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影迷步入近十年每一年最期待的非年終觀影總結的時刻莫屬。與其說年終觀影總結是影迷之間的相互品味炫耀,不如說是藉相互的品味與認知自身,以及分享他人如何在其他作品中看見與看不見的一些盲點外,獲得出不同的觀點甚至達到在品味的增進與成長。
雖說2024年作為電影歷史年輪上又是一個小年般的存在,但作為影迷不應侷限視野,更該從那些之中獲得額外的趣味。而在今年舊片的鑑賞,發現一些當年發行頗具兩極分化口碑的作品意外地從中發現極其閃耀的光芒,一些是被嚴重誤解錯判,一些是思想超前當年負荷的前衛之作。一直認為在有生之年還能看到一些作品出現口碑反轉的現象都是很難得一見的景象,代表著為它們正名的時刻永遠不嫌晚,這也是始終認為當影迷是感到至上的幸福。
化繁為簡,四兩撥千斤的傑作級小品,如果讓它進主競賽包准最佳劇本獎起跳。別的不談,光能把“保守秘密”拍成一部黑色電影系懸疑片,甚至在人物局部細節做到精準至嚇人的程度,實屬了不得。
那些引述著漢娜·鄂蘭“平庸的邪惡”並與之否定本片更像一種先入為主的馬後炮觀點,於我而言本片更像是啟示性的揭示遠非單純警惕性的警語這麼簡單概論,目的即在於天堂-地獄一線之隔的近在咫尺的界線,而鏗鏘有力的百萬級音效則將這條界線逐一打破,試圖在兩種極端值的氛圍中提煉不和諧的詭譎異變。遙視欲看穿的未來與其說是可預測的臆想,不如說是站在浩劫後的觀瞻,超越了警惕並上升啟示的價值,可能是自《見證》後開闢出如此震懾的作品。
作為一重口味電影愛好者如我,也會有被肉體恐怖的突變嚇到魂魄丟失的一次,些許時刻憶起我年少無知時看法國新極端主義電影所帶來的刺激與痛快,已將Coralie Fargeat列入重點關注導演序列。
不竟完美,但足以證明創作者剖析角色最為誠懇的一次態度。對照前集神格化式站上巔峰的真偽做出模糊不可靠敘事的留白,本集做出身為“小丑”和亞瑟在雙重人格上認清自我並抵達直視現實層面的靈魂拷問,目的即在破除將崇高形象進行去神化的賦予。至於那越是華麗的歌舞表演最終在“那我們就給他們想要的”一記槍響突破幻想空間,以致亞瑟的人格終於壓過小丑的魔化後,一切退居到本我身份。而影響力,是很可怕的東西,可以使其一飛衝天,亦可以使其一瀉千里。
年度最佳動作片。鄭保瑞的作者性與商業性調和比例最剛好的一次,毫不留情地往死裡打不禁想起正好十年前的《全面突襲2:拳力進擊》,說到底打得越狠,骨子裡越是緬懷那個已經早已不復存在的港式武林,並以最辛辣的疼痛將之喚醒,又如駛過的飛機一去不復返。P.S.過去看《智齒》、《命案》時發現鄭保瑞作品的特質如此韓片,但又比韓片更懂得向下扎根直至骨感的疼痛,鄭保瑞功力發狠起來可以直接秒掉九成以上的韓國類型片導演可真不是隨便說說。
Even The Predator should takes a backseat for this image.熱成影像下的邁阿密滿幕霓虹光成色,囈語獨白彷彿馬力克作品使其更加產生迷幻暈眩,但又毫無前者的無病呻吟,反倒像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一次言語抒發。
