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貝克探案《羅絲安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怎麼這本以馬丁貝克探長為系列主角的《羅絲安娜》曾經在冷硬派偵探小說的讀者裡受過青睞嗎?

raw-image

在我看來,除了馬丁貝克在家庭生活與工作之間那種沈默無奈給我一些感觸之外,其他的冷硬派偵探小說不可或缺的幽默對白以及繁複奔走探案的制式套路已經難以點燃我的閱讀熱情,即便是除了必要的工作社交與應付式的親情安排以外,我被種在書林裡與除濕機一起對抗這成群的紙張。

raw-image

好吧!與其說這是一本冷硬派偵探小說,還不如說是一齣平鋪直敘的犯罪小說而已吧?論及讀者想要的懸疑燒腦這一個在小說裡表現不佳的缺點,那可真是顯而易見,不過,北歐小說一向把天氣的冷冽作為背景描述,這類把焦點凝聚在場景氣候上的作法已經屢見不鮮,在這幾天冷到讓我難以入眠的寒流裡讀起來,我彷彿就是置身在六十年前斯德哥爾摩的冰天雪地裡,除了從嘴裡吐出來的氣體凝結成了冰霜,就算劇情也只能淪為這麼冷調的風格。

不過,在推進的速度上(因為出版社的字體放大讓整個頁數推進到將近四百頁的情況。)因為明顯的拖泥帶水可以輕易跳過的關係,比起芮茲尼克在三明治與貓的爵士樂裡顯然略勝多籌,也相較於奈斯博的作品簡單明瞭,雖然覺得在兩位作者聯合創作的初試啼聲中,懸疑力道不足,可是他們把馬丁尼克的生活風格描繪出中年男人的冷硬形象,還不錯,頗有當時看雷蒙的《大眠》與《漫長的告別》的感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亞熱帶往事
6會員
154內容數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亞熱帶往事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我突然像是霍桑在這本書的兜兜轉轉之後,集合眾人於一堂時分別點出每一位嫌疑人的動機跟手法,對於行兇可能性的描述,而現實生活,我當然不可能集合眾人來一個統一宣布我發現的一個粗糙相處之下,那個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我在多年前的直覺一直告訴我該如此這般地提防,現在相處了八個月之後,嗯,四月份果然是我的分手季節
Thumbnail
2025/04/01
我突然像是霍桑在這本書的兜兜轉轉之後,集合眾人於一堂時分別點出每一位嫌疑人的動機跟手法,對於行兇可能性的描述,而現實生活,我當然不可能集合眾人來一個統一宣布我發現的一個粗糙相處之下,那個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我在多年前的直覺一直告訴我該如此這般地提防,現在相處了八個月之後,嗯,四月份果然是我的分手季節
Thumbnail
2025/03/20
可能是因為上一集《刀鋒之先》實在讓我覺得太好看的關係,這一集《到墳場的車票》只有在馬修史卡德心理驚悚的部分,讓我覺得勞倫斯創作上有些不同的點子,其他人物之間的對話、馬修史卡德心裡的呢喃、紐約街頭人
Thumbnail
2025/03/20
可能是因為上一集《刀鋒之先》實在讓我覺得太好看的關係,這一集《到墳場的車票》只有在馬修史卡德心理驚悚的部分,讓我覺得勞倫斯創作上有些不同的點子,其他人物之間的對話、馬修史卡德心裡的呢喃、紐約街頭人
Thumbnail
2025/03/16
曾經我們在家規裡定有一個共識,如果誰犯了以下某某某(包括吃完飯不擦嘴,油膩膩出門被人恥笑!)就要罰看史上最令人髮指的爛電影的一個戒律,關於這個我們有共識的罰則,確實讓我們三個人老老實實地走在炙熱的曼谷街頭好一陣子規矩的像隻小雞一樣,是的,這齣電影就是讓我們對人生感到了無生趣的《最後的女孩》,嗯,也就
Thumbnail
2025/03/16
曾經我們在家規裡定有一個共識,如果誰犯了以下某某某(包括吃完飯不擦嘴,油膩膩出門被人恥笑!)就要罰看史上最令人髮指的爛電影的一個戒律,關於這個我們有共識的罰則,確實讓我們三個人老老實實地走在炙熱的曼谷街頭好一陣子規矩的像隻小雞一樣,是的,這齣電影就是讓我們對人生感到了無生趣的《最後的女孩》,嗯,也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和家人商量,日後不妨借閱《寒顫》,羅斯.麥唐納代表作,村上春樹、史迪格.拉森(《龍紋身的女孩》作者)等知名作家都曾盛讚。不過無須特別追看。這是我讀完《入戲》,對羅斯.麥唐納的定位。 之前去圖書館,家人挑了《入戲》,我表示不看羅斯.麥唐納,你要借就借。多年前讀過《警告逃妻》,不喜歡,然而早已不記得
Thumbnail
