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間台灣的 3C 公司,資安負責人小林正面臨著來自不同部門的壓力——行銷部門希望降低密碼變更頻率,工程部門不願接受額外的存取權限審查,財務部則擔心資料加密會影響工作效率。小林想起最近讀的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這句話讓他重新思考:資安人員在落實 ISO 27001:2022 4.2「瞭解關注方之需要及期望」 條文時,是否也需要一點「被討厭的勇氣」?
ISO 27001:2022 4.2 條文強調,組織應確定 (a) 關注各方、(b) 其相關要求 以及 (c) 哪些要求須透過資訊安全管理系統因應。在 3C 公司的案例中,小林必須面對的「關注方」包括:
然而,不可能所有人的需求都能滿足,這時候資安人員就需要展現阿德勒所說的「課題分離」—— 區分哪些是自己的責任,哪些是別人的問題。資訊安全的核心不是迎合每一個部門的需求,而是建立符合組織長遠發展的資安管理機制。
溝通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們接受改變的過程通常包含五個階段:
小林意識到,他的角色不只是資安政策的執行者,更是推動組織變革的「影響力者」(Influencer)。他決定透過 動機心理學 提出的「內在動機提升策略」來降低阻力:
最終,小林說服了公司高層,將資訊安全納入企業治理框架,讓資安政策不再只是 IT 部門的負擔,而是整個組織的共同責任。他學到了 資安人員不應該害怕被討厭,而應該堅守原則、勇敢溝通。因為當企業真正理解「資訊安全不只是風險管理,而是競爭優勢」時,ISO 27001 就不再是一套強制規範,而是一種讓企業更安全、更有競爭力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