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經歷考驗或低潮,我總會想著「隧道盡頭是光明的」這句話來鼓勵自己。讀了《惡願清除居酒屋》,我忍不住懷疑,這看似再平常不過的祈願,是否包含了我所沒有察覺的惡念,而可能使那份光明不再光明?
這是個充滿神妙元素卻又貼合現實的故事。在開篇處,由不斷積累的願力所催生的應允者,讓我想到多色光譜組成的陽光。既然是願望,就脫不開自私、貪婪等惡念,只是程度有別,就看你的願望是尚且澄明的黃色,還是黯淡的靛色。儘管雜揉了優劣不等的惡念,願力竟幻化成陽光般明亮、純粹而不諳人心險惡的應允者,秉持一股赤忱,只想著應允願望,讓人類歡喜。然而世間彷彿一面鏡,光明磊落的應允者,終究在此折射出願力紛雜的色彩,更飽經人類摧殘,染上復仇血色,而於臨去前將任務交託一名少女,要她實現惡願以傾覆世界。相對應允者而生的否決者,遍尋化為藍花的應允者不著,到了現代,不知怎麼地將能力給了一位叫做李苔蘚的男子,要他負責消滅背離常理、帶給社會負面影響的惡願。不過這等惡願必然無法輕易消除,因此李苔蘚除了要拍去許願者頭上的惡願,有時還得使出逼警吃案、殺人滅口等非常手段來清理惡果。此外,專門協助善後的基金會林專員、提供他美食美酒的居酒屋,以及因為殺奧客的惡願被實現與他相遇、進而被他雇為保鑣的鮑伯,也是他行動的一環。由於唯有惡願實現,才會有惡果要清理,李苔蘚注定終世兜圈子,無窮止盡地追趕實現惡願的少女。
試讀這短短不到百頁的過程,彷彿一個個驚天雷接連砸下,撼動心神。看著應允者被殘害、劉春桃好不容易有了錢卻家破人亡,再到李苔蘚疲於奔命的善後人生,我驚惶於惡念的強大:往往沒有外力脅迫,一切源自內心,只要稍有惡念,即使是賭氣,也可能造成難以收拾的後果。這使我自省平時都許了些什麼願望,也警惕未來許願務必慎重,但我也在想,為什麼許個願非得這麼悲劇?在不順遂的時候許下積極的願望,可以帶給人前進的力量,明明應該很正向,不是嗎?進而言之,撇開鮑伯的暴躁問題和劉春桃的欺善怕惡不談,在他們所處的情境下,去詛咒奧客和想要大富大貴,其實是人之常情,那麼許願的「度」究竟在哪裡?著實引人深思。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願望也不例外。想來不可思議,明明願望中有那麼多惡念,由此而生的應允者怎麼可能如此單純?或許是因為當人們一心一意想達成自己的願望時,只會對惡念視而不見,不靠那般純粹的應允者,無法警醒看客吧。非常期待後續情節中,作者還會帶給我怎樣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