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懼裂》The Substance:自戀創傷使人瘋魔,至死方休的自戀成癮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你們還願意看看我嗎?

《懼裂》是近年來我看過最噁心的電影!

本片既是科幻肉體恐怖片,也是心理驚悚劇,帶來的感官刺激幾近飽和,特別是關於身體血肉的爆裂變形,挑戰觀眾腸胃所能承受的極限,但弔詭地又可以迫使觀眾在散場後繼續思索,這個悲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最簡便的答案就是:想要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務必求助於合格的醫師!

不應該像主角伊莉莎白·史巴克(黛咪·摩爾Demi Moore飾)那樣,因為誘人的廣告就撥了諮詢專線,沒有見到任何一位專業醫師,就把領到的奇怪物質往體內施打。

同樣道理,也不要因為誰推薦,就繳了 #六萬多元 去上#心靈課程,然後一直被否定,甚至被趕出教室,還被禁止吃香蕉、玉米等「黃色食物」!

回到電影,在#中年危機#容貌焦慮的驅使下,伊莉莎白展演了一個荒謬現象,好像在進行某種醫療行為,卻沒有醫師存在。這種「甚麼都靠自己來」的想法,我認為是自戀心理結構中自大、無所不能的展現,本片是一則關於精神分析所稱 #破壞性自戀 的諷刺寓言。

《懼裂》的電影表現新穎、華麗而流暢,卻又與近代文學的心理議題緊密相扣,可以說承繼了哥德式小說(Gothic fiction或Gothic horror)的傳統。


raw-image


[底下微劇透,請慎入。]

 

男性凝視下的容貌焦慮

伊莉莎白的容貌焦慮,存在於「男性凝視」(male gaze)之中。縈繞她心頭的恐懼夢靨,是「沒有人想看我了」。

我在另一篇文章談過「被鏡映的渴求」,歡迎參考點閱……


將女性身體等同於商業利潤的電視製作人,聲稱可以打造「更年輕、更漂亮、更完美自己」的USB廣告中的男聲,諮詢電話中簡短篤定、帶有權威感的男聲,住在對面色瞇瞇唱著pump it up的鄰居,都是男性。

在這個網路時代,上述現象加倍嚴重。不曉得從何時開始,「顏值」這個語詞在台灣流行起來,讓人以為這是社會上最重要的價值,而且彷彿看一眼就可以把人量化。每天主流媒體網站發布的新聞標題,充斥著「最美女警」、「最美魚販」、「最美早餐店阿姨」、「彎腰炸出溝」、「逆天長腿」等字眼,每天喔!

不得不承認我也會不爭氣地點進去看。這些跟女性容貌有關的語詞,勾引男性的眼球來搶攻流量,顯然有效。Instagram、X(推特)、Threads(脆)的風行,把所有人都推向視覺化、片斷化的感官慾望河流,無窮無盡的圖片對大腦的連續衝擊交替推演,在這樣的網絡下,我們感覺到自己的影像變成蜘蛛網上無辜的小蟲,無所遁形,等著被吞噬。

曾為好萊塢巨星的伊莉莎白,年紀漸長,無法像年輕時一樣閃耀動人(伊莉莎白的姓Sparkle就是閃耀之意)。來自於「男性凝視」的貶低,她感到自己毫無價值,尊嚴被男人踩在地上,這無疑是一種自戀創傷(narcissistic injury)。

她希望能重返過去全盛時期的榮光,還有當時膠原蛋白仍很多的那種容光煥發。於是她下定決心使用最新科技(應該是科幻)產品,像是無性生殖一般,真的迸出一個「更年輕、更漂亮、更完美的自己」,取名為蘇(瑪格麗特·庫利Margaret Qualley飾)。

這種黑科技魔法,現實中尚不存在。但走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只要頭向上一望,就會看見許多數層樓高的巨幅美女,各種醫美、整外的魔法,不都早就存在了嗎?

