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不是要討論誰能取代誰,也不是要比較哪一種產品更好,而是探索如何混合使用 DAS 和 NAS,來滿足現代資料管理需求。這有點像現代資料雲服務的混合雲概念。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將這兩種產品靈活地結合使用,應對不同的場景挑戰。
產品原理與應用場景
DAS 的直接效益
有一次,我參觀了一個攝影團隊的拍攝工作,他們的主要儲存設備是外接的硬碟(DAS)。DAS 是 Direct Attached Storage 的縮寫,指直接連接到電腦或伺服器的儲存裝置,比如 USB 隨身碟、外接硬碟,甚至內部的 SSD 或 HDD。對於需要高效能和大容量的使用者來說,DAS 是一個非常經濟實用的選擇,特別適合單機作業,不需要多人共享資料的情境。
在拍攝現場,攝影師隨身攜帶幾顆大容量硬碟,方便即時將素材存入,這不僅節省了上傳時間,也能快速查看拍攝效果。對於他們來說,DAS 的低成本和高速度是無可取代的。
NAS 的多元化優勢
但當拍攝結束後,素材需要交由團隊中的後製人員處理時,DAS 的局限性就顯現了。這時候,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作用開始發揮。NAS 是一種透過網路連接的檔案儲存設備,能讓多個使用者同時訪問資料。團隊將拍攝素材集中到 NAS 上,方便後製人員從不同地點協作處理,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NAS 的穩定性也讓人讚賞。它專注於資料存取,避免了因應用軟體過於複雜導致的系統崩潰,適合長時間運行。雖然對普通使用者來說,NAS 的操作稍微有些複雜,但它對於團隊合作的應用場景無疑是最優選擇。
數據產出與挑戰
在拍攝影片的場景中,資料量的產生速度非常驚人。以 iPhone 的 ProRes 格式為例,一段 1 分鐘的 1080P/30fps 影片需要約 1.5GB 的儲存空間,而 4K/30fps 則高達 5.6GB。如果是一支專業的攝影團隊,每天使用兩台專業攝影機加上一台側拍設備,日均產生的資料量可以輕鬆達到數 TB。而電影製作團隊的日資料量甚至可能突破數十 TB。
當資料量如此龐大時,光是存儲就成了一個不小的挑戰,更別提如何有效管理和傳輸資料。比如,當天的拍攝素材需要快速回傳到工作室,以供導演或後製團隊檢視。如果僅靠一般的網路速度,要傳輸幾 TB 的資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透過網路上傳到雲端或是公司的資料伺服器需要多少時間?
混合使用 DAS 與 NAS 的實戰策略
個人場景:一週拍攝如何管理?
我認識的一位獨立攝影師,曾嘗試一種靈活的儲存方案。他使用兩顆 1TB 的 SSD 隨身碟和一台 10TB 的 NAS。每天拍攝結束後,他會將當天的素材存入 NAS,第二天再更換另一顆 SSD 隨身碟外出拍攝。這樣一來,工作室的後製人員可以直接從 NAS 中處理資料,同時檢查是否有需要補拍的畫面,節省了大量溝通時間。
團隊場景:一個月拍攝的資料管理
如果是一個攝影團隊,每天新增 3TB 的資料,拍攝一個月後資料量將接近 100TB。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以下解決方案:
使用兩顆 10TB 的 DAS 作為資料臨時存儲設備,搭配兩台 100TB 的 NAS 進行集中管理,並讓遠端團隊處理即時資料。
如果 NAS 容量接近飽和,可以將其中一台 NAS 運回工作室進行後期處理,同時使用另一台 NAS 繼續儲存後續資料。這樣可以確保工作不中斷,並提前處理拍攝素材,避免因資料堆積影響進度。
這種混合使用方式結合了 DAS 的即時性和 NAS 的協作優勢,為團隊提供了靈活且高效的解決方案。
結論
隨著資料量越來越龐大,如何有效管理和傳遞資料成為一個長期的課題。不再是單純依賴大容量硬碟或高速網路就能解決的問題,而需要更靈活的儲存策略。混合使用 DAS 和 NAS,不僅能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還能以更經濟高效的方式應對未來的資料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