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兵譜】剽悍的天使騎士 - 波蘭翼騎兵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波蘭翼騎兵

波蘭翼騎兵


波蘭翼騎兵(波蘭語:Husaria [xuˈsarja])又稱翼驃騎兵波蘭羽翼騎兵,是16至18世紀波蘭和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主要作戰騎兵類型之一,早期的驃騎兵是模仿匈牙利的驃騎兵而創立的,其組成人員是流亡於波蘭的塞爾維亞武士;到16世紀下半葉,在波蘭國王巴托里·斯特凡的進行軍事改革之後,匈牙利的驃騎兵被完全波蘭化,被拆分成全副武裝和敵人正面交鋒的重騎兵、進行突襲並快速撤離的的突擊騎兵、以及用於衝鋒打亂敵陣的輕型騎兵,這三者都配有標誌性的波蘭羽翼。


1573年,在拉羅謝爾圍攻(1572-1573)之後,有翼的波蘭驃騎兵代表進入法國拉羅謝爾,並向安茹公爵獻上波蘭王位。

1573年,在拉羅謝爾圍攻(1572-1573)之後,有翼的波蘭驃騎兵代表進入法國拉羅謝爾,並向安茹公爵獻上波蘭王位。

歷史

翼騎兵起源於塞爾維亞流亡戰士的僱傭軍。塞爾維亞的長矛兵,也叫Racowie,被用來對抗鄂圖曼帝國的西帕希和德里的騎兵。波蘭的歷史檔案中最早提到驃騎兵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500年,儘管可能比這個時間更早。15世紀,以匈牙利國王馬西亞斯·科維努斯為原型的輕騎兵被一些歐洲軍隊採用,以提供輕型、消耗性的騎兵部隊。波蘭的驃騎兵最初是以匈牙利的驃騎兵為基礎的。16世紀波蘭軍隊中輕騎兵的發展部分模仿了科維努斯軍隊中出現的塞爾維亞輕騎兵。 最初,波蘭王國的第一支輕騎兵部隊是1503年由波蘭議會組建的,他們僱傭了三支匈牙利僱傭軍。很快,波蘭公民也開始接受招募。與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裝長矛兵相比,塞爾維亞-匈牙利輕騎兵更為可有可無,因此在16世紀早期的波蘭王權勝利中,塞爾維亞-匈牙利輕騎兵扮演了一個相當次要的角色,例如在奧爾薩(1514年)和奧伯丁(1531年)的勝利。在16世紀中期所謂的「過渡時期」,在南部邊境服役的波蘭Obrona Potoczna騎兵部隊中,重型驃騎兵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騎著裝甲戰馬的長矛兵。

有翼驃騎兵的歷史重建,2013年。

有翼驃騎兵的歷史重建,2013年。


真正的有「翼輕騎兵」是在1570年代隨著波蘭國王和立陶宛大公史蒂芬·巴斯利的改革而來,後來由波蘭國王和立陶宛大公約翰三世·索比斯基領導。從1570年代到1776年,翼騎兵是波蘭軍隊中最重要的,甚至是最菁英的騎兵部隊,他們的職責和傳統由議會法令傳給了槍騎兵。大多數翼騎兵是從較富裕的波蘭貴族(szlachta)中招募的。每個翼騎兵都籌募自己的 poczet(波蘭最小的作戰單位)、武器以及隨從,幾個poczet被組合起來形成一個輕騎兵軍團。 在16世紀的發展過程中,匈牙利的翼騎兵變得更重了:他們放棄了木質盾牌,採用了鍍金屬的防彈衣。當巴斯利被選為波蘭國王,後來又於1576年被接納為立陶宛大公時,他重組了皇家衛隊的翼騎兵,使之成為一個以長槍為主要武器的重陣。到巴瑟利統治時期(1576年-1586年),翼騎兵已經取代了中世紀風格的波蘭皇家軍隊的長矛兵,他們現在組成了波蘭騎兵的主體。到了16世紀90年代,大多數波蘭輕騎兵部隊都按照同樣的「重型」模式進行了改革。這些重型驃騎兵在波蘭被稱為Husaria


