

蔡玫芬主編《皇家風尚: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臺北:故宮,2012年6月,頁485。

張湘雯主編《若水澄華:院藏玻璃文物特展》臺北:故宮,2016年12月,頁125。

張湘雯主編《若水澄華:院藏玻璃文物特展》臺北:故宮,2016年12月,頁125。


這下理直氣壯許多(?),另一本年代更早也懶得找了,完成了繁複意見登錄手續,讓故宮去煩惱。

約一周後故宮便有回應,當時把回應給學姊看後,就放著不管。故宮的系統還來信調查滿意度,我也已讀。


故宮回應

故宮回應


今日心血來潮決定填寫滿意度問卷,順便上網看一下頁面有無更新,登愣!更、新、了!



內容看起來合理許多,沒有指鹿為馬。既然更新了,滿意度調查當然也要寫滿意。

說起來故宮的處理算是頗有誠意,比起之前遇到歷史博物館寫了一長串介於制式與誠意之間的回應,而實際上沒有作為的方式讓人滿意很多。

假裝做了一件好事,寫篇廢文記錄一下。


avatar-img
0會員
7內容數
具易怒體質 寫一些只有自己在意的事情娛樂自己 專長是微波爐料理 LOGO是AI生成的下水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麻瓜自救手冊 的其他內容
我個人滿喜歡胡川安對日本飲食的考察書寫,某年去東京前,拜讀了《和食古早味》、《東京歷史迷走》,落地後硬吵著要去看豬排飯和紅豆麵包(?),還好旅伴們都很隨和,習慣我總有一些奇怪的要求。 去年《餃子與味噌:流動的日本味》出版後,我也找機會入手一本,看完之後當然長了不少知識,書裡面有些用字讓我疑惑了一陣
終於決定出清自己的舊帳(之一),趕快把書收回書櫃不要占空間。 2023年底,杜正勝先生出版了《中國是怎麼形成的》,這本書很精彩,很值得一看。 但是,書中有兩張小圖讓我疑惑了一下,這次先處理一張。
結婚數年,他一直有個煩惱。 煩惱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每年日子差不多的時候,它便找上門來,在腦中跳呀跳,往心口扎呀扎,他知道是自作自受。
  每次看書就會想著:「喔喔喔,好像可以寫這個記一下。」「錯字這麼多出版前沒人看過嗎?」「啊啊,這其實不是這樣的。」通常腦中小劇場是抓漏(?)大於讚美,這類東西當成開張第一篇是不是太糟糕?   左想右想,想起了身邊用最久的一個購物袋,寫個袋子的來歷,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注重環保的人好了,於是,第一篇廢
我個人滿喜歡胡川安對日本飲食的考察書寫,某年去東京前,拜讀了《和食古早味》、《東京歷史迷走》,落地後硬吵著要去看豬排飯和紅豆麵包(?),還好旅伴們都很隨和,習慣我總有一些奇怪的要求。 去年《餃子與味噌:流動的日本味》出版後,我也找機會入手一本,看完之後當然長了不少知識,書裡面有些用字讓我疑惑了一陣
終於決定出清自己的舊帳(之一),趕快把書收回書櫃不要占空間。 2023年底,杜正勝先生出版了《中國是怎麼形成的》,這本書很精彩,很值得一看。 但是,書中有兩張小圖讓我疑惑了一下,這次先處理一張。
結婚數年,他一直有個煩惱。 煩惱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每年日子差不多的時候,它便找上門來,在腦中跳呀跳,往心口扎呀扎,他知道是自作自受。
  每次看書就會想著:「喔喔喔,好像可以寫這個記一下。」「錯字這麼多出版前沒人看過嗎?」「啊啊,這其實不是這樣的。」通常腦中小劇場是抓漏(?)大於讚美,這類東西當成開張第一篇是不是太糟糕?   左想右想,想起了身邊用最久的一個購物袋,寫個袋子的來歷,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注重環保的人好了,於是,第一篇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的體驗,和透過螢幕跟紙本看圖片不同...
Thumbnail
方格子版上發了一則徵稿活動通知,劈頭第一句就說「你曾經看過什麼樣有趣的展覽?」我於是想起五年多前,寫在臉書的參觀普希金博物館特展經過,乃藉此機會與諸讀友分享。不過,本文只作日記式記載,切勿期待鄙人超越能力所及,對名畫作甚麼深入評析。
Thumbnail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且看宮門開放的那晚展開的魔幻盛宴。
Thumbnail
一場視覺饗宴&文化薰陶_印象派光影展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的體驗,和透過螢幕跟紙本看圖片不同...
Thumbnail
方格子版上發了一則徵稿活動通知,劈頭第一句就說「你曾經看過什麼樣有趣的展覽?」我於是想起五年多前,寫在臉書的參觀普希金博物館特展經過,乃藉此機會與諸讀友分享。不過,本文只作日記式記載,切勿期待鄙人超越能力所及,對名畫作甚麼深入評析。
Thumbnail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且看宮門開放的那晚展開的魔幻盛宴。
Thumbnail
一場視覺饗宴&文化薰陶_印象派光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