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阿峰老師。作為長期關注 AI 發展與技術趨勢的人,我看到越來越多人擔心自己是否會被新科技取代。
事實上,AI 當然能為我們帶來便利、提升效率,也幫助企業做更精準的決策。然而,我想要特別強調的是:
工具終究只是工具,無論再先進、再智慧,都只是協助人類,幫我們省下更多時間與心力。
真正決定我們人生走向的,還是我們如何選擇運用這些工具,並持續精進與成長。
在變動快速的時代裡,最大挑戰不在於「被取代」或「跟不上技術」,而是如何把思維與行動結合,讓自己始終保有獨特價值。
不久前,我在聽「郝哥」(全名是郝旭烈)的 Podcast 節目時,知道了他推薦的一本好書:《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這本書出自英國管理大師韓第(Charles Handy)之手,他以 21 封信的形式,聚焦在「我們是誰」的本質思考。
書中提到一個很有啟發性的例子:
教授拿起一張美金鈔票,先揉皺,再扔在地上踩,問學生還要不要,學生依然想要,因為鈔票的價值不會因此而改變。
這正說明了: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考驗或身處多艱困的環境,每個人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價值。
韓第在書名裡強調:「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提醒我們,要多花點心力在內心深處那個「獨一無二的自我」。
在郝哥的分享中,他根據韓第的概念,認為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在」是關鍵,並從三個角度切入:
1. 發掘「黃金種子」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可能是溝通表達、組織力、洞察力等等。我們經常需要多方嘗試,才知道自己在哪裡能綻放。如郝哥所言:
「嘗試才會帶來見識,見識會帶來膽識。」
沒有實際行動,永遠沒機會發現自己的強項,也就難以找到能長期發展的領域。
2. 不被工作綁架
「你是做什麼的?」是我們日常中最常見的問題。但韓第提醒: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千萬別讓職稱或職業,定義了全部的自我。
我們可以透過工作實現價值,也可以在工作之外發光發熱。
不要忘了,工作不是賣身契,它只是一條路;人生還有很多可能。
3. 羅列美德清單
韓第引用了亞里斯多德的 12 個美德(如誠實、正直、勇氣、謙卑等),重點是「以終為始」:
我究竟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什麼價值對我來說最重要? 如果能把美德作為終極目標,不管走到哪個階段,都能不忘初心、保持方向。
在檢視內在之餘,郝哥也提醒我們,外在環境同樣扮演重要角色:
不管是 AI 或任何新興科技,都在快速演進。我們越學才會越知道自己的不足,並保持好奇心。
「學然後知不足」,唯有不斷擴張視野,才能避免自滿與停滯。
多問「是什麼」、「為什麼」、「何時」、「怎麼做」、「在哪裡」、「誰需要」,持續探索未知。
很多人把「領導」誤當成「管理」。其實,領導是帶領大家一起前進,而管理是想控制他人。
不僅要領導別人,更要懂得領導自己,選擇合適的環境和夥伴。
一個人可能走得快,但要走得遠,一定要有夥伴同行。
真正有價值的關係與資源,往往不是「精打細算」就能得到。
抱持真誠與善意,持續付出,這份利他與自我成就互相牽引,也會帶來更多機會與人脈。
回到 AI 的主題,AI 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也解放了我們的大量時間。
可是,別忘了:
AI 能處理海量數據,卻取代不了你的思考和價值觀。
AI 能模擬行文風格,卻無法打造你的人生藍圖。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果我們想走得更遠,就不能一味依賴技術,更要穩固自己的信念與思維。
當你心中有堅定的目標與價值,結合 AI 所帶來的效率優勢,才真正能在這波時代洪流中發光發熱。
面對不斷進化的 AI 世界,我們要清楚:科技可以不斷更新迭代,但內在的思維與自我價值判斷,才是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核心。
就像韓第在《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這本書中所傳遞的訊息:
天賦可以持續挖掘
工作不是全部
美德與目標才是最終指南
期望我們都能保持好奇、追求成長,在這個自我定位與環境瞬息萬變的世代,走出自己的光芒。
當我們用思維與行動結合,人與 AI 就能共同創造一個更有深度、更富意義的未來。
AI的世界變化很快,阿峰老師會不斷更新最新的AI資訊和技巧,讓大家持續進步。如果你也想學習更多關於AI訊息,歡迎隨時與阿峰老師聯繫。阿峰老師會持續推出更多實用的教學內容,幫助大家在AI時代中,更加游刃有餘!
標題: 告訴我,你想拿這瘋狂而寶貴的人生怎麼辦?《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英國管理大師韓第|天下文化Podcast 讀本郝書EP23
來源: 天下文化
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4YeeXS1jFE&t=2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