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從我在痞客邦的部落格轉載而來,文章中的連結會連到痞客邦,特此提醒。
文章中如果有看不懂的詞彙,多半是跟桌上遊戲有關的。
一般我是會在自己日記裡簡短地寫下一些期望,大多數時候都有引導的作用。
為什麼要發到網路上來呢(?),想記錄得更完整些,而且覺得某些自我反思也滿有意思的,不如就一起寫一寫。
雖然有種可能會越寫越長的感覺,至少我一邊洗澡就浮現了超多可能可以寫的內容(抖)。這個腦袋就是這樣,有足夠悠閒的時間,不被瑣事吸引注意力的話,它就會不斷地浮現新的想法。
大多數的想法最終都是要以寫作的方式來實現的,彷彿這是我目前掌握最有價值的創造事物的方式。
不會做手工藝、不會做列印,做翻譯或中文化也不到專業水平(講得好像寫作就有一樣(X)),大部分想實現的事情,要不然是去體驗,要不然就是要寫作,總之待會看期望也會懂就是了。
1.玩完桌遊第七大陸。
沒有實現,不過確實有很大的進展了,只是後來又停了很久,目前存檔在最後一個詛咒中尚未結束。
玩完以後可能還想要挑戰一輪全詛咒通關,糾結於要不要錄影,主要是沒有錄影起來很好看的辦法,但這也確實是中文語系下尚未有的影片內容,如果能有不錯的呈現方式的話,留下紀錄讓人能欣賞遊玩體驗也很好。
2.玩完或賣掉桌遊推理事件簿-千年系列
沒有實現,進展也很少,只多玩了可能一關吧(?),反而是賣掉的路線有在實踐,只是也沒實現。
3.不因覺得正確就代替別人行動。
只能說大概有往這方向成長吧,尊重他人的選擇。
4.更多實例探究系統思考。
沒有明顯有進展的感覺,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與人相關的機制如何設計,透過結果是否吻合想像來微調評估的機制。
5.整理電子書《個人經歷》。
其實就是網誌的文章精選,然後再重新編排、重寫。
可能前半年有些進展,後來就停滯了,一部分可以跟2025年初的期望合併。
編寫這個東西一方面是可以精選給別人看,另方面也是覺得自己消磨的時刻也可以看看自己以前寫的東西回顧一下(?),經常有過去的體悟可以用於現在的感受。
6.桌遊資料轉移至Excel。
這個是完成了,以前是用自己做的App,後來因為軟體版本過舊,而且我也無法簡單更新成新版,於是只好轉移資料,現在是放在google表單上,再用google的AppSheet的範本簡單製作了一個手機介面方便使用的App。
1.整理從遊戲裡獲得的領悟,並發到方格子上。
多年來有從遊戲中獲得許多領悟,想說可以整理起來變成一個系列,然後更新一下文章內容,讓它變得更加正式,以至於讓我自己覺得可以發到方格子上(?)(心裡總是會認為要發在方格子上面的文章要更加正式、精煉些),另一方面則是,如果不更新,只複製舊文貼上去,感覺也不符合我的想像,有種純冷飯熱炒的感覺(?)。
這些東西整理後,應該也可以再度更新前年製作的電子書《個人經歷》。
2.請音樂人製作歌曲的編曲伴奏。
以前寫了不少歌,但都只有詞曲,沒有編曲伴奏,有些覺得想更進一步完成的作品,委託他人製作編曲看看。
就慢慢進行中,不知道結果會如何。目前是選〈片刻〉這首,對著節拍器練唱了幾次,都抓不太到(X),然後終於意識到自己為什麼每次重唱主歌時都會升key,應該是因為缺乏伴奏降key,許多歌曲唱完副歌後,伴奏會把key往下拉,回到原本主歌的高度,但因為我自己清唱時沒有伴奏,就會不自覺地沿用副歌的key繼續唱。
3.減少使用手機、消磨在社群的資訊裡,多看書、寫作、思考。
