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免費加入會員,不會錯過每一篇文章喔。
也可以用聽的了解AI喔
各位企業先進,大家好,我是阿峰老師。
還記得電影裡那些會思考、有感情的機器人嗎?過去,這或許只是科幻,但現在,AI(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已經快到超乎你我想像。AI 不再只是實驗室裡的東西,它正悄悄走進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世界。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位 AI 領域的重量級人物 – Dario Amadei。他是 Anthropic 的共同創辦人兼 CEO,這家公司,你可能沒聽過,但它在 AI 安全領域,可是數一數二的。Amadei 之前是 OpenAI 的研究副總,參與過 GPT-2、GPT-3 的開發,更早之前,他還在 Google Brain 工作。為什麼要特別介紹 Amadei?因為他對 AI 的看法,既有前瞻性,又帶有深刻的警惕。他認為,AI 的潛力無窮,但風險也同樣巨大。這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攸關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生活、甚至是「生而為人」的意義。
Amadei 為什麼要離開如日中天的 OpenAI,另起爐灶創辦 Anthropic?答案就在「安全」兩個字。
在 AI 領域,有一個「規模化法則」:簡單來說,就是 AI 模型越大、餵給它的資料越多,它就越聰明。這聽起來很棒,但 Amadei 看到的是,如果 AI 無止境地變強,卻沒有相對應的安全措施,會發生什麼事?
Anthropic 的核心理念,就是「安全至上」。他們認為,AI 的發展不能只追求速度和效能,更要確保 AI 的行為符合人類的價值觀,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
這可不是說說而已。Anthropic 做了很多紮實的研究,例如:
AI 的發展,就像一把雙面刃。
一方面,AI 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但另一方面,AI 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AI 的發展,對我們的工作會帶來什麼影響?
短期來看,AI 可以成為我們的好幫手,協助我們處理繁瑣的任務,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工程師可以用 AI 寫程式、醫生可以用 AI 判讀 X 光片、客服人員可以用 AI 回答常見問題。
但長期來看,AI 可能會取代很多我們現在的工作。Amadei 甚至預測,未來幾年,AI 就可能寫出 90% 的程式碼。
這聽起來很可怕,但我們也不用太悲觀。AI 時代,也會出現很多新的工作機會,例如:AI 訓練師、AI 維護工程師、AI 倫理學家等等。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當 AI 可以做很多我們現在做的事,我們該如何找到工作的價值?是追求更高的效率?還是更深層的意義?
有人提出「全民基本收入」(UBI)的概念,讓每個人都能領到基本的生活費,不用擔心被 AI 取代。這或許是一個選項,但我們也需要思考,除了金錢之外,工作還能帶給我們什麼?
AI 的發展,也牽動著國際局勢。
美國和中國,都在 AI 領域投入巨資,這場 AI 競賽,不只是技術的競爭,更是國力的競爭。
美國在 AI 基礎研究、人才、資金方面,具有優勢。但中國在數據、應用場景、政府支持方面,也不容小覷。最近,中國的 AI 公司 DeepSeek,就展現了不輸美國的實力。
為了防止中國取得最先進的 AI 技術,美國採取了出口管制措施,限制高階晶片出口到中國。但這是否有效?會不會反而刺激中國加速發展自己的 AI 產業?
在 AI 議題上,美中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合作的空間。例如,在 AI 安全方面,雙方都需要防範 AI 失控的風險。
AI 也對國家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AI 可以用於軍事、情報、網路安全,但也可能被用於發動網路攻擊、散布假訊息。
AI 的發展,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更深層的問題:AI 會不會有意識?
這聽起來很科幻,但 Anthropic 正在認真研究這個問題。如果 AI 真的有了意識,我們該如何對待它們?它們是否應該享有某些權利?
更進一步,當 AI 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人類,我們該如何定義「人」的價值?我們的智慧、情感、創造力,是否還獨一無二?
AI 的發展,或許會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找到生而為人的意義。
各位企業先進,AI 的浪潮已經來了,台灣不能置身事外。
台灣在半導體產業具有優勢,但在 AI 應用、人才培育、法規制定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我們應該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在 AI 時代佔有一席之地?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我們一起思考、一起努力。
想要學習更多關於 AI 的實用知識和技巧嗎?歡迎加入阿峰老師的「下班學 AI」學習社群,並訂閱我的 Podcast 頻道,跟著阿峰老師一起學習,讓你跟上 AI 的腳步!
我不僅擁有豐富的AI教學經驗,並在多家企業、政府單位與組織推動AI教育培訓,更有超過500小時的教學時數,能因應各種產業與需求。
最後如果對AI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有
針對組織部門中高階主管的AI趨勢課程。
也有針對基層員工的客製化手把手AI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