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必學:如何用故事化思維提升學術表達?】

【碩博士生必學:如何用故事化思維提升學術表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寫作和研究並不是單純的數據堆疊,而是用一個清晰、有吸引力的故事來表達你的想法。特別是對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學會將研究轉化為「故事」,能讓你的論文、簡報和答辯更具說服力。

raw-image


以下是根據 National Geographic 的「故事元素」,分解出的 5 個步驟,幫助你將研究內容打造成有力的故事。


▋1. 提出你的核心問題 (What is your question?)


每個好故事都源於一個關鍵問題。問問自己:

• 我的研究想解決什麼問題?

• 是不是有某個事件或議題需要透過我的研究來討論?


範例:

如果你的研究是關於新型電池技術,問題可以是:「如何讓電池更環保、更高效?」

這個問題會成為你的研究主線,幫助你聚焦內容。


▋2. 收集資料與分析數據 (Acquire information—Analyze data)


當你確定問題後,下一步是收集資料,深入研究:

• 查閱線上數據庫,收集相關文獻。

• 訪問專家或學者,了解不同的觀點。

• 使用第一手數據(如實驗結果)來支持你的故事核心。


技巧:

把數據視為「故事的素材」,記住:你不是堆砌數據,而是用它們來說明一個故事。


▋3. 組織你的思路與資訊 (Organize your thoughts and information)


當資料收集完成,開始整理你的素材:

• 列出研究的主題和重點,形成簡單的大綱。

• 記錄每個章節或段落的目標,比如「這部分是要說明我的方法」或「這裡要強調結論的重要性」。


行動建議:

嘗試將大綱視為「故事板」,像電影一樣逐步構建出每個場景。


▋4. 擁抱修改 (Embrace revisions)


沒有人能一次寫出完美的故事或論文。修訂是故事打磨的必要過程:

• 對每一段落問自己:「這部分是否緊扣核心問題?」

• 找到薄弱的地方,再回頭補充或修正資料。


避免過度修改:設定一個修訂期限,避免陷入無止盡的「微調」。


▋5. 採取行動,傳達故事 (Take action)


當故事完成,下一步是選擇合適的傳達方式:

• 針對目標受眾調整表達方式,比如在答辯時,用簡單直觀的圖表向非專業人士解釋你的結論。

• 使用多媒體工具,如影片、網站或動態演示,讓故事更具吸引力。


**思考:**誰需要看到這個故事?研究成果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將幫助你打造有影響力的學術表達。


總結:故事化表達的5個關鍵步驟

1. 提出問題:你的研究核心是什麼?

2. 收集資料:用數據與資訊支持你的故事。

3. 組織內容:用大綱和故事板構建邏輯。

4. 修訂打磨:強化重點,刪減多餘內容。

5. 傳達故事:選擇最合適的方式呈現。


學會用故事講述你的研究,不僅讓你的學術成果更有吸引力,也能幫助你更有效地傳遞核心思想!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無數的新聞、頭條充斥我們的生活。但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過多的新聞只會分散注意力,讓人感到焦慮和疲憊。與其浪費時間刷新聞,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更深度、更有價值的事情上——讀書。 記住這條法則:多讀書,少看新聞。以下是3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會讓你更專注、更高效。 ▋
在學術生涯中,我們常常會給自己過高的期望,追求每件事都做到完美。然而,完美主義不僅會讓你壓力倍增,還可能讓你止步不前,無法真正完成重要的工作。 真正的關鍵是:專注於「進步」而非「完美」。 以下是3個建議,幫助你在學術道路上放下完美主義,專注於穩步進步。 ▋1. 接受不完美的草稿 (
寫論文聽起來壓力山大,但其實這件事可以拆解成幾個簡單的步驟。只要把目標一步步拆小,就能讓看似困難的論文工作變得可行。 以下是寫好論文的 3 個關鍵步驟,幫助你從零到完成! ▋1. 要想寫好論文,只需要對一篇好的草稿加以修改 論文的最終版本從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反覆修改的結果。所以
論文中最關鍵的部分之一,就是實驗流程。但很多人寫起來不是太簡單,就是太複雜,讀起來像加了糖又灑了一堆碎冰,喝完只想翻桌。 其實,寫實驗流程的秘訣很簡單——要像奶蓋綠茶一樣,層次分明,剛剛好! ▋1. 奶蓋層:概述你的實驗流程大方向 • 核心心法: 開頭簡單描述實驗的整體設計,讓讀者快速理
攻讀研究所學位,很多人一開始總是希望做到**「完美無瑕」**,不交初稿就覺得自己對不起導師,不交實驗報告就覺得辜負自己。 但其實,研究所的成功並不來自於追求完美,而是來自於每天穩定的行動。 ▋1. 完美無瑕,往往是最大的拖延藉口 • 很多碩博士生因為害怕做不好,甚至不敢開始,總覺得*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無數的新聞、頭條充斥我們的生活。但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過多的新聞只會分散注意力,讓人感到焦慮和疲憊。與其浪費時間刷新聞,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更深度、更有價值的事情上——讀書。 記住這條法則:多讀書,少看新聞。以下是3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會讓你更專注、更高效。 ▋
在學術生涯中,我們常常會給自己過高的期望,追求每件事都做到完美。然而,完美主義不僅會讓你壓力倍增,還可能讓你止步不前,無法真正完成重要的工作。 真正的關鍵是:專注於「進步」而非「完美」。 以下是3個建議,幫助你在學術道路上放下完美主義,專注於穩步進步。 ▋1. 接受不完美的草稿 (
寫論文聽起來壓力山大,但其實這件事可以拆解成幾個簡單的步驟。只要把目標一步步拆小,就能讓看似困難的論文工作變得可行。 以下是寫好論文的 3 個關鍵步驟,幫助你從零到完成! ▋1. 要想寫好論文,只需要對一篇好的草稿加以修改 論文的最終版本從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反覆修改的結果。所以
論文中最關鍵的部分之一,就是實驗流程。但很多人寫起來不是太簡單,就是太複雜,讀起來像加了糖又灑了一堆碎冰,喝完只想翻桌。 其實,寫實驗流程的秘訣很簡單——要像奶蓋綠茶一樣,層次分明,剛剛好! ▋1. 奶蓋層:概述你的實驗流程大方向 • 核心心法: 開頭簡單描述實驗的整體設計,讓讀者快速理
攻讀研究所學位,很多人一開始總是希望做到**「完美無瑕」**,不交初稿就覺得自己對不起導師,不交實驗報告就覺得辜負自己。 但其實,研究所的成功並不來自於追求完美,而是來自於每天穩定的行動。 ▋1. 完美無瑕,往往是最大的拖延藉口 • 很多碩博士生因為害怕做不好,甚至不敢開始,總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