波蘭翼騎兵進入克拉科夫,1605年所謂斯德哥爾摩名冊的細節。

波蘭翼騎兵進入克拉科夫,1605年所謂斯德哥爾摩名冊的細節。


隨著1577年的魯比色戰役,翼騎兵的「黃金時代」開始了。從那時到1683年維也納之戰,翼騎兵與各種各樣的敵人進行了多次戰鬥,大部分都取得了勝利。例如,在波蘭-莫斯科戰爭期間的克魯辛戰役中,俄國軍隊的人數是聯邦軍隊的五倍,但卻慘敗。 輕騎兵的角色逐漸演變成一種偵察和高級偵察能力。由於他們的盔甲和重型武器被遺棄,他們的制服變得更加精緻。在18世紀,隨著步兵武器變得更加有效,重騎兵憑藉其沖入和突破步兵單位的戰術,變得越來越過時,翼騎兵從菁英戰鬥單位轉變為閱兵單位。

翼騎兵不是用鴕鳥的羽毛,而是在背上的盔甲上掛著木製的弧形飾物,並把它們舉過頭頂。這些弧,連同從中伸出的豎起的羽毛,被染成各種顏色,模仿月桂樹枝或棕櫚葉,看起來是一種奇怪的美麗景象.... ——Jędrzej Kitowicz(1728年-1804年)

翼騎兵以他們巨大的「翅膀」而聞名,那是一個木製的框架,上面承載著鷹、鴕鳥、天鵝或鵝的羽毛。在16世紀,有特色的彩繪翅膀或翼爪開始出現在騎兵盾牌上。最常見的說法是,翼騎兵之所以戴著雙翼,是因為他們發出一種響亮的咔噠咔噠的聲音,讓人覺得騎兵比實際大得多,嚇著了敵人的馬。其他可能的解釋包括,製作翅膀是為了保護人的背部不受刀劍和套索的傷害,或者是為了讓自己的馬聽不見鄂圖曼帝國和克里米亞韃靼人使用的木製噪音製造者。


翼騎兵的進攻

翼騎兵的進攻


戰術

波蘭翼騎兵的主要戰術是騎馬衝鋒,他們衝向並穿過敵人,衝鋒開始時速度緩慢,隊形相對鬆散。隊形在接近敵人的過程中逐漸加快步伐並緊密排列,並在交戰前夕達到最高的步伐和最接近的隊形。他們傾向於多次重複衝鋒,直到敵軍陣型被打破(波蘭翼騎兵有配備備用長槍的補給車)。近兩個世紀以來,重甲驃騎兵和馬匹的衝鋒戰術通常具有決定性作用。翼騎兵使用kopia(長矛)、koncerz(刺劍)、szabla(軍刀)、兩到六支手槍、通常是卡賓槍或火繩槍(波蘭語稱為bandolet),有時還使用戰鎚或輕型戰鬥武器,更輕的奧斯曼風格馬鞍允許馬匹和戰士使用更多的盔甲。而且,這些馬被培育得特別無畏和抵抗力,它們可以在負重的情況下跑得很快,同時恢復得也很快。牠們是古老的波蘭馬系和東方馬的雜交品種,通常來自韃靼部落。因此,一匹負重超過100公斤(220磅)(翼騎兵及其盔甲和武器)的馬可以行走數百公里並立即衝鋒。翼騎兵的馬也非常敏捷和機動,這使得騎兵能夠與任何騎兵或步兵作戰,從重型胸甲騎兵到快速的輕武裝韃靼人,將驃騎兵馬(有時這些馬被稱為「tarpan」)賣給波蘭立陶宛聯邦以外的人會被判死刑。


克魯什諾戰役中的驃騎兵編隊(1610年),Szymon Boguszowicz 繪畫,1620年。

克魯什諾戰役中的驃騎兵編隊(1610年),Szymon Boguszowicz 繪畫,1620年。


裝甲和武器裝備

翼騎兵的騎士必須為自己及其隨從提供武器和盔甲,但長矛由國王提供。每個長槍騎兵的馬匹也是以每個家族的費用而來的,在1574年至1705年的鼎盛時期,翼騎兵攜帶以下武器和盔甲: 騎槍是翼騎兵的主要攻擊武器。這些長矛以巴爾幹半島和匈牙利的長矛為基礎,但波蘭的長矛可以更長,並且像巴爾幹半島和西歐的前身一樣,它們是空心的,兩半粘在一起並塗漆,並且通常鍍有豐富的鍍金。它們通常由冷杉木製成,矛尖由鍛鋼製成。他們有一個手柄,還有一個用作手柄護罩的大木球。翼騎兵的騎槍長度通常為4.5至6.2公尺,由國王或家族所有者提供,而不是由正規士兵提供。槍尖下方的長矛上附有一根巨大的絲綢螺旋旗。另一種長矛被稱為半矛或kopijka,長3至3.6公尺,在17世紀末的戰爭中用於對抗韃靼人和土耳其人。

