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近日在德國《世界報》(Die Welt)發表客座評論,公開支持德國極右翼政黨「另類選擇黨」(AfD),並聲稱「只有AfD才能拯救德國」。這番言論立即引發德國政界、媒體及社會的強烈反彈,並使即將於2025年2月舉行的德國大選局勢更加複雜。
在《世界報》的評論中,馬斯克指出,德國正處於「文化和經濟崩潰的邊緣」,並將AfD描述為該國的「最後一線希望」。他批評將AfD標籤為極右翼的觀點,並特別提到AfD領導人愛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有一位來自斯里蘭卡的同性伴侶,質疑這樣的標籤是否合理。馬斯克認為,AfD在監管、稅收及市場放鬆方面的政策反映了經濟自由的重要性,並強調這些政策是德國經濟復甦所需的關鍵。
然而,這番言論引發了廣泛批評。《世界報》觀點版高級編輯伊娃·瑪麗·柯格爾(Eva Marie Kogel)因不滿報紙刊登馬斯克的評論而辭職。德國政府發言人也指出,馬斯克的言論試圖影響即將到來的選舉,並強調言論自由雖然重要,但也應警惕不合常理的意見。副總理羅伯特·哈柏克(Robert Habeck)則表示,馬斯克的支持是「合乎邏輯和有系統」的策略,旨在削弱歐洲的力量。
AfD自2013年成立以來,逐漸從反對歐元政策的運動轉變為以反移民為核心議題的極右翼政黨。該黨主張嚴格限制移民,特別是來自中東和非洲的難民,並批評現行移民政策對德國經濟和社會造成負擔。在能源政策上,AfD反對德國的綠色能源轉型,主張重啟核能和煤炭發電以降低能源成本。此外,該黨還提倡削減對移民的福利支出,並將資源優先分配給德國公民。
AfD的爭議性立場不僅限於移民和能源政策。該黨領導人曾公開質疑德國對納粹歷史的「內疚文化」,並呼籲停止過度紀念二戰受害者,這引發了廣泛批評。此外,AfD主張通過公投讓德國退出歐盟(即「德國脫歐」),認為歐盟削弱了德國的自主權。
馬斯克在德國的商業利益主要來自特斯拉在布蘭登堡邦設立的電動車製造工廠。這座工廠是特斯拉在歐洲的首個大型生產基地,對公司的全球擴張計劃至關重要。分析認為,馬斯克支持AfD可能與其希望在德國獲得更有利的商業環境有關,尤其是在政策制定方面。如果AfD在選舉中獲得更多影響力,馬斯克或許希望藉此推動對其企業有利的政策,如減少對外資企業的監管或提高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
作為全球知名的企業家,馬斯克的言論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他在社交媒體上的發言常常能迅速引起廣泛關注,並可能影響公眾輿論和政治氛圍。在德國,他對AfD的支持使該黨獲得了更多曝光率,也可能吸引一些原本猶豫不決的選民支持該黨。根據最新民調,AfD在選民中的支持率已上升至19%,成為第二大政黨。
即將於2025年2月23日舉行的德國大選,是在總理奧拉夫·蕭茲(Olaf Scholz)領導的「紅綠燈聯盟」解散後進行的。當前主要政黨包括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社會民主黨(SPD)和綠黨等。根據最新民調,CDU在選民中的支持率最高,而AfD也因馬斯克的支持而獲得更多關注。主要競選議題包括經濟復甦、移民政策和能源安全等,這些議題直接影響選民的偏好和投票決策。
馬斯克的介入無疑使德國政治局勢更加複雜。他的言論不僅引發了對外部勢力干預德國民主的擔憂,也揭示了當前德國社會面臨的深層次矛盾。隨著選舉臨近,各方對馬斯克影響力的擔憂也在加劇。
馬斯克支持AfD的行為不僅反映了其商業利益考量,也揭示了他在全球政治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然而,他所引發的爭議也顯示出當前德國社會面臨的重要挑戰。無論如何,這場風波將對德國未來的政治走向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