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的殿堂裡迷路:一次次參觀博物館後的反思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這個問題縈繞在我的腦海中許久。我愛藝術,但說不上具體的理由,只是一種由心而發的喜歡。看展覽、逛博物館或美術館成了我的日常娛樂與休閒。對我來說,欣賞自己喜歡的作品是人生的一大享受。然而,我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在看什麼?

這樣的反思源自我第一次參觀盧浮宮的經驗。這座博物館不僅是藝術的殿堂,更是歷史的容器。隨著歷史推演,藝術早已超越宗教和上流社會的專屬,成為人人皆可接觸的公共財富。盧浮宮收藏了無數名畫,得以一睹這些珍寶固然讓人開心,但整體參觀下來卻只有一個字:累。

raw-image

我記得當時是和一位朋友同行。她對藝術並沒有太多了解,但在我的引導下,她開始覺得有趣,甚至感到開心。然而,看著她的迷茫,我不禁自問:博物館展現的是歷史,但它應該要啟發我們去看到什麼?那些畫作、雕塑和文物,它們的價值僅僅在於它們存在的年代,還是在於我們對它們的解讀?

這個問題並非僅出現在盧浮宮。在維也納國家藝術館的一次參觀中,我對一位對藝術興趣不大的朋友說,其實我也不一定看得懂所有作品,但我喜歡嘗試著去理解它們。於是我開始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她竟覺得看得更開心了。讓我驚訝的是,旁邊還有幾位陌生人默默地聽著,最後對我說:「你講解得真好。」但事實上,我也只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去解讀,並不是真的了解。

還有一次,在巴黎,我特意花錢買了一個Audio guide,試圖更深入地理解展出的作品。然而,聽了兩幅畫的解說後,我就放棄了,因為那些講解還不如我自己的理解有趣。而且,又有誰會真的有心思把博物館幾百多個展品的導覽都聽進去呢?

raw-image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參觀新天鵝堡時的經歷。這座壯麗的城堡開放參觀,但導覽時間不過短短三十分鐘,無法滿足我對這座建築的好奇心。作為一個想要深入了解和欣賞的人,我感到這樣的參觀模式究竟是在歡迎,還是在限制我們與這些藝術品的交流?

帶著這些經歷與思考,我開始回顧自己與藝術的連結:從看畫到學習藝術史,從參觀展覽到感受某些作品的情感共鳴。每一次經歷都促使我重新定義自己對藝術的熱愛,也讓我明白,藝術的意義從來不是固定的,而是與我們的背景、經驗和情感交織在一起的。