接下來電影有一大段讓蘇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徹底滿足「男性凝視」的欲望,毫不遮掩地將女性的美貌完全物化,暗地諷刺男性觀眾的主動凝視,而父權社會的電影工業正是為這些男性觀眾服務而生產影片。製作人帶著幾個年老男性合夥人來看蘇,就象徵這一點。



正當觀眾如我沉迷陶醉之際,導演讓自戀的貪婪、無節制迎向毀壞,忽然產生了怪物伊莉蘇。怪物在舞台上對著台下驚慌失措的觀眾噴血,正是對於剛才男性視角的全面反擊。怪物伊莉蘇扭曲的肉身,成為終極抗議的武器,但可悲的她依舊在尋求關注。

片中有一段是怪物伊莉蘇戴上耳環,忽然響起希區考克《迷魂記》(Vertigo)的配樂,可能不到一分鐘的樂段,這個用典卻直指女性身處「男性凝視」下的困境,是本片的核心議題之一。

 

現代女版的《美少年格雷》

《懼裂》與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唯一的一本小說美少年格雷的畫像》[1],有著相似度極高的主旋律。這本小說被視為哥德式小說的重要著作。

故事描述年輕貌美的格雷遇到畫家貝索,為他畫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肖像畫,這幅畫被視為格雷無瑕容貌的象徵,而在畫成之後,格雷在亨利瓦頓爵士的影響下,開始追求即時享樂、追求美麗、拒絕道德約束的生活態度。

瓦頓爵士這麼開導格雷:

「當你的青春溜走,你的美貌也隨即消逝,你會突然發現你不再得到任何喝采,只能以平庸的喜悅自滿,但是過去的記憶往往會讓這樣的自滿變得比挫折更加苦澀……時間是忌妒你的,時間也與百合和玫瑰為敵。你的臉色會變成蠟黃,臉頰會逐漸凹陷,你的眼睛也將漸漸晦暗無光,變為混濁。到時你會痛苦不堪……」

格雷在肖像前許下一個願望:希望自己能永遠保持年輕,讓畫像代替他老去。這個願望神奇地實現了--隨著時間推移加上格雷生活中的種種墮落行為,他的容貌絲毫未改,反而是畫像逐漸變得猙獰和醜陋。


raw-image


格雷的行徑越發極端,他愛上了年輕女演員西碧爾,但當她因愛他而表演失常時,格雷無情地拋棄了她,導致她自殺。格雷開始將畫像藏起來,以避免它揭示他的真實面目。

只要格雷一回到家,他就會站在畫像前,另一邊擺著一面鏡子。他一會兒看看畫布上邪惡又逐漸蒼老的臉,一會兒再端詳鏡子裡對他微笑的那張年輕漂亮的臉孔:「強烈的對比加速他的快感,他越來越迷戀自己的美,同時也對自己靈魂的腐敗越來越感興趣。他會仔細的檢查畫像前額上的可怕皺紋和它性感嘴唇上的細紋……沉思罪惡的痕跡和歲月的痕跡,哪個比較可怕。」

多年後,格雷的罪行累積如山,甚至不惜用刀刺殺發現真相的好友貝索。最終,格雷面對自己內心的醜惡,企圖用刀子摧毀畫像,卻在摧毀畫像的同時,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當僕人們發現他時,他已是一具年老醜陋、令人作嘔的屍體,身穿晚禮服,胸口上插著一把刀,而畫像則恢復成他年輕俊美的模樣。

格雷受瓦頓爵士影響,認為歲月只會帶來失落、退化與死亡,他不理解時光也可能帶來成長與智慧。於是他要違抗時間的律則,要青春永駐,像浮士德一般,做出跟魔鬼的交易。

當他刺殺畫像的瞬間,或許他有一種信念是他可以除掉畫中令他無法忍受的蒼老、醜陋的面容與身軀,而繼續活下去。他並不是真的想死。故事結局告訴我們,享樂主義以及毫無節制追求外在美,終將帶來毀滅。

你說,這情節是不是跟《懼裂》十分相像?


raw-image


 

