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成為任何人

你不必成為任何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卑」似乎成為了普遍的情感體驗。書中提到自卑感並非完全消極的情感。就如阿德勒認為「只要活著,就會感到自卑」,但自卑感同時也是驅動個體追求卓越的重要動力。過去總認為自卑是一種負面的情緒,而阿德勒的看法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自然的一部分。

  「比較心理」。常常把自己與他人比較,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事業發展還是生活幸福感上,這種比較往往帶來自卑的情緒。書中提到,這種比較來自於我們對外界認可的渴望,並且往往以不切實際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這種現象在社交媒體的影響下尤其明顯,許多人感覺自己永遠追不上他人的腳步。可這種心態會讓人陷入無休止的焦慮中,而真正的解脫是學會專注於自身的成長,而非盲目與他人競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背景,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社交經歷都會對我們的自信心和人際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學會理解這些情感的根源,並學會接受和處理它們。自卑感的產生不一定是我們的錯,但我們可以讓它成為成長的契機。

  在面對焦慮和不確定性時,保持冷靜並擁抱自我成長的過程,就如上述所說,先接受再理解或許也可以理解為轉念,但轉念只能自己對自己,無法藉由他人,細想就算他人說得再有道理,我們是不是也會想著「又不是你遇到這些事」相對的就無法讓我們完全接受。但不管是哪種,都希望可以將這些經驗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avatar-img
宇彗星的沙龍
79會員
146內容數
有時好奇,人有那麼多情緒和不同的情感表現,人們會給予不同的形容詞甚至說是標籤,但真的都是符合的嗎?在這可以看成是心靈雞湯,也可以看成是對每一種情緒和情感表現的另一種自我理解,這裡是宇彗星,歡迎你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宇彗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唯有失去,才足以讓我們成為一個大人。
如何處理生活中的煩惱與痛苦?其實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我們的不必要反應。當我們學會不對他人的言語、情緒或記憶作出不必要的反應,便能減少內心的煩惱,找到真正的平靜與快樂。
唯有失去,才足以讓我們成為一個大人。
如何處理生活中的煩惱與痛苦?其實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我們的不必要反應。當我們學會不對他人的言語、情緒或記憶作出不必要的反應,便能減少內心的煩惱,找到真正的平靜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