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hiAvo: 巴洛克的街頭重生 La renaissance du baroque dans la rue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短短10年間,來自瓦倫西亞(Valence)的塗鴉雙人組 Pichi 和 Avo 已經成為都市藝術領域的重要名字之一。繼與阿姆斯特丹 STRAAT 博物館的最新合作之後,他們帶著首本著作《Our Odyssey》來到巴黎。熱愛古代歷史與神話,痴迷於塗鴉與雕塑1,PichiAvo 夢想將巴洛克風格帶入公共空間。

 


Pichi大約在1994年開始接觸塗鴉,而Avo則是在2000年代初期產生興趣。兩人通過共同的朋友認識,開始在週末一起作畫。2005 年,他們加入同一個塗鴉團隊,但兩人發現彼此很有默契,讓他們決定專注於雙人組合作,發展共同的藝術視野,於是PichiAvo的風格在 2010 年誕生了。

 

由於風格的一致性2,PichiAvo常被誤以為是「一位」藝術家,但他們不在意這點。因為對他們來說,塗鴉文化本質上是一種超越個人自我3的合作精神。比起個人風格,他們更看重作品本身。

 

2014 年比利時北西牆藝術節(NorthWest Walls Festival)的展出成為了他們職業生涯中的轉折點。PichiAvo以貨櫃4為畫布,創作了一幅大型壁畫5,這是他們第一次創作如此大型的作品,需要使用吊車和升降平台。自那以後,他們的作品透過網路得以被全球各地的人們看見,比如2014年在西班牙米斯拉塔(Mislata) 創作的《Poseidon》,以及 2017 年在紐約創作的《Bowery Wall 》。

 


他們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產生興趣是出於偶然。Pichi曾接受過造型藝術6的訓練,期間嘗試將塗鴉元素融入古典技法。起初,掌握雕塑技術的過程讓他們認為有些枯燥,但當塗鴉與古典雕塑結合時,卻喚起了一種全新的吸引力。PichiAvo表示:「這種融合呈現了現代都市文化與古典藝術之間的對比,尤其古典藝術經常被視為不可觸及的永恆之美,但反而促使我們進一步探索這條路徑。」

 

古典雕像潔白無瑕的表面,如同一塊純淨的「空白畫布」,提供PichiAvo自由創作的空間。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在這樣的基底上進行藝術實驗,而不受到傳統藝術的束縛。同時,塗鴉藝術本身由大量的字母、符號和多變的色彩組成,使得雕像成為承載塗鴉創作的理想媒介。這種對古代藝術的多層次7詮釋成為PichiAvo美學風格的核心,以現代的方式「重新上色」古代雕像,為古典形式注入一種全新的活力與能量,將這兩個看似遙遠的世界巧妙地融合8在一起。

 

PichiAvo專注於雕塑創作的契機,源於他們2019年參與法雅節(Las Fallas)的經驗;作品完全由木材構成,高達26米,且在節慶結束後被焚燒。PichiAvo因此看到了將塗鴉與雕塑結合的可能性,也啟發了他們構想未來能挑戰的項目,例如將大型壁畫、3D元素以及互動裝置結合起來的創作。



從PichiAvo的作品中,可以發現色彩選擇隨著時間不斷演進。從一開始的棕色和橙色的暖色調,後續加入了粉紅色、藍色,甚至金屬色調,探索更廣的色譜。唯一例外是綠色,PichiAvo對此解釋說,這是由於他們認為綠色無法像其他顏色一樣能產生共鳴感9。另一個重要變化在於作品中不同元素的結合方式。在創作初期,PichiAvo通常先畫雕像,然後再用塗鴉填補背景;現在則採取完全相反的順序,先創作一個塗鴉背景10,再逐漸在其中融入雕像。這種方法讓人聯想到雕塑技藝,彷彿作品從一塊大理石中慢慢浮現。此種創作過程為觀者帶來了全然不同的體驗:在創作過程的最後兩到三天,親眼目睹作品的最終成形。此外,這種方式也促進了與當地社區的互動,居民們喜歡觀察壁畫製作的每一個階段,讓整個過程更具參與感和交流性。