破壞性的自戀

觀眾看到《懼裂》裡伊莉莎白總是孤單一人,沒有家人、朋友或情人。在豪宅中陪伴自己的,只有年輕時美得冒泡的大型寫真照。

電影中沒有看到伊莉莎白真正關心過誰,焦點只有自己。全部的原欲驅力,都放在自身,沒有真正的客體灌注,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是自戀。

自戀有其健康的面向,是所有人的心理需求,包括了自尊、自信等要素,那正是美國自體心理學(self psychology)所闡述的現象。但自戀也有破壞性的一面,英國克萊恩學派精神分析師羅森費爾(Herbert Rosenfeld)就從這個角度切入論述[2]

在#破壞性自戀這個心理結構底下,被理想化的是「自大及毀滅性的部分自我」(omnipotent destructive parts of the self),它們努力反對著正向的「原慾客體關係」,以及那需要客體、渴望有人可以依賴的「原慾部分自我」(libidinal part of the self)。在排除掉對客體的愛與關懷之後,完全認同「毀滅性自戀」的部分自我,這讓病患擁有優越感及自我讚賞。

破壞性自戀阻止個體建立「依賴客體關係」,並持續貶抑外在客體。他們的表現是毫不在乎外在客體或外在世界。他們可以自我餵養,不需要別人幫助。當他們發現自己必須依賴別人時,他們寧願死,寧願不存在。接受任何幫助會削弱他們的自戀自大優越感,並使他意識到自己的嫉羨(envy)。於是,他們轉身背對那些真正關愛他們且不吝付出的人。

羅森費爾用黑手黨(mafia)等幫派組織來比喻破壞性的自戀,首領控制所有成員,只要你願意臣服、交保護費,你就不用去感受脆弱或嫉羨,再也不用擔心害怕。這確實滿吸引人的,不是嗎?

與此同時,羅森費爾並沒有忽略自戀當中正面的部分,他說:「當我在描述自戀歷程的負向結果時,我也很小心地探討其正面影響。若用同一種方式分析所有自戀現象,其治療效果會很淒慘。」

回到電影,你覺得《懼裂》哪一段最能彰顯出破壞性自戀的特色呢?


raw-image


我認為是伊莉莎白與中學男同學的邂逅與後續發展。這個其貌不揚的平凡男人認識她的過去,也真正欣賞她。伊莉莎白本來要跟這位依然看見她光采的男同學吃飯,最後無法赴約,因為在鏡子前面她對自己的妝容極度不滿,發狂似地重來再重來。

此處被攻擊被貶低的,是想要去見老同學的自己,想與客體連結、依賴客體的需求遭到攻擊。我想像她內心黑手黨的威脅話術是「你又不像蘇那麼美那麼辣,還敢去赴約!」我心裡替伊莉莎白默默惋惜,她本來有機會藉由真實的人際互動,重拾一點自尊與自信。

正是因為自戀的破壞性,蘇無法忍受伊莉莎白衰老的醜陋身軀,想要儘量停留在蘇的完美身體之中,於是不遵守七天交換的鐵律,忽略「你們是一體的」這個大原則,從伊莉莎白背後過度抽取穩定液,因貪婪讓母體耗竭,破壞平衡危及生命。

看到蘇一直抽取、一直施打的場景,不免讓我想到「物質使用障礙症」(substance use disorder)的患者,特徵為「比預期的更大量、更長時間攝取該物質」、「對該物質有渴求或強烈的欲望」、「即使知道有生理上的危險,仍持續使用該物質」。蘇的狀況是不是都符合呢?有趣的是,《懼裂》英文片名就叫The Substance,或許破壞性的自戀,也可以解讀為某種自戀成癮症?

