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農業部擬定的955種動物禁養政策,引發了特寵愛好者與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與爭議。作為一名特寵飼主,我深切感受到這項政策的影響與不合理之處。
對於已經飼養特寵的人來說,這項政策無疑是一場巨大的衝擊。如果要求飼主棄養或交出寵物,將對動物與飼主都造成極大的心理與情感傷害。
禁養政策可能無法杜絕飼養行為,反而可能助長非法走私與黑市交易。特寵市場需求仍然存在,禁令只會將合法市場推向地下,讓交易更加不透明且難以監控。
政策應該以管理為主,而非禁止。否則,走私行為只會更猖獗,增加執法難度,也可能讓真正高風險的物種流入市場。
據某篇貼文,某教授的名字被掛名在相關議程中,卻未被通知參與。這讓人質疑政策的制定過程是否充分徵詢專家意見,是否有依據。政策應該透明公開,邀請真正的專家與相關利益者參與討論,並通過民眾投票或公開諮詢,確保政策的合理性與公信力。
這項政策的初衷可能是出於公共安全與生態保護的考量,但執行方式卻顯得草率與本末倒置。只有基於科學評估、透明制定與建設性管理的政策,才能真正實現保護生態與保障飼主權益的雙贏。
特寵飼養不是一場戰爭,而是一種文化與愛好的表現。希望政府能認真考量多方意見,制定出更具合理性與可行性的政策,讓特寵與飼主能夠在合法與安全的環境中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