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這本以馬丁貝克探長為系列主角的《羅絲安娜》曾經在冷硬派偵探小說的讀者裡受過青睞嗎?
在我看來,除了馬丁貝克在家庭生活與工作之間那種沈默無奈給我一些感觸之外,其他的冷硬派偵探小說不可或缺的幽默對白以及繁複奔走探案的制式套路已經難以點燃我的閱讀熱情,即便是除了必要的工作社交與應付式的親情安排以外,我被種在書林裡與除濕機一起對抗這成群的紙張。
好吧!與其說這是一本冷硬派偵探小說,還不如說是一齣平鋪直敘的犯罪小說而已吧?論及讀者想要的懸疑燒腦這一個在小說裡表現不佳的缺點,那可真是顯而易見,不過,北歐小說一向把天氣的冷冽作為背景描述,這類把焦點凝聚在場景氣候上的作法已經屢見不鮮,在這幾天冷到讓我難以入眠的寒流裡讀起來,我彷彿就是置身在六十年前斯德哥爾摩的冰天雪地裡,除了從嘴裡吐出來的氣體凝結成了冰霜,就算劇情也只能淪為這麼冷調的風格。
不過,在推進的速度上(因為出版社的字體放大讓整個頁數推進到將近四百頁的情況。)因為明顯的拖泥帶水可以輕易跳過的關係,比起芮茲尼克在三明治與貓的爵士樂裡顯然略勝多籌,也相較於奈斯博的作品簡單明瞭,雖然覺得在兩位作者聯合創作的初試啼聲中,懸疑力道不足,可是他們把馬丁尼克的生活風格描繪出中年男人的冷硬形象,還不錯,頗有當時看雷蒙的《大眠》與《漫長的告別》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