 

PichiAvo將再度在葡萄牙里斯本的Underdogs畫廊舉辦展覽(展期尚未公布),屆時會實驗新材料並創作大型的裝置藝術。PichiAvo期望能超越傳統的塗鴉與雕塑,創作與城市環境緊密結合且具有永續性的裝置藝術,他們闡述未來目標:

Dans une époque dominée par un design minimaliste, nous aimerions importer davantage d’éléments baroques dans l'art public, en réalisant des structures imposantes comme des fontaines ou des bâtiments capables de définir des paysages d'un nouveau genre. Nous rêvons d'un avenir rempli de projets de plus en plus ambitieux, qui nous permettront de fusionner des thèmes classiques avec la modernité, mais aussi de prendre des positions claires sur le monde actuel.

(在這個極簡設計主導的時代,我們渴望將更多巴洛克元素帶入公共藝術,設計出如噴泉或建築物這類具宏偉結構,並以新形式重新定義景觀。我們夢想著未來能有更多野心勃勃的項目,將古典與現代結合,同時對當代世界發出我們的聲音。)

 

 PichiAvo官方網站:https://www.pichiavo.com

 

 

 


Lexique:

1.  Le graffiti et la sculpture:graffiti (n.m.) 塗鴉,源自拉丁文graphium,尖刀,刻筆,和graphein(表書寫)類似,但還是不太一樣,可以從字彙去感受,如攝影photographie、簽名autographie或自傳biographie。Sculpture (n.f.) 雕塑,statue (n.f.)則是指具體的雕像。

2.   Une cohérence:(n.f.) 連貫性,形容詞cohérent,反義詞為incohérent。

3.   Un dépassement de soi:超越自我。Dépasser (v.t.) 超過,勝出,超車就是用這個動詞 dépasser un véhicule。Soi (n.m.) 本身,可以表示人或物。代表一個人時,指的是一個不確定、一般性或未表達的主詞,如每個人都為自己工作 Chacun travaille pour soi,或伍爾芙的著作《自己的房間》Une chambre à soi

4.   Un conteneur 或 un container:(n.m.) 貨櫃。

5.   Une fresque:(n.f.) 壁畫。

6.   Les arts plastiques:造型藝術。

7.   Une approche stratifiée:stratifié (adj.) 層疊的,分層的,源自動詞 stratifier (v.t.) 使成層。

8.   Fusionner:(v.t. & v.i.) 融合,名詞 une fusion (n.f.) 融合,溶解。

9.         

[1]   Un ton:(n.m.) 調,暖色調 les tons chauds,冷色調則是將形容詞改成froids;Une teinte (n.f.) 色調,les teintes métalliques 金屬色調。兩個詞雖都可作色調之意,但原意不同,必須從字源來理解:teinte 的動詞 teindre來自於拉丁語的 tingere,意為染、著色,強調顏色的本質或基本色調;ton的拉丁語 tonus,原意為音調或節奏,與音樂中的音高有關,後來被引申為顏色的明暗或深淺。

[2]   brun褐、orange橘、rose 粉紅、bleu藍及vert綠色。

10.    Un fond 或 l'arrière-plan:(n.m.) 背景。

 

 

本文節錄:

Christian Omodeo, « Pichiavo : la révolution baroque », in GraffitiArt N˚ 80, décembre 2024- janvier 2025, pp. 52-5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d Astra的沙龍
4會員
84內容數
這個平台提供關於法國時事、心理學、科學、歷史、文化、藝術和哲學等領域的文章,文章內會介紹該領域的法文詞彙和使用到的文法,希望分享知識的同時,可以幫助對法文有興趣者學習法文。
Ad Astr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由《Photo》雜誌舉辦的2023-2024年第 42 屆世界攝影比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參與。其中,伊莎貝爾·塞爾夫·沃夏姆(Isabelle Cerf Worsham)憑藉其充滿詩意且溫馨的人物攝影系列脫穎而出,贏得由Harcourt攝影工作室頒發的「肖像」獎項。
Thumbnail
2025/04/28
由《Photo》雜誌舉辦的2023-2024年第 42 屆世界攝影比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參與。其中,伊莎貝爾·塞爾夫·沃夏姆(Isabelle Cerf Worsham)憑藉其充滿詩意且溫馨的人物攝影系列脫穎而出,贏得由Harcourt攝影工作室頒發的「肖像」獎項。
Thumbnail
2025/04/22
自出現地圖繪製以來,「幽靈島」便一直縈繞在那些探險家心頭。數百座並不存在的陸地曾被標記在地圖上,其中一些甚至停留了數個世紀,隨著科技進步,才將它們從地圖上徹底抹去;當然,也有些曾被視為幽靈島、卻最終證實真實存在的島嶼。16 世紀歐洲掀起的海洋探險熱潮,促使製圖學蓬勃發展,進而激發更多遠征航行。
Thumbnail
2025/04/22
自出現地圖繪製以來,「幽靈島」便一直縈繞在那些探險家心頭。數百座並不存在的陸地曾被標記在地圖上,其中一些甚至停留了數個世紀,隨著科技進步,才將它們從地圖上徹底抹去;當然,也有些曾被視為幽靈島、卻最終證實真實存在的島嶼。16 世紀歐洲掀起的海洋探險熱潮,促使製圖學蓬勃發展,進而激發更多遠征航行。
Thumbnail
2025/04/15
DeepSeek 橫空出世震驚全球後,杭州一時之間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法國經濟日報《Les Échos》周末增刊的封面,即以「走進中國科技核心地帶」為主題,前往DeepSeek的總部,中國AI發展核心城市——浙江省首都杭州市進行採訪。
Thumbnail
2025/04/15
DeepSeek 橫空出世震驚全球後,杭州一時之間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法國經濟日報《Les Échos》周末增刊的封面,即以「走進中國科技核心地帶」為主題,前往DeepSeek的總部,中國AI發展核心城市——浙江省首都杭州市進行採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時間使人老;甚至遺忘過去。但藝術不會。 因為在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Bogdan Vlăduță)繪畫中,彷如回望著一幕幕古早、莊重的時間,進入對於歷史、輪迴和梵谷的緬懷,和藝術一起重生。 作為虔誠的東正教信徒,「信仰」是創作的支撐。
Thumbnail
時間使人老;甚至遺忘過去。但藝術不會。 因為在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Bogdan Vlăduță)繪畫中,彷如回望著一幕幕古早、莊重的時間,進入對於歷史、輪迴和梵谷的緬懷,和藝術一起重生。 作為虔誠的東正教信徒,「信仰」是創作的支撐。
Thumbnail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23年末推出的特别展览。这次展览将展出52件世界顶尖艺术杰作,横跨了400多年的西方艺术历史。 展览旨在全面展示绘画艺术从15世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发展脉络,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段漫长而多元的艺术历程。展览按照绘画主题