例如FB或Youtube那些短影音的廢片減少看,那些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的東西也少看。
都是消耗著注意力,無時無刻的瑣碎時間都被佔據了(?),就是如此沒有自制力的人。
小時候(以往)還會限制自己每周一天不用手機、電腦之類的,現在則沒有這種原則了。
BGA玩得多也有些影響,但影響程度還是不如廢片那麼大,偶爾動BGA的話也算節制,抓到一種平衡(?),有些重策只在有較長思索時間時才動。
其實只要讓我閒得發慌,創造力就會浮現了(???),至少發廢文的創造力會有,而許多廢文中偶爾有黃金。
近幾個月來也很少讀新書(沒讀過的書),以往很常透過重複閱讀一本書,讓書裡的信念內化,偶爾就變成了人生信念、文章、歌曲等等,近幾個月就很少有這種經驗了。
這可能也是電子書閱讀器的劣勢之一(雖然我還是有買實體書),沒有那麼容易「隨時翻閱任何一處」,實體書可以睡前抽出來隨意地翻到一頁,然後讀個幾頁,前後瀏覽一下,電子書要隨意翻到一頁嘛……其實想想也是辦得到,就點開目錄然後盲點一處,以前沒這樣想過,這種操作確實可以近似實體書隨意翻一頁的效果。
4.練習更有效率地慢慢讀規則。
慢慢讀規則是我突發奇想的錄影系列,如何以很低額外成本的方式,提供可能有一點意義的東西。
(不用事前準備如何教學、不用重複錄很多次、不用事後花影片時間10倍以上的時間剪輯影片等等)
就架好手機,翻開桌遊的說明書,開始錄影,然後就讀規則。
跟平常的區別只是在於,平常讀規則不會唸出來,只會自己在腦海裡想。
遇到有困惑的地方,平常讀規則時可能會更加容許在未知的狀態,但錄影要唸出來的話,就變得要更早理解內容,或者是要先釐清這內容需不需要先理解。
(不然可能最後我看得懂,但看影片的人看不懂(X))
目前比較常影響錄影結果的事情,其一是我的精神狀態,好的時候跟差的時候錄影起來就差不少,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都會有變化,而且錄影的時長過長時也會有些不耐煩,如果不是錄影的話可能就放著下次再讀,但錄影時就不太想中斷再接著錄。
其二是我對部分規則寫法的吐槽有點太過頭了(?),而浪費了較多時間(在吐槽),如果我能更加自然地轉折,遇到那些我覺得應該先跳過不讀的規則時就乾脆地跳過,或許觀影體驗會更好,而不是勉強我自己讀我認為當下讀了也意義不大的內容。
這系列影片到底有沒有意義嘛……應該是說,到底有沒有人會花半小時以上看別人讀規則呢(?)。
(怎麼不直接去看教學呢(X))
以我後臺數據來看是有吧,半年來有5部慢慢讀規則影片的總觀影時長達到6個小時以上,換句話說這幾部影片大概有4個人近乎完整撥放完。
雖然到底是撥來做什麼就是另一個問題了(X)。
以我慢慢讀規則的預期是,只要占用聽者很低注意力,就能理解規則,或許有人一邊做其他事情一邊撥來聽,就算沒全部聽懂,也掌握了大概的概念(?)。
已經從半夜1點多寫了快兩個小時了,怎麼越寫越多(X)。
5.克服一些自我設限,重複創作、加人好友、怕表現不好而長時間思考因而錯失了成長的機會。
一直以來都有些自我設限,只是隨著情境、年紀(?)、實力的變化漸漸凸顯,或許值得去調整。
重複創作就跟前面提到轉移文章類似,不太喜歡重新寫一樣的事情,總覺得講別人聽過的事情沒意義,雖然實際上這並非事實,因為根本沒有那麼多人聽過你的想法,所以你每過幾年分享一次類似的想法,也都有可能觸及新的受眾。
就像我的網誌有很多舊文章寫過很多想法,但也不可能所有看我網誌的人都會往前翻過許多文章,所以許多想法隨著時間過去,被看到的機率就下降了,如果真的覺得那樣的想法值得再次分享,又為何要這樣受限呢?