如果以破壞性自戀的概念來解析《美少年格雷的畫像》,亨利瓦頓爵士就扮演黑手黨的角色,鼓勵格雷理想化其「自大及毀滅性的部分自我」。畫家貝索真正關心格雷甚至可以說愛慕他,格雷卻將之殺害,毀滅了依賴的客體關係。



結語

《懼裂》驚人的化妝與特效,讓我想起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的《突變第三型》(The thing)、大衛柯倫堡(David Cronenberg)的《變蠅人》(The Fly),以及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象人》(The Elephant Man)。《懼裂》導演柯洛里・法吉特(Coralie Fargeat)自承受上述三位老導演影響,從本片美學風格可見端倪,但驚嚇程度比起前輩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將主角設定翻轉為女性。我相信十年之後,本片必將被列為類型經典。

至於主人翁創造或變身為另一主體或分身,則是哥德式小說常見的主題,例如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以及史蒂文生的《化身博士》(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或譯《變身怪醫》),而《懼裂》特殊之處在於強調女性的主體經驗。以上作品都包含對科技提出質疑的意味。分身的主題也和解離性身分疾患(舊稱多重人格)密切相關。

在這個被社交媒體視覺圖像宰制的時代,被觀看的自身(self),逐漸取代了真實的自身,這是一種自身的異化(alienation)。關於自身,我們開始不確定,真實與想像建構的邊境在哪裡,又該如何掌握。或多或少,我們其實可以理解伊莉莎白的掙扎。

該如何自處?

此刻我只想給兩個建議。

第一,在下一次淋浴或泡澡的時刻,請你好好撫觸自己身體各個部位,好好感謝它們數十年來的勤奮工作。

第二要記得,真正可貴且值得信賴的,不是網路上你不太認識的網友,而是身旁的家人、老友、同事。這些人記得你以前的樣子,接受你現在的樣貌,和你有過實際的交流。所以,I人不要太過害羞而拒絕他們的邀約,就接受吧。



[1] 王爾德(Oscar Wilde):《美少年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郭恩惠譯,遊牧族文化出版,2000年。