Thumbnail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23年末推出的特别展览。这次展览将展出52件世界顶尖艺术杰作,横跨了400多年的西方艺术历史。 展览旨在全面展示绘画艺术从15世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发展脉络,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段漫长而多元的艺术历程。展览按照绘画主题
Thumbnail
舊地重遊是種特別的旅程,不僅是一種回歸的體驗,與過去的對話,也是一場新的發現之旅。  春天的佛羅倫斯,宛如一幅綻放的畫卷,將這座城市點綴得如詩如畫。 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每一座建築都彷彿饗宴著數百年的歷史,等待著旅人深入探索。 這是我第三次造訪佛羅倫斯,由於時間只有短短週末,
Thumbnail
舊地重遊是種特別的旅程,不僅是一種回歸的體驗,與過去的對話,也是一場新的發現之旅。  春天的佛羅倫斯,宛如一幅綻放的畫卷,將這座城市點綴得如詩如畫。 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每一座建築都彷彿饗宴著數百年的歷史,等待著旅人深入探索。 這是我第三次造訪佛羅倫斯,由於時間只有短短週末,
Thumbnail
藝。記 又再次回到維也納! 為甚麼這麼就沒更新,因為跟V先生去旅遊,我只有手機,所以沒辦法在這裡刊登,我們去巴黎,去了很多美術館,每天都去博物館的行程,不說還好,V先生高中時其實主科是修英文、藝術,第二外語是法文,在德國這裡高中都是可以自選主科的,是不是很剛好!!!所以我們在巴黎的旅途非常愉快
Thumbnail
藝。記 又再次回到維也納! 為甚麼這麼就沒更新,因為跟V先生去旅遊,我只有手機,所以沒辦法在這裡刊登,我們去巴黎,去了很多美術館,每天都去博物館的行程,不說還好,V先生高中時其實主科是修英文、藝術,第二外語是法文,在德國這裡高中都是可以自選主科的,是不是很剛好!!!所以我們在巴黎的旅途非常愉快
Thumbnail
講到塗鴨藝術,可說是爭議不斷。討厭的人會說,那怎麼是藝術,胡亂噴上去的東西,怎能登上大雅之常;但是喜歡的人會說,因為有了這些有創意的作品,讓建築物多了一些新意,而且又能陳述一些像是反戰的理念,也因此,塗鴨藝術近年來愈來愈受到重視。
Thumbnail
講到塗鴨藝術,可說是爭議不斷。討厭的人會說,那怎麼是藝術,胡亂噴上去的東西,怎能登上大雅之常;但是喜歡的人會說,因為有了這些有創意的作品,讓建築物多了一些新意,而且又能陳述一些像是反戰的理念,也因此,塗鴨藝術近年來愈來愈受到重視。
Thumbnail
圭多・雷尼(Guido Reni, 1575-1642)生於波隆那(Blogona),早期師從活躍於義大利的法蘭德斯畫家丹尼斯・卡爾瓦特(Denys Calvaert, 1540-1619),也隨阿爾巴尼(Francesco Albani, 1578-1660)和多梅尼科・臧皮里(Domenico
Thumbnail
圭多・雷尼(Guido Reni, 1575-1642)生於波隆那(Blogona),早期師從活躍於義大利的法蘭德斯畫家丹尼斯・卡爾瓦特(Denys Calvaert, 1540-1619),也隨阿爾巴尼(Francesco Albani, 1578-1660)和多梅尼科・臧皮里(Domenico
Thumbnail
2019年的夏天我有機會去義大利北部的博爾札諾市(Bolzano)旅遊。在那裡排隊一小時終於可以進去一個特別的博物館,看到在阿爾卑斯山冰中找到的冰人(Ötzi)。我們透過考古學家們的研究,慢慢了解冰人的故事。5300年前的他是什麼人?當時的人吃什麼穿什麼?吃什麼?為何他會在這個地方死亡? 專家們
Thumbnail
2019年的夏天我有機會去義大利北部的博爾札諾市(Bolzano)旅遊。在那裡排隊一小時終於可以進去一個特別的博物館,看到在阿爾卑斯山冰中找到的冰人(Ötzi)。我們透過考古學家們的研究,慢慢了解冰人的故事。5300年前的他是什麼人?當時的人吃什麼穿什麼?吃什麼?為何他會在這個地方死亡? 專家們
Thumbnail
建築物是會說話的,悄聲道出設計者與環境的對話,也是一種力量、一種武器,改寫藝術的世界地圖。
Thumbnail
建築物是會說話的,悄聲道出設計者與環境的對話,也是一種力量、一種武器,改寫藝術的世界地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