17世紀中葉的驃騎兵半甲,收藏於克拉科夫國家博物館。

17世紀中葉的驃騎兵半甲,收藏於克拉科夫國家博物館。


翼騎兵會在他的左大腿下方攜帶一把koncerz(刺擊劍),並且通常在他的右大腿下方攜帶一把palasz(一種闊劍),軍刀(Szabla)佩帶於左側,翼騎兵們熟知多種類型的軍刀,其中包括著名的薩布拉輕騎兵 (szabla husarska)。 翼騎兵有時會攜帶額外的武器,例如“nadziak”(騎兵鎬)。他們會在馬鞍皮套中攜帶一兩把輪鎖(後來的燧發槍)手槍,而隨從也可能攜帶一把手槍或輕型輪鎖火繩槍或卡賓槍;從1680年代起,固定人員必須使用卡賓槍。 個別翼騎兵可能攜帶一把韃靼或土耳其複合弓,箭袋裡裝著箭,特別是在17世紀中葉之後,許多「侍從」同伴成為了驃騎兵,17世紀末的一些資料表明弓箭在箭袋中的存在。18世紀上半葉,輕騎兵的同伴在穿著非軍裝時,會在弓盒中攜帶一把弓,以表明他的軍事身份。然而,直到1770年代改革之前,國民軍的所有騎兵軍官都攜帶裝在弓盒裡的弓,包括撒克遜軍種的烏蘭部隊


Koncerz husarski – Koncerz 是波蘭驃騎兵的一種刺劍,常用來對付重裝對手。

Koncerz husarski – Koncerz 是波蘭驃騎兵的一種刺劍,常用來對付重裝對手。


從1576年到1653年,翼騎兵的盔甲在他們的巔峰時期有梳子狀的龍蝦尾鍋盔(zischagge)、帶有半球形頭骨的勃根地頭盔(burgonet)或莫里恩頭盔 (morion)、中間有心形切口的「頰甲」和護頸組成。由滑動鉚釘固定的幾塊板組成,鼻端可調節,末端為葉形遮陽板。隨從(家臣)的頭盔和水壺帽頭盔經常像他們的盔甲一樣被熏黑。胸甲、背甲、護喉、護肩和帶有鐵手套的西方臂甲,後來在1630年代出現了源自波斯的卡瓦斯臂甲,用於保護前臂。翼騎士可以在長至大腿的鎖甲外套或帶鎖甲袖子的特殊襯墊外套下面穿著塔塞特臀部護盔、胸罩大腿護盔和波林膝蓋護盔。據一些消息來源稱,隨從通常穿著較便宜且較舊的盔甲,通常塗成黑色,而且在1670年代之後,可能沒有穿著胸甲。


翼騎兵的盔甲很輕,通常重約15公斤,這使得他們的速度相對較快,並且他們的馬匹可以長時間全速馳騁。儘管從1670年代開始,鍊式盔甲就開始在英聯邦東南部邊境地區與穆斯林韃靼人作戰時使用。一種很少使用的薩爾馬提亞卡拉塞納盔甲(鐵鱗片鉚接在皮革支架上)可能由鱗片頭盔、胸甲、護頸、腿部和肩部保護組成,並在約翰·索別斯基國王統治期間變得流行,但可能是由於成本和重量,仍然受到帶翼驃騎兵指揮官的歡迎。 翼騎士通常在左肩上佩戴豹(有時是老虎、美洲虎或獅子)毛皮,或者像現存的波德霍爾斯城堡繪畫中經常描繪的那樣,他將異國情調的毛皮放在馬鞍下面或包裹在馬鞍上。而​狼、棕熊和山貓毛皮是為領導人和退伍軍人保留的。