[2] 《僵局與詮釋—精神病、邊緣人格與精神官能症的心理治療》,羅森費爾(Herbert Rosenfeld)著,林玉華、樊雪梅譯,五南出版,2002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3P夢拓野的沙龍
134會員
55內容數
日暮途遠,步履向前。影像、戲劇、搖滾、精神分析,永恆的糾纏。
3P夢拓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8
《祕密與謊言》是一部探討家庭祕密與謊言、人際關係及情感創傷的英國電影,透過三個主要角色的故事線交織,展現社會議題、階級差異與種族隔閡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此影評除劇情概要外,亦深入分析角色心理,結合精神分析理論探討祕密的本質及其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並點出嫉妒與想像的缺憾皆為內心祕密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5/02/08
《祕密與謊言》是一部探討家庭祕密與謊言、人際關係及情感創傷的英國電影,透過三個主要角色的故事線交織,展現社會議題、階級差異與種族隔閡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此影評除劇情概要外,亦深入分析角色心理,結合精神分析理論探討祕密的本質及其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並點出嫉妒與想像的缺憾皆為內心祕密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4/12/30
本文描述作者追蹤電影《我的完美日常》中出現的東京公廁景點的經歷,並分享在東京步行探訪景點的心得,以及作者對電影與人生的感悟。
Thumbnail
2024/12/30
本文描述作者追蹤電影《我的完美日常》中出現的東京公廁景點的經歷,並分享在東京步行探訪景點的心得,以及作者對電影與人生的感悟。
Thumbnail
2024/12/08
岩井俊二導演的《情書》不僅僅是一部純愛電影,更深刻探討死亡、悼念和記憶的主題。透過主角的情感回憶,觀眾能體悟到伴侶間隱藏的過去,以及如何重新理解青春歲月。在這部經典影片中,死亡的現實交織著內心的悼念,使得每一次的回顧都富有新的訴說。中山美穗分飾兩角演技出色,讓我們深深懷念並哀痛。
Thumbnail
2024/12/08
岩井俊二導演的《情書》不僅僅是一部純愛電影,更深刻探討死亡、悼念和記憶的主題。透過主角的情感回憶,觀眾能體悟到伴侶間隱藏的過去,以及如何重新理解青春歲月。在這部經典影片中,死亡的現實交織著內心的悼念,使得每一次的回顧都富有新的訴說。中山美穗分飾兩角演技出色,讓我們深深懷念並哀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懼裂》是一部融合科幻肉體恐怖和心理驚悚的電影,探討了主角伊莉莎白在面對中年危機和容貌焦慮時的扭曲心理。故事中,她由於追求完美而陷入內在自我衝突的世界,揭示了破壞性自戀的意涵。電影以其獨特的美學和驚悚元素,引發觀眾對社會對女性外貌標準的深思,並以類似於哥德式小說的手法,描繪出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Thumbnail
《懼裂》是一部融合科幻肉體恐怖和心理驚悚的電影,探討了主角伊莉莎白在面對中年危機和容貌焦慮時的扭曲心理。故事中,她由於追求完美而陷入內在自我衝突的世界,揭示了破壞性自戀的意涵。電影以其獨特的美學和驚悚元素,引發觀眾對社會對女性外貌標準的深思,並以類似於哥德式小說的手法,描繪出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Thumbnail
《懼裂》是一部由柯洛裡·法吉特執導的英美法合拍的肉體恐怖科幻電影。本文探討了容貌焦慮、男性凝視和自我價值感等議題,透過女主角伊莉莎白的掙扎,反映出現代社會對於美的無盡追求和自我認同的拉扯。電影在坎城影展獲得最佳劇本獎,自2024年10月18日起於臺灣上映,值得影迷共鳴及深思。
Thumbnail
《懼裂》是一部由柯洛裡·法吉特執導的英美法合拍的肉體恐怖科幻電影。本文探討了容貌焦慮、男性凝視和自我價值感等議題,透過女主角伊莉莎白的掙扎,反映出現代社會對於美的無盡追求和自我認同的拉扯。電影在坎城影展獲得最佳劇本獎,自2024年10月18日起於臺灣上映,值得影迷共鳴及深思。
Thumbnail
當代社會對美的追求已深植於各種文化脈絡之中,無論是在演藝圈,抑或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外貌已成為衡量個體價值的絕對標準。如同近期引發熱議的電影《懼裂》,電影中的好萊塢巨星伊莉莎白面對身體隨時間老化的現實,不得不注射細胞複製物質,希望創造出更年輕、更理想化的另一個自己
Thumbnail
