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 周南 •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 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 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澣我衣。 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葛
葛是一種常見的藤本植物,學名為 Pueraria montana var. lobata,屬於豆科(Fabaceae),原產於亞洲東部地區,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因其多用途和快速生長的特性而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

以下是對葛的詳細介紹:
植物學特性
1. 分類
科:豆科(Fabaceae)
屬:葛屬(Pueraria)
種:葛(Pueraria montana)
2. 形態特徵
藤本植物:葛為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攀緣能力極強,長可達數十米。
葉:三出複葉,葉片大,邊緣具不規則裂片。
花:蝶形花冠,多為紫紅色,開花期在夏季。
果實:莢果形態,內含種子,成熟後裂開散播。
根:塊根肥厚,富含澱粉,是其主要經濟價值所在。
3.生態習性
喜光但耐陰,耐旱且適應性強。
生長迅速,特別是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
能夠固氮,改善土壤肥力。
經濟與藥用價值
1. 食用價值
葛根富含澱粉,可用來製作葛粉,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原料。
葛粉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功效,常用於夏季清涼食品。
2. 藥用價值
葛根(根部):傳統中藥材,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降血壓等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頸部僵硬和高血壓。
主要成分:富含黃酮類化合物,如葛根素(Puerarin),具有抗氧化和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3. 工業用途
葛的纖維可以製成織物,用於編織粗布(如詩經中提到的“絺”和“綌”)。
葛植被可以用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
生態問題
在某些地區(如美國南部),葛因生長過快且缺乏天敵,被視為侵略性物種。它可能覆蓋其他植物並導致生態失衡,因此需要謹慎控制其擴展。
文化意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葛象徵著勤勞與樸實,因其根深蒂固且用途廣泛,也被視為生命力的象徵。它在《詩經》中被多次提及,展現了古代社會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與珍視。
《葛的思語:別離如三月》
【場景】
初秋的山徑,葛藤攀附在古道石牆上,纏繞如絲。
她即將遠行,他來送別。
她:
你說山路迢迢,葛蔓柔長,像不像我們的緣分——
不曾斷,只是纏得太遠。
他:
我記得你摘過一束葛葉編成環,戴在我手上,
你說,那是思念的樣子,纏繞著,又不勒人。
她(輕笑):
那時我說:「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你卻笑我矯情,如今要走的人是我了。
他(低頭):
我終於明白,那句話不是詩,是警告。
離別從不是灑脫,而是每一日都在等你回來的無聲呼喊。
她(轉身望向山下):
若真有緣,山路再遠也會重逢。
只是,我怕你忘了我說過的話,也怕……你不再想起這些葛蔓。
他(走近一步):
我不會忘。葛雖無花,卻是最長情的植物,
它不開口,但它從不離棄它纏著的牆。
她:
那你願意做那道被我記住的牆嗎?
他:
若你是葛,我願意讓你一生一世攀著我。
不管風吹雨打,我都在原地,等你。
「彼采葛兮,纏我心魂;
一日不見,如三月深沉。
葛蔓牽手,一世無聲,
在你歸來那天,讓我再認你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