斯德哥爾摩卷上的波蘭王國王冠大旗手(Chorąży Wielki Koronny )(約1605年)。

斯德哥爾摩卷上的波蘭王國王冠大旗手(Chorąży Wielki Koronny )(約1605年)。


參與戰役

  • 東歐的克里米亞 - 諾蓋奴隸襲擊 –馬爾蒂諾夫戰役 –奧赫馬圖夫戰役 (1644)
  • 立陶宛-莫斯科戰爭(1512年–1522年) –奧爾沙之戰
  • 摩爾達維亞-波蘭戰爭(1530年–1538年) –奧伯廷之戰
  • 但澤叛亂 –盧比舒夫戰役
  • 史蒂芬·巴托里的利沃尼亞戰役
  • 莫吉廖夫戰役 (1581)
  •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1587–1588) –比奇納戰役
  • 波瑞戰爭(1600年–1611年) –文登之戰 (1601) –科肯豪森戰役 –雷瓦爾戰役 (1602) –基霍姆戰役
  • 波俄戰爭(1605年–1618年) –斯摩稜斯克圍城戰(1609–1611) –克魯希諾戰役 –莫斯科戰役 (1612)
  • 波蘭-奧斯曼戰爭(1620–1621) –霍廷之戰 (1621)
  • 波瑞戰爭(1626年–1629年) –格涅夫戰役 –文登之戰 (1626) –特爾恰納戰役 –戈爾茲諾戰役
  • 斯摩稜斯克戰爭 斯摩稜斯克圍城戰(1632–1633)
  • 大洪水時代 –赫梅利尼茨基起義:佐夫季沃迪戰役、洛尤戰役 (1649)、別列斯捷奇科戰役、洛尤戰役 (1651) –俄波戰爭(1654年–1667年):什克洛戰役、波隆卡之戰、柳巴爾戰役、楚德諾夫戰役 –第二次北方戰爭:沃伊尼茨之戰、瓦爾卡之戰、克雷茨科戰役、華沙戰役 (1656)
  • 波蘭-奧斯曼戰爭(1672–1676) –霍廷之戰 (1673) –利沃夫戰役 (1675)
  • 偉大的土耳其戰爭 –波蘭-奧斯曼戰爭(1683-1699):霍多夫戰役、維也納之戰、帕爾卡尼戰役、波達伊採戰役 (1698)
  • 大北方戰爭 –克利舒夫戰役


