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富士山,相信許多人腦中浮現的,不只是那完美對稱的山形,還有周邊那令人神往的昭和復古街景與綿延的自然風光。新倉山淺間公園與忠靈塔更是其中的翹楚:從瞭望台上欣賞白頭富士山、在當地小店品嚐特色甜點、沉浸於懷舊的人文氛圍……這些回憶曾是我心中珍貴的旅程畫面。
然而,近年來,社群媒體的爆紅讓這片美景在全球聲名大噪,人潮蜂擁而至,卻逐漸侵蝕了原本純粹的賞景體驗。當我第二次拜訪時,那份寧靜與自在已被「排隊」與「擁擠」所取代。曾經想像中在富士山下細細品味吉田烏龍麵、富士山和菓子,並悠閒漫步在昭和風情的商店街,如今卻在人潮和車陣中顯得困難重重。
1. 交通壅塞與安全問題:
公園周邊道路幾近癱瘓,偶有租車碰撞事故,而許多遊客只顧著拍照,無視交通規則,紅燈前依舊穿越馬路,不僅危險,也讓在地居民與駕駛者壓力倍增。
2. 私有地入侵與生活干擾:
某些遊客任意進入民宅、私有土地,甚至亂丟垃圾、當街吸菸,打亂了居民生活步調,嚴重侵害在地社區的安寧。
3. 商店街變成「拍照熱點」而非文化聚落:
原本應該是富士吉田市的文化底蘊與生活紋理展現的商店街,如今卻成為「昭和風景打卡點」,擁擠的人群並未真正融入在地生活,而是匆匆拍照就離開,錯失深入體驗的機會。
為了應對激增的人潮,富士吉田市政府派出約20名警衛人員維持秩序,但成效有限,而且每年支出高達8000萬日圓。市役所也考慮收取500至1000日圓的入園費用,以縮減人潮並支應維護成本。部分居民贊成,認為此舉能平衡觀光利益與生活品質,然而單純收費並未直指問題核心:如何在吸引觀光與維持在地品質之間取得共生平衡?
為了讓富士山的美景得以永續,不該只停留在「票價」思維上,而是積極投入全面性的城市與觀光治理。以下是我認為可行的策略方向:
1. 活化商店街:從打卡熱點到深度文化體驗
2. 空間規劃:人本步行區與多元景點分流
3. AI 智慧交通:用按需公車 (DRTS) 改善決富士山交通問題
要實現這些藍圖,光靠政府規劃與收費措施並不夠。需要在地居民的參與、商店街主理者的投入、交通設計團隊的專業以及旅遊業者的協作,更不能忽略的是遊客本身的自律與教育。唯有多方攜手合作,才能真正形成良性循環。
想像未來的富士吉田:
在清晨時分,沒有車陣與喧囂,遊客在AI公車接駁下漫步於寬敞的步行街,輕輕鬆鬆品嚐在地豆腐湯與焙茶甜品;白天則參與傳統工作坊,傍晚欣賞夕陽下的富士山,夜晚入住特色民宿,與在地人閒聊,體會日本昭和時代的溫暖人情。這不只是「拍照留念」,更是一場深入人心的旅行體驗。
「過度觀光」不應成為富士山下的負擔,而是一個轉機。透過智慧規劃、文化深耕與多方合作,我們有機會重新打造一個人本、永續、有溫度的城市環境。
我希望未來的富士吉田不只是「到此一遊」的觀光熱點,而是一個能夠放慢腳步、靜靜欣賞富士山之美的城市。一個不需要在人潮中爭奪視角,能輕鬆漫步商店街、品嚐在地風味,並在午後的陽光下悠閒地感受昭和年代魅力的地方。
身為一名曾兩度踏上這片土地的旅人,我仍然期待再度造訪這座距離富士山最近的小城,但我更渴望的是一個經過周全規劃、人本交通與在地文化深耕後的全新體驗:不再匆促排隊拍照,而是能夠享受餘裕的時間,與街角的店家攀談、細細品味本地的飲食和氣氛。願未來的富士吉田,能成為一座讓人「慢下來」、回味無窮的山城,將富士山的美和人情味,一同珍藏在旅人的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