當代社會對美的追求已深植於各種文化脈絡之中,無論是在演藝圈,抑或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外貌已成為衡量個體價值的絕對標準。如同近期引發熱議的電影《懼裂》,電影中的好萊塢巨星伊莉莎白面對身體隨時間老化的現實,不得不注射細胞複製物質,希望創造出更年輕、更理想化的另一個自己
Thumbnail
好久沒看過鏡頭語言這麼強烈又厲害的電影,非常重口味又十分犀利,銳利到讓人非常不舒服,不由得想起黑鏡一針見血的力度,直視內心又讓人反思,咀嚼再三。 劇情描述過氣女星伊莉莎白無法面對日漸老去的恐懼,決定挺而走險,注入一種名叫完美物質的不明液體,據說它能讓人擁有更年經更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好久沒看過鏡頭語言這麼強烈又厲害的電影,非常重口味又十分犀利,銳利到讓人非常不舒服,不由得想起黑鏡一針見血的力度,直視內心又讓人反思,咀嚼再三。 劇情描述過氣女星伊莉莎白無法面對日漸老去的恐懼,決定挺而走險,注入一種名叫完美物質的不明液體,據說它能讓人擁有更年經更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我恨我自己》撕開了當代關係虛偽的外皮,腐爛的肉身與思想在驚悚的現實裡滋長,對比幻想當中「熱愛生活」的完美軀體,成為模特兒的女主角在鏡頭前毀容倒地,更是迎頭痛擊那些將病症包裝成藝術的行銷手法。特別喜歡本片的影像處理,套上了《世界上最爛的人》的唯美濾鏡,呈現沾染血漬的爛人面對生命的態度,甘願被紗布捲綑
Thumbnail
《我恨我自己》撕開了當代關係虛偽的外皮,腐爛的肉身與思想在驚悚的現實裡滋長,對比幻想當中「熱愛生活」的完美軀體,成為模特兒的女主角在鏡頭前毀容倒地,更是迎頭痛擊那些將病症包裝成藝術的行銷手法。特別喜歡本片的影像處理,套上了《世界上最爛的人》的唯美濾鏡,呈現沾染血漬的爛人面對生命的態度,甘願被紗布捲綑
Thumbnail
看到是《世界上最爛的人》製作團隊,我就決定要去看! 非常驚艷,怎麼有人可以想到「這麼變態」的主題(稱讚意味) 現代人要多少關注才能活得下去,竟然已經變成一個議題,非常有趣。
Thumbnail
看到是《世界上最爛的人》製作團隊,我就決定要去看! 非常驚艷,怎麼有人可以想到「這麼變態」的主題(稱讚意味) 現代人要多少關注才能活得下去,竟然已經變成一個議題,非常有趣。
Thumbnail
《我恨我自己》打造出自成一派的特色,在這個倡導愛自己的時代,以極端的方式帶來讓人反感的成功,而對這部電影而言,越讓人反感也就是越成功。
Thumbnail
《我恨我自己》打造出自成一派的特色,在這個倡導愛自己的時代,以極端的方式帶來讓人反感的成功,而對這部電影而言,越讓人反感也就是越成功。
Thumbnail
這突顯出人類始終把肉體和靈魂活成兩種世界,而這也是我們始終掙扎和挫敗的原因,既看不破表象又無止盡地渴望。女主角莉的怪異正在此與眾不同,她看得穿那些一概而論的幸福得花多少力氣偽裝,這個世界販賣的美好都令她不知所措,一再刺痛她不知如何自我安放,便磨尖芭蕾女伶模型的腿用來自殘,混亂著自己是否必須如同...
Thumbnail
這突顯出人類始終把肉體和靈魂活成兩種世界,而這也是我們始終掙扎和挫敗的原因,既看不破表象又無止盡地渴望。女主角莉的怪異正在此與眾不同,她看得穿那些一概而論的幸福得花多少力氣偽裝,這個世界販賣的美好都令她不知所措,一再刺痛她不知如何自我安放,便磨尖芭蕾女伶模型的腿用來自殘,混亂著自己是否必須如同...
Thumbnail
男主角集合所有理想伴侶特質:世故而睏、略為卑鄙、無上進心、畏首畏尾但情 / 死意堅決。把厭煩穿在腳上走遍世界於是永不擔心踏破無覓還越滾越厚,在愛情的凜然奧義面前卻凋落了臉皮。形容情人如沼澤造成舒緩筆直的深陷;經過荒廢的墓園自言自語:「比起死在這裡,我比較想生活在這裡。」
Thumbnail
男主角集合所有理想伴侶特質:世故而睏、略為卑鄙、無上進心、畏首畏尾但情 / 死意堅決。把厭煩穿在腳上走遍世界於是永不擔心踏破無覓還越滾越厚,在愛情的凜然奧義面前卻凋落了臉皮。形容情人如沼澤造成舒緩筆直的深陷;經過荒廢的墓園自言自語:「比起死在這裡,我比較想生活在這裡。」
Thumbnail
以浪漫愛情為號召的影視作品,確實很常出現幾乎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的情景,例如近期超熱門韓劇《愛的迫降》,就算是最熱愛本劇的鐵粉,也不得不承認劇情太扯又充滿老套,但說歸說,仍被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深深迷住。若願意沉浸在無可救藥的浪漫中,就明白所有「不可能」都不是障礙,因為關乎愛情的一切,本就沒有道理。
Thumbnail
以浪漫愛情為號召的影視作品,確實很常出現幾乎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的情景,例如近期超熱門韓劇《愛的迫降》,就算是最熱愛本劇的鐵粉,也不得不承認劇情太扯又充滿老套,但說歸說,仍被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深深迷住。若願意沉浸在無可救藥的浪漫中,就明白所有「不可能」都不是障礙,因為關乎愛情的一切,本就沒有道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