遺產

  • 500茲沃提赫紀念金幣上描繪了波蘭翼騎兵的形象。
  • 波蘭陸軍第11裝甲騎兵師的徽章上有風格化的驃騎兵翼和頭盔。該師的贊助人是揚三世·索別斯基,他在維也納戰役中領導了翼騎兵,該部隊的紀念徽章上刻有繼承的戰鬥榮譽「維也納1683」。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avatar-img
5.2K會員
709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年12月25日是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然而一開始基督文明並無聖誕節。由於《聖經》並無記載耶穌在何時降生,因此當時各地的聖誕節日期都不一樣。聖經新約里沒有記載耶穌出生的年份和日期,最早的福音書——寫於公元65年的《馬可福音》。
隨著歷史的發展,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發生了重要變化。10世紀左右,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把許多古代東方文明的精華帶到西歐。阿拉伯人在西班牙興辦學校,講授《古蘭經》,學習文學、數學、醫學和天文學等自然科學,並建立了圖書館。西班牙成為當時歐洲的文化中心,它的學校曾吸引了大批歐洲青年。
中世紀(Middle Ages)(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1453年)的這段時期。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於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後期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開始使用的。
每年12月25日是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然而一開始基督文明並無聖誕節。由於《聖經》並無記載耶穌在何時降生,因此當時各地的聖誕節日期都不一樣。聖經新約里沒有記載耶穌出生的年份和日期,最早的福音書——寫於公元65年的《馬可福音》。
隨著歷史的發展,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發生了重要變化。10世紀左右,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把許多古代東方文明的精華帶到西歐。阿拉伯人在西班牙興辦學校,講授《古蘭經》,學習文學、數學、醫學和天文學等自然科學,並建立了圖書館。西班牙成為當時歐洲的文化中心,它的學校曾吸引了大批歐洲青年。
中世紀(Middle Ages)(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1453年)的這段時期。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於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後期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開始使用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次要來介紹2024年突兀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上的龐然大物,來跟烏克蘭人一起看所謂的「龜甲戰車」(turtle tank)是怎麼回事,另外介紹這幾年來格柵裝甲(slat armour)的發展與應用。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大家好。近期陸續收到許多讀者的意見表示「拜占庭感覺好像弱弱的?」其實在十一世紀前,拜占庭的軍力一點也不弱。一言以蔽之,就是強在「齊全」二字: 全甲騎兵、弓騎兵、重步兵、輕步兵、弓手、標槍手、攻城器具、乃至於海軍,一應俱全,還有超硬的防禦工事。要是有缺,那就雇用傭兵來補(例如弓騎兵)。八世紀後,精銳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Thumbnail
1580年,葡萄牙國王在出征摩洛哥時陣亡,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併,它的海軍艦船也被西班牙盡數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不少建造精良的西班牙式蓋倫帆船。葡萄牙的海軍傳統歷來追求強勢,所以「聖馬丁」號船身線條簡練,設有雙層火炮甲板,稱得上是16世紀70年代歐洲軍艦設計的傑出典範。
Thumbnail
Cataphract(Κατάφρακτος),在希臘語中,意思是「全覆裝甲騎兵」。顧名思義,這種重型騎兵全身披掛,完全由鱗甲、鎖子甲包裹,連坐騎也不例外。在古典時代,這些重騎兵揮舞長矛,朝著步兵陣列衝鋒的場面,真可說是死亡代名詞。 不過,這種騎兵並非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獨有。古典時代以來,「全
Thumbnail
曾經稱霸一方、令歐洲震怖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有一支精銳的常備部隊。他們多數從基督徒的孩子們選出,從小就受到訓練,直屬於蘇丹。在十六世紀的許多歐人觀察者眼中,蘇丹的這支部隊就是世界上最精銳的軍隊:Yeniçeri。 這支軍隊,在中文世界的翻譯卻相當繁雜。有稱為新軍,有指為禁軍、親兵,還有乾脆放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古時歐洲的騎士精神, 身先士卒,濟弱扶貧,因此有其地位榮耀。 而今, 尸位素餐的權貴逃兵仔、 技術性逃兵仔、雙重國籍逃兵仔, 恬不知恥地享用國家的血汗果實, 逍遙法外,不盡基本之權利義務, 讓無數安份盡責、 奉獻生命時間服役的人民,情何以堪? 因此,『兵役翻轉署』..
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政權是羅馬帝國,任何勢力的興起必然以武力強盛為基本,羅馬軍團以軍法嚴明、武器精良、訓練有素著稱,她改良了希臘人方陣的戰術傳統而所向披靡,這意味著軍人團結在一起成為了一部看得到的戰爭機器。 現代戰爭卻非如此,只要一顆毀滅性的爆炸落在這個軍團上,戰爭機器便即時崩塌,最新近的
Thumbnail
這次要來介紹2024年突兀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上的龐然大物,來跟烏克蘭人一起看所謂的「龜甲戰車」(turtle tank)是怎麼回事,另外介紹這幾年來格柵裝甲(slat armour)的發展與應用。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大家好。近期陸續收到許多讀者的意見表示「拜占庭感覺好像弱弱的?」其實在十一世紀前,拜占庭的軍力一點也不弱。一言以蔽之,就是強在「齊全」二字: 全甲騎兵、弓騎兵、重步兵、輕步兵、弓手、標槍手、攻城器具、乃至於海軍,一應俱全,還有超硬的防禦工事。要是有缺,那就雇用傭兵來補(例如弓騎兵)。八世紀後,精銳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Thumbnail
1580年,葡萄牙國王在出征摩洛哥時陣亡,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併,它的海軍艦船也被西班牙盡數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不少建造精良的西班牙式蓋倫帆船。葡萄牙的海軍傳統歷來追求強勢,所以「聖馬丁」號船身線條簡練,設有雙層火炮甲板,稱得上是16世紀70年代歐洲軍艦設計的傑出典範。
Thumbnail
Cataphract(Κατάφρακτος),在希臘語中,意思是「全覆裝甲騎兵」。顧名思義,這種重型騎兵全身披掛,完全由鱗甲、鎖子甲包裹,連坐騎也不例外。在古典時代,這些重騎兵揮舞長矛,朝著步兵陣列衝鋒的場面,真可說是死亡代名詞。 不過,這種騎兵並非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獨有。古典時代以來,「全
Thumbnail
曾經稱霸一方、令歐洲震怖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有一支精銳的常備部隊。他們多數從基督徒的孩子們選出,從小就受到訓練,直屬於蘇丹。在十六世紀的許多歐人觀察者眼中,蘇丹的這支部隊就是世界上最精銳的軍隊:Yeniçeri。 這支軍隊,在中文世界的翻譯卻相當繁雜。有稱為新軍,有指為禁軍、親兵,還有乾脆放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古時歐洲的騎士精神, 身先士卒,濟弱扶貧,因此有其地位榮耀。 而今, 尸位素餐的權貴逃兵仔、 技術性逃兵仔、雙重國籍逃兵仔, 恬不知恥地享用國家的血汗果實, 逍遙法外,不盡基本之權利義務, 讓無數安份盡責、 奉獻生命時間服役的人民,情何以堪? 因此,『兵役翻轉署』..
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政權是羅馬帝國,任何勢力的興起必然以武力強盛為基本,羅馬軍團以軍法嚴明、武器精良、訓練有素著稱,她改良了希臘人方陣的戰術傳統而所向披靡,這意味著軍人團結在一起成為了一部看得到的戰爭機器。 現代戰爭卻非如此,只要一顆毀滅性的爆炸落在這個軍團上,戰爭機器便即時崩塌,最新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