和家人商量,日後不妨借閱《寒顫》,羅斯.麥唐納代表作,村上春樹、史迪格.拉森(《龍紋身的女孩》作者)等知名作家都曾盛讚。不過無須特別追看。這是我讀完《入戲》,對羅斯.麥唐納的定位。 之前去圖書館,家人挑了《入戲》,我表示不看羅斯.麥唐納,你要借就借。多年前讀過《警告逃妻》,不喜歡,然而早已不記得
Thumbnail
不知不覺,本來打算今年把這套〈馬丁貝克探案〉全集給看完的願望,就因為抓一尾蟲子在屁股癢的這種惡習給活生生地耽誤了。今年就這樣慘澹匆忙又毫無意義地過了大半,而這套小說,在今天也僅僅停留在第四本的階段,對於我這謎一般個性的存在,我自己也常常都摸不到腦袋。 這是發行在一九六八年的北歐冷硬派偵探小說,具體
Thumbnail
不知不覺,本來打算今年把這套〈馬丁貝克探案〉全集給看完的願望,就因為抓一尾蟲子在屁股癢的這種惡習給活生生地耽誤了。今年就這樣慘澹匆忙又毫無意義地過了大半,而這套小說,在今天也僅僅停留在第四本的階段,對於我這謎一般個性的存在,我自己也常常都摸不到腦袋。 這是發行在一九六八年的北歐冷硬派偵探小說,具體
Thumbnail
時間來到了分居的幾天之後,我如自己預期地在今天把〈馬丁貝克探案〉的第三本《陽台上的男子》給啃個精光,如果你以為這本書精彩到我是狼吞虎嚥地不惜睡眠成本玩命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也跟一個多星期前在百無聊賴的選擇下,繼續跟著馬丁貝克走著,從預期的冷硬派偵探的微反轉卻底蘊強韌的既定印象裡,找到了一本失敗的冷
Thumbnail
時間來到了分居的幾天之後,我如自己預期地在今天把〈馬丁貝克探案〉的第三本《陽台上的男子》給啃個精光,如果你以為這本書精彩到我是狼吞虎嚥地不惜睡眠成本玩命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也跟一個多星期前在百無聊賴的選擇下,繼續跟著馬丁貝克走著,從預期的冷硬派偵探的微反轉卻底蘊強韌的既定印象裡,找到了一本失敗的冷
Thumbnail
這是兩位瑞典的聯合寫手創作的馬丁貝克探長第二本作品,時序來到第一本《羅絲安娜》事件後的第二年,尋找一個與外交部關係良好的雜誌社社長委託尋址的失蹤記者的案件,這最先與我有共鳴的,莫過是來自每個忙碌的男人背後那個埋怨孤單寂寞覺得冷的另一半的哀怨低迴。 嗯,當時我正在焦頭爛額地摸索著事業與生活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這是兩位瑞典的聯合寫手創作的馬丁貝克探長第二本作品,時序來到第一本《羅絲安娜》事件後的第二年,尋找一個與外交部關係良好的雜誌社社長委託尋址的失蹤記者的案件,這最先與我有共鳴的,莫過是來自每個忙碌的男人背後那個埋怨孤單寂寞覺得冷的另一半的哀怨低迴。 嗯,當時我正在焦頭爛額地摸索著事業與生活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怎麼這本以馬丁貝克探長為系列主角的《羅絲安娜》曾經在冷硬派偵探小說的讀者裡受過青睞嗎? 在我看來,除了馬丁貝克在家庭生活與工作之間那種沈默無奈給我一些感觸之外,其他的冷硬派偵探小說不可或缺的幽默對白以及繁複奔走探案的制式套路已經難以點燃我的閱讀熱情,即便是除了必要的工作社交與應付式的親情安排以外,
Thumbnail
怎麼這本以馬丁貝克探長為系列主角的《羅絲安娜》曾經在冷硬派偵探小說的讀者裡受過青睞嗎? 在我看來,除了馬丁貝克在家庭生活與工作之間那種沈默無奈給我一些感觸之外,其他的冷硬派偵探小說不可或缺的幽默對白以及繁複奔走探案的制式套路已經難以點燃我的閱讀熱情,即便是除了必要的工作社交與應付式的親情安排以外,
Thumbnail
你很難想像如果推理小說的主角的設定,並不是為了正義而存在的「天才神探」(例子舉不完,這是傳統的做法)、「冷血固執警探」(老美現實主義風格的偏好)或者是「牽強的資深的推理小說作家」(折原一的倒錯的歸結),我從來沒有接觸過勞倫斯.卜洛克,偏偏架上已經收集滿滿一整套他的作品,經年累月飄飄蕩蕩的日子,晃呀晃
Thumbnail
你很難想像如果推理小說的主角的設定,並不是為了正義而存在的「天才神探」(例子舉不完,這是傳統的做法)、「冷血固執警探」(老美現實主義風格的偏好)或者是「牽強的資深的推理小說作家」(折原一的倒錯的歸結),我從來沒有接觸過勞倫斯.卜洛克,偏偏架上已經收集滿滿一整套他的作品,經年累月飄飄蕩蕩的日子,晃呀晃
Thumbnail
對於喜歡解謎,但很難從現代懸疑小說找到古典之樂的讀者來說,《喜鵲謀殺案》是一部雙重謎團之作。──珍妮.馬斯林(紐約時報)
Thumbnail
對於喜歡解謎,但很難從現代懸疑小說找到古典之樂的讀者來說,《喜鵲謀殺案》是一部雙重謎團之作。──珍妮.馬斯林(紐約時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