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瑾心的立場,是認為星爸媽才是關鍵。
而在我母親立場,真的要是過度保護,那就是〝直昇機家長〞。
而在應用行為分析,是以〝行為〞做改善。
事實上,應用行為分析,主要以〝允許〞為主。
而我母親的〝迴避〞,那麼,我如何表達?
自從我家樓下的製造噪音,到成為夾心餅乾,一切的一切,都不好過。
而最近,我母親體力不如年輕,到需要服老,變成我需要幫我母親到全聯跑腿。
因此,就算我母親沒有服老,時間自然強制執行。
其實,星兒是無法見到人際界線。
因此,我一姊一弟將來的成為頂客族,頂多只是領養孩童。
所以,我想說,和我母親之間,有人際界線,以將來能順利對我放手。
說實話,我母親的迴避行為,也只是因為選擇相信媒體的誇大不實。
仔細想想,之前也只是我母親用誇大不實的媒體,做逃避的藉口。
因為,現實,根本沒有那麼誇張。
真要是如此,那麼,觀光客就沒有生意。
即便我母親有理解這回事,要解開受到誇大媒體束縛,是我想帶我母親搭乘捷運的目的。
因此,我只希望我母親能見到社會也有暖心的一面。
畢竟,社會亂象,只是藉口。
總之,要是我母親依然抗拒,就只有環境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