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封面為了銷量,不得已要把「東野圭吾」之前的神作《嫌疑犯X的獻身》拿出來做個輔助行銷。卻也是因為這樣聳動的相提並論,而且當初怎麼會漏掉這本的,我怎麼想也想不起來了,而翻譯的人似乎是大陸譯者的樣子,博客來上寫得不清不楚的,既然這本書在我從台灣打包回西涼的時候出現了,相逢自是有緣,好像俗話是這種說法,於是本來打算在飛機上看完的,沒想到拖拖拉拉的也搞到現在這個時候,才勉勉強強地看完這個有點刻意複雜,卻又只能算是個輕小說的推理犯罪故事。
當年不學無術的浪蕩子、落魄少年以及一位不得志的藝術家,三個人聯合起來要敲詐大企業老闆一筆不義之財,也果然敲詐成功順利得到了為數可觀的創業基金。比起阿扁搜刮來的建國基金,那真是滄海之一粟呀!但是,畏罪自殺的藝術家,在遺書裡隱晦地暗示著遺物錄音帶裡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這致使他的女友在一整天的心情沈澱裡,發現了驚人的兩位共犯的身份與秘密。
於是隻身前往首都想要為男友復仇的她,不幸地因為事跡敗露,在被調換了的啤酒裡喝下了自己加入的氰酸鉀中毒身亡,還被佈置成了本格派裡最為人期待的密室殺人手法,警方也順利成章地完成了便宜行事的傳統風格:這絕對是自殺。
但是深信死者並非是個會自殺之人的同事,也就是本書的女主角卻與潛意識裡頗有情愫的刑警一起偵破了這件「原來如此」的殺人事件。而本來想要寄生於財富之家的女主角,在幾經轉折之後,證實了總經理男友的醉翁之意在破解當年殺害伯父的兇手動機,並且在最後也解答了當年勒索富商所使用的「把柄」,結局走向圓滿,從女主角勾起了刑警的手臂,走出送行的月台開始。
還有,製造密室殺人的神來一筆,真是巧妙的佳作,刑警與犯罪者在確認彼此理解對方時,應該是感動的擁抱痛哭了吧?如果當初的犯人是躲在門後,或者躲在廁所而偷跑出去的話,我覺得比什麼膠帶沾黏鐵鍊這種牽強的說法,來得刺激又合理的多了。
而且,我不懂女主角在這場「關她屁事」的案件裡,那種腦充血的熱心破案情懷究竟是什麼?
這本勉勉強強可以算是略為推理的犯罪小說,你要說懸疑驚悚也沾不上邊,而真實推理的情況又不免把刑警講得太聰明,罪犯卻有著多餘的大費周章。而且我根本看不懂錄音帶上刻字的那一段在講什麼鬼東西,說到底,會去參與犯罪並不是什麼被脅迫的,當年,勒索富商又殺死富商的藝術家,根本沒有資格談上什麼報仇或者那種可笑,像是黏著鼻涕的小屁孩硬要拉同夥下水的不甘不願。我覺得這些用心拼湊的來龍去脈,讓讀者閱讀起來可以說是精彩有餘,卻無法受到劇情感染牽動情緒。
在我看來頂多只能淪為輕小說之流,但是其中的人物對話卻是非常的好看到位,該講什麼就說什麼,沒有錯誤表達情緒,不會亂用仁義道德的框架來包裝自己的真實想法,在小說結構上算是非常成功流暢的好作品,只是動機與結果的發生,真的要說這種情況真實存在的可能性,那無非就是人類根本不知道活著要做些什麼,糊裡糊塗瞎攪和得過著不明不白的一生吧!
誰不是這樣,誰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
這是我後來在2018.10.30日讀完的第296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