話又說來,這種自我設限可能跟家庭背景有關(?),因為父母總是會重複講那些他們講過很多次的事情,我對這樣的行為感到厭煩(?),所以希望自己不要這樣做,不要講別人知道/聽過的事情。
但就像上面寫的,對待親近的人跟對待供網路上任何人閱讀的情況可能無法相比,許多人到你的網誌都是第一次認識你,或可能幾個月前、幾年前來過一次,並不是你的所有分享都會被所有人看到。
而如果是直接把舊文改寫,又覺得不妥,很多舊文是在它的架構下講出那些話的,改寫不如重寫成新的版本,保留原本的版本(雖然根本沒人看到(X))。
加人好友則是……嗯就是不太想主動加人好友吧,總覺得加人好友就是要帶有目的性的,要和對方聊天或幹嘛的,沒辦法只是覺得這個人可能彼此有共同興趣愛好,即使加了好友也不太會聯繫,也可以加這樣。
如果是要加異性的好友是會更有動機沒錯,但這樣的動機又似乎不那麼妥(?),即使根本也不會幹嘛。
結果就是都被動等人加自己好友,換句話說「我加人好友」跟「我答應別人的好友邀請」是兩套標準。
要我主動加人,我會覺得自己一定要有要找對方幹嘛,才會覺得適合加;
但別人加我,只要我覺得大概知道這個人跟我有什麼關聯性(桌遊、數學、同學、同事),我就會同意。
如果看不出來的,我也會主動詢問對方加我好友的用意。(當然也有不少詐騙集團就是了)
這樣的自我設限可能也過度限制了自身的社交圈,以及幫助到他人的機率。
最後一個比較複雜,近年來我玩桌遊有越來越長考(長時間思考)的趨勢,近幾個月可能更明顯有不知道在長考什麼的感覺。
就好像一定要做一個夠好的選擇,不然自己就不能接受,但也未必真的分析得出一個夠好的選擇。
那自己為何不能接受呢?
想贏嗎?可能有一些。也可能是不想讓人覺得自己弱,或是覺得如果自己很弱的話,對對方而言就沒什麼意義,就彷彿跟我玩就希望我能夠提供對方足夠的挑戰性。
大概就是有種自己很強的人設,有點過度仰賴長考來維持這個人設。
但長遠來看這個行為嘛……很可能會讓自己變弱。
這跟玩遊戲只選容易贏的路線類似,執著於容易贏的路線,就會忽略其他可能性。
透過長考試圖迴避各種短期內的挫敗,找出一個明顯有優勢的選項,找不到能贏的選擇就不知所措。
最後選了一個保守無錯的選擇,就忽略了其他短期內看似是錯誤的選擇,但可能可以練起來的路線。
就失去了練習那些路線的機會。
只把眼光放在勝利上,而忽略了那些雖然短期內可能無法勝利,但值得磨練的選項。
如果無法勝利,就沒辦法自娛娛人?無法只以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滿足,無法接受微小無用的成長,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成長。
如果可以感受到贏不了時,依然盡可能地優化現行的策略,以盡可能取得高分為目標,或是實現某種局面的理想來驗證自身策略的可行性(雖然當下這場遊戲中沒有強到能贏),或許就能成長得更多。
上面當然是充滿了各種虛假的信念,例如別人在不在意你很強呢?大概不到那麼在意。
你打得很糟輸爛被人覺得很弱又如何呢?你本來就知道在意這種事情只會限制自身的成長。
捷思的策略分析其實也是實力的一種,但因為你過於仰賴長考,以至於你的遊戲策略直覺漸漸生鏽(?)。
你的長考也讓你過於聚焦在自己的打法,而沒有去注意別人的想法,沒辦法從別人的經驗獲得成長。
總之我也不是說長考不好,只是在反思自己的長考是否已經到了對自己有害的程度(?),朋友可以再多提醒我。
6.維持桌遊的娛樂。
主要是尋找新的場地,舊的地點應該是無法續租了,但把遊戲放回家裡也不是一個足夠好的選項(家裡空間不多,也不適合揪團),要尋找到一個可以負擔租金的場地有點難度,畢竟也不是很有錢(X),還要適合玩桌遊的場地就更難了。
雖然某方面來說,就算我自己的團(?)滅了,也還是有玩桌遊的地方,但就可能要賣掉不少遊戲,且遊玩的時間會下降不少(近期已經下降不少了(?))。
7.完整小說《浮木》的大綱。
原本是沒想到這個小說還能往後寫的(X),但前幾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看手機電腦,只是寫著日記,不知不覺就把小說的結尾寫出來了(雖然這結尾到底好不好也是個問號)。
現在問題變成,故事要怎麼接到這個結尾(X),依我的創作經驗來想像其實還滿困難的。
但也不是沒學過相關的策略,編寫故事大綱,安排各段劇情裡的主要目的,人物的主要目標是什麼,等等這些其實都有學過,只是沒有特意使用過,或許這次有這個機會可以練練看。
雖然想寫的東西還沒寫盡(洗澡時想到的東西有些遺忘了,有些雖然記得但還沒寫),但現在已經四點多了。
大概想起兩個主要的了,都已完成:
google問卷〈我能為你提供什麼有價值的事物呢?〉
這是給人許願的google問卷,我會把我有興趣做的事情列上去(通常是透過寫文章/錄影來實現),給人許願(投票),藉以給自己足夠的動機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