因此,我想把這些經歷記錄下來。或許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我能找到「我」在藝術中的位置,找到藝術在我心中的位置,甚至找到藝術在大眾生活中應有的位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麻生活著呀
1會員
27內容數
自我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在巴黎,很常做的事情是看藝術相關的,很多時候是去美術館,而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天,幾乎每個美術館或博物館都會有免費的入場優惠。只是後來,我發現一個更棒的地方,就是藝廊,巴黎作為一個藝術之都,真的是不枉虛名,很多的藝廊的存在,且數量、品質,以及取向都很不一樣。 比起美術館,我更喜歡逛藝廊,而且有時候會
Thumbnail
在巴黎,很常做的事情是看藝術相關的,很多時候是去美術館,而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天,幾乎每個美術館或博物館都會有免費的入場優惠。只是後來,我發現一個更棒的地方,就是藝廊,巴黎作為一個藝術之都,真的是不枉虛名,很多的藝廊的存在,且數量、品質,以及取向都很不一樣。 比起美術館,我更喜歡逛藝廊,而且有時候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全球20間必訪博物館,從羅浮宮博物館到東京國立博物館,各地的藝術珍品帶給人們深度的情感和震撼。藉由這些藝術作品,可以連結古今、溝通心靈,體驗到心靈深處的永恆感動。建議出國旅遊時,絕對不要錯過這些能為生活注入詩意和靈動的藝術光輝。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全球20間必訪博物館,從羅浮宮博物館到東京國立博物館,各地的藝術珍品帶給人們深度的情感和震撼。藉由這些藝術作品,可以連結古今、溝通心靈,體驗到心靈深處的永恆感動。建議出國旅遊時,絕對不要錯過這些能為生活注入詩意和靈動的藝術光輝。
Thumbnail
在博物館,隨意瀏覽著眼前所見的作品。我有個壞習慣,比起欣賞展品的精妙,我似乎更好奇人們的視線和聚集點都在何處。
Thumbnail
在博物館,隨意瀏覽著眼前所見的作品。我有個壞習慣,比起欣賞展品的精妙,我似乎更好奇人們的視線和聚集點都在何處。
Thumbnail
英國國家藝廊IG有一段影片吸引我的目光,一位女士形容她如何愛上藝術。 她說:「我對藝術的喜愛要歸功於我的父親。小時候每個週末我的父親都會帶我去英國國家藝廊,唯一規則就是我們只欣賞一幅畫。我們會站在畫前談論那幅畫,一直談半個小時或者40分鐘,談到最後我們總想對畫作有更多認識。」 奇美博物館引進英國
Thumbnail
英國國家藝廊IG有一段影片吸引我的目光,一位女士形容她如何愛上藝術。 她說:「我對藝術的喜愛要歸功於我的父親。小時候每個週末我的父親都會帶我去英國國家藝廊,唯一規則就是我們只欣賞一幅畫。我們會站在畫前談論那幅畫,一直談半個小時或者40分鐘,談到最後我們總想對畫作有更多認識。」 奇美博物館引進英國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來聊聊那間讓你迷上「博物館」的博物館吧! 我是安柏,一位隱居南台灣的藝文工作者,在開張這個帳號時一直在想,第一篇文章要向大家介紹哪間博物館呢? 我的第一個繆思便是位於巴黎的奧塞美術館。
Thumbnail
來聊聊那間讓你迷上「博物館」的博物館吧! 我是安柏,一位隱居南台灣的藝文工作者,在開張這個帳號時一直在想,第一篇文章要向大家介紹哪間博物館呢? 我的第一個繆思便是位於巴黎的奧塞美術館。
Thumbnail
参觀藝術博物館… 或如何享受觀看藝術不因博物館之過量負荷而疲勞。
Thumbnail
参觀藝術博物館… 或如何享受觀看藝術不因博物館之過量負荷而疲勞。
Thumbnail
博物館是個奇妙的空間,雖然安靜但一點也不嚴肅。有旅客拿著手冊、戴著翻譯機認真地瀏覽,也會有帶著孩子的爸爸媽媽,一手提著包包、一手牽著小孩,邊走邊看邊給孩子解說,還要鷹眼一樣警戒,確保另一個自己走的孩子沒有亂來。 剛好前幾天剛到了近500公里以外、車程超久的東海岸登嘉樓,認識了一個新的博物館。
Thumbnail
博物館是個奇妙的空間,雖然安靜但一點也不嚴肅。有旅客拿著手冊、戴著翻譯機認真地瀏覽,也會有帶著孩子的爸爸媽媽,一手提著包包、一手牽著小孩,邊走邊看邊給孩子解說,還要鷹眼一樣警戒,確保另一個自己走的孩子沒有亂來。 剛好前幾天剛到了近500公里以外、車程超久的東海岸登嘉樓,認識了一個新的博物館。
Thumbnail
如果博物館作為承載 文化歷史與教育的本質,如何在資訊氾濫的當下抓住學習欲望與對話本質變得尤為重要。濃縮的話題與網美打卡的背景牆或許也是要一併思考的議題了... 「剖析、穿梭、交織、下探、滲透」串連新舊歷史展望未來,環環相扣的架構與清晰的詮釋與大膽的量體手法,扎實厚重的力道深深的作為跨年小旅行的序曲.
Thumbnail
如果博物館作為承載 文化歷史與教育的本質,如何在資訊氾濫的當下抓住學習欲望與對話本質變得尤為重要。濃縮的話題與網美打卡的背景牆或許也是要一併思考的議題了... 「剖析、穿梭、交織、下探、滲透」串連新舊歷史展望未來,環環相扣的架構與清晰的詮釋與大膽的量體手法,扎實厚重的力道深深的作為跨年小旅行的序曲.
Thumbnail
2018我去看【華麗轉身】,前幾天突然發現我竟然有拍照!替大家整理好啦,當時使用蘋果6S手機,畫素1200。
Thumbnail
2018我去看【華麗轉身】,前幾天突然發現我竟然有拍照!替大家整理好啦,當時使用蘋果6S手機,畫素1200。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