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卡斯文化(英語:Paracas culture)。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間,位於現今祕魯南部沿海地區,主要在帕拉卡斯半島的重要安第斯文明之一。
這個文化以其獨特的織品、墓葬習俗、頭骨變形和外科手術(顱骨穿鑿術)而聞名。
獨特的織品:
帕拉卡斯文化最著名的成就是其極為精美的紡織品,這些織品使用多達200多種顏色,並包含複雜的幾何圖案和神話人物。
墓葬習俗:
帕拉卡斯人採用「墓穴束裝」(mummy bundle)的方式埋葬死者,遺體被層層包裹在織品內,有些甚至達到數百層,並伴隨許多陪葬品。
頭骨變形和外科手術:
貴族階級的兒童從小便使用木板和布條對頭骨進行塑形,使其變得細長或扁平,這可能與社會階級或宗教信仰有關。考古顯示,帕拉卡斯人曾進行顱骨手術,可能是為了治療創傷或疾病。
帕拉卡斯文化的遺址最早由祕魯考古學家Julio C. Tello於1920年代發現。
其考古發現的遺址置放於博物館內。
可看這篇祕魯 / Museo de Sitio Julio C. Tello de Paracas
此外,位於帕拉卡斯半島的陡峭沙丘上,面向太平洋,有一個巨大的地畫,稱為帕拉卡斯燭台(Candelabra de Paracas),也稱為安第斯山脈燭台,附近發現的陶器經放射性碳測定可追溯至西元前200 年,即帕拉卡斯文化時期。
這個神秘的圖案與Nazca Lines類似,但其用途和起源至今仍成謎。
帕拉卡斯燭台是直接雕刻在沙丘上,是最著名的考古奇觀之一,吸引大量遊客和學者前來研究。
為防止環境與人為破壞,只能搭船靠近觀賞。
參觀Museo de Sitio Julio C. Tello de Paracas和Candelabra de Paracas,雖然時間都很短暫,但有一些領悟:
1. 帕拉卡斯燭台與納斯卡線一樣,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來創造永久性地畫,且這些圖案至今仍能清晰可見,代表當時人們對環境的深刻理解與運用。
這不僅是對過去的理解,更是對未來的啟發「在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今天,如何以尊重與負責的態度保護這些歷史遺產,使其得以延續,成為未來世代的文化資產」,值得思考。
2. 帕拉卡斯文化對後來的納斯卡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展現了文化的流動性與傳承。
文明並非孤立存在,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融合,並影響後來的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