各方位碾壓《無邪》。照前作參差不齊的不穩定水準來判斷,本作則將前作最優秀的部分加以延伸的成果。封閉壓抑的樓房看似阻隔外界的嘈雜紛爭,實則內部代際價值觀的隔閡隱約滲透到難以阻隔的程度。比起裡頭的訴求抗爭,反而父親的角色的人物弧線更讓我抓住眼球。從道德困境直到貴物遺失,再從親近逐漸魔化的心理扭曲轉變不妨可見映照如《鬼店》之魅影的侵入,大雪覆蓋的全景飯店在此成為黃土覆蓋的廢墟,卻也終於故鄉黃土塵埃的掩埋給祛魅掉。對照最後的集體勝利的歡呼,埋葬的不只是父親的肉體,是侵蝕荼毒該土地上千餘年的父權邪靈,也是舉國之力為其舉行一次成功的驅邪儀式。
艾瑞斯四部長片迄今仍在向我們投射出後設電影的本質,在現實-虛構這條主題賽道上早已擁有太多選手們的情況下還能保有一席之地的空間,足以可見其本事的實力。男演員不告而別的消失至始至終都不明其原因,但其影像的捕捉將他烙印在一幀又一幀影格,失聯的男演員在現實中下落不明,在影像上會永遠持續活著,直至再無何人記得為止。較之一些命題作文式的“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本片則將命題幻化成創作本質又不淪為說教的方式表達,也是四部長片迄今觀感良好、職業生涯最佳的一次。
被困在過去的未來人。好似《去年在馬倫巴》的偶然相遇,以及在人工智慧盛行後生而為人之情感缺失的反思。三段不同時期的對照過去、現在、未來型態之情感表達的最直觀的陳述,而斷片式的記憶回溯越是對渴望情感的人更有殺傷力,甚至比起有緣無份更甚。而那隱晦的尾段的啟示——永遠別動之以情。
熟悉的藍西莫怪誕最對味。近幾年始終嘗試在作者化與大眾化取得平衡的藍西莫這次回溯至希臘時期作品的風采,別於《聖鹿之死》的冷冽、《單身動物園》的架空烏托邦,本次在怪誕與黑色幽默的惡趣味之間得到了平衡點的拿捏掌控。三段看似獨立切片式寓言小品實則仍在最後形成閉環敘事的基底,而在過去幾年作者特有的怪誕氣息已近乎大幅度削減到零星樣貌的狀態,本次實屬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外,將黑色幽默與惡趣味的融合碰撞與文本上契合的程度,使那些毫無邏輯道理的場面更加切合主題。或許不該說是作者回勇之作,更該說的是碰上對得起的文本以及靠得住的作者的完美融合之作。
宛如松本清張社會派推理般鋪張一樁命案下的社會性癥結點,並將之矛盾攤在法庭上進行輪番徹底的提問,最終得出本質已非動機與真相的揭開,而是撥開深諳在內的人性枷鎖。這年頭還能見著清張式特有的社會派推理系作品實在難得,不禁好奇感到失望的觀點則是期待本片是順理成章的本格推理?果然對一部分人而言社會派還是過於超前了。
年度最佳台灣電影。能將老夫老妻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寫照過渡至近似《困惑的浪漫》兩種差異極大的題材混合在一起又毫無縫合的怪異感,這點沒一絲想像力和執行力是難有這種完成度,聖賽最佳導演獎拿得確實實至名歸。
看似會落入東方主義式窠臼陷阱實際卻巧妙避開並以現代影像方式樣貌的方式遊歷東亞各地,前半段男主視角更像是本片的核心價值:漫遊在異國情調下逐漸迷失且煙消雲散,後半女主視角和前半場的成品落差難以忽視,但最後一抹突破次元壁的人工燈光將古來今往的這層壁壘打破,亦如一縷青煙化為虛無。
較之《山河故人》和《江湖兒女》愈矯揉造作的戲劇式集大成創作,顯得紀錄劇情片式的本片更像是一部誠意真摯的一次集大成回顧。早期影像反璞歸真的再現原貌喚起作者回歸初心的初衷,乍看抽象又迷離段落閃爍彷彿感知作者是否要邁入下一創作階段的升級,這一方面或許僅只作者心裡自己明白,但作為觀眾的我們樂見成果的見證。22年恍如隔世的間隔,人事已非的狀況屬預料之中,但再次相見的情感卻是欲言又止到難以言語形容表達,不說破的寒暄但又說明了一切,百感交集的心態瞬間湧上心頭,再一次的分道揚鑣證明你我皆在記憶的片刻之中永存不朽,各自的生活仍都要繼續向前行。
前半場為黑澤清拿手的社會派驚悚,後半段為寫實主義槍戰片的轉變或許唐突荒謬,但在如此戾氣過重且壓抑封閉的日本社會,何不手持槍械互相殺戮以表宣洩對現實種種的不滿與委屈?而引領主人公通向地獄入口之時,其光影掌握在其壓迫感上則迎面而來擴散到銀幕內外。至於那些近乎鬧劇的局部細節設置在我來看,黑澤清與奈·沙馬蘭皆共同掌握純粹的寶貴能量,並在該類型賽道上呈並駕齊驅。
可能是沙馬蘭向希區考克最靠攏的一次嘗試,也是如此命懸一線的一次創作。如間諜般潛行漫遊在身陷偌大空間的危局囹圄,每抽離一次載歌載舞宛如邪教佈道的祭典儀式時,都是為抵達求生欲的終點尋找另一種可行性,即使在天羅地網的縝密佈局終究如幽魂安全下莊;但沙馬蘭作品過去的經驗總告訴我們,事情遠遠沒想像的那麼單純。在一切終於把種種主因的緣由全盤托出,使本片在沙馬蘭作品體系裡該對標的則是《分裂》,即便在純粹的惡意以及娛樂性皆遠勝前者的狀況下,意外地發現沙馬蘭難得放棄反轉功能,亦如主角最終意味深長的邪魅一笑,宣示自己衝出過去的陰影邁向嶄新的未來。
是富有野心,不合時宜,又懷有抱負的寓言之作。眾所周知,美國是新羅馬一說已無需再贅述,柯波拉則將其以造價昂貴的方式具象化,那些越是奢靡豪氣的排場越是透露終將會有殞落衰敗的跡象顯露?隱居士般擁有超凡能力的主人公誓將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公諸於世,同時面對如政治鬥爭下的兩難與抉擇,將本片的思維拉抬至創作思路、政治角力、先知苦難等三點一線的方式凝聚集結,終局的理想主義式勝利是否可以理解為柯波拉對家園臨近浩劫前的一份挽救啟示?最後一顆鏡頭落在呱呱落地的新生兒之上很難未有這份猜想揣測。
整體水準不如《夏》、《夢流感》所帶來酣暢淋漓的趣味性,但好過習作感重的《柴可夫斯基的妻子》,起碼是稱得上作品的一次發揮。開篇到末段的一句“開拍”已證實本片是一次作為戲仿的有力證明,所以無需再為是否符合史實與語言選擇做辨駁。逃離牢籠祖國直奔自由西方最終回流祖國,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見證兩大陣營的各種不完美,某種意義上隱約透露作者即便流亡海外,但心理仍懷念這個無法讓他施展拳腳的故土,即便持不同政見直到前政權剩下一片廢墟蠻荒需重建家園的使命在身,亦如龐克精神的態度直面未來。
一齣借古諷今的一樁政治悲劇。無神論信仰的貝羅奇歐在義大利取消電影審查的時機後,藉本片把宗教政治化的人面獸心給一覽無遺,也可能是教宗在電影史上被批判的最為凶狠的一次。一次綁架,所帶來的剝奪身份信仰及其洗腦教育的摧殘之嚴重,在短暫清醒歸來後的發現自身沾染的根深蒂固觀念亦難以連根拔起的洗淨,批判/諷刺性的成立在即。
東木老爺封鏡作刀鋒絲毫未減,仍在穩扎穩打的功力之下道出法理的雙面刃,疑似有罪嫌疑的主角替另一個嫌疑人進行如《十二怒漢》般的條理審判和辯護,彷彿為自己疑似的罪行嫌疑進行懺悔式的挽救,但沉穩的推進下直到末段一記有力回馬槍讓這“罪與罰”之變體故事下提升了一股餘韻,達到輕盈而有力的四兩撥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