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時間留下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唯有失去,才足以讓我們成為一個大人。

  「學不會過一個人的日子,兩個人也不見得開心」單身並不意味著孤單或缺失,相反,它是一段自我修煉的過程。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可以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找到內心的平和與力量。這是一個對自我的認識與成長,為了未來的相遇做好準備。過好一個人的日子,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不去過度依賴他人尋找幸福。

  「失戀是找到靈魂伴侶的唯一路途」這是對愛情中波折的另一種解釋。失戀不是結束,而是成長的過程,它教會我們如何在感情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愛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學習與自我調整。正是這些失落和錯誤,讓我們對愛的定義愈加清晰,最終才能遇到那個真正懂我們的人。

  失戀對於許多人而言,常常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書中卻提醒我們,愛情中的時間是易逝的,很多時候,愛情不僅耗費時間,還可能讓人錯失真實的自己。不要在一段錯誤的關係中浪費生命,因為當我們緊緊抓住一段不合適的愛情時,時間是最終的失落者。愛情固然美好,但不應該為了愛情而忽視自身的價值與生活的其他層面。

  成長是痛苦的,但同時也充滿了智慧。成為大人之前,我們都需要經歷跌宕起伏,這些經歷最終會使我們更加成熟和明智。在人生過程中,我們學會了承擔責任、面對孤獨,並最終領悟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並非單純的愛情,而是對生命的理解與自我的實現。

  成熟並不僅僅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在情感、經歷中不斷在自我修正與提升。其中,「不是為了愛而活著,是因為活著,我們才有愛人與被愛的可能」愛情並非我們活著的唯一目的,真正的生活應該是關於自我實現和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在這樣的基礎上,愛情才不會成為一種依賴,而是一種美好的補充。

avatar-img
78會員
145內容數
有時好奇,人有那麼多情緒和不同的情感表現,人們會給予不同的形容詞甚至說是標籤,但真的都是符合的嗎?在這可以看成是心靈雞湯,也可以看成是對每一種情緒和情感表現的另一種自我理解,這裡是宇彗星,歡迎你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宇彗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處理生活中的煩惱與痛苦?其實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我們的不必要反應。當我們學會不對他人的言語、情緒或記憶作出不必要的反應,便能減少內心的煩惱,找到真正的平靜與快樂。
人生就是會有很多不便利、不舒服,這間有點慘澹的便利店,卻為我們撐起了閃閃發光的空間…… 艱難時刻的光亮之書一間便利店,接通了我們的幸福人生
「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大人。」
無論面對多麼複雜或困難的情境,都應該學會如何優雅地應對,而不是逃避或過度焦慮。
所謂的長大並不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或是在每一次困難面前強迫自己假裝堅強,而是學會在生活的磨練中,找回真正的自己,並勇敢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幸福其實可以很簡單,只需要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負擔,專注於眼前最重要的事物。」
如何處理生活中的煩惱與痛苦?其實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我們的不必要反應。當我們學會不對他人的言語、情緒或記憶作出不必要的反應,便能減少內心的煩惱,找到真正的平靜與快樂。
人生就是會有很多不便利、不舒服,這間有點慘澹的便利店,卻為我們撐起了閃閃發光的空間…… 艱難時刻的光亮之書一間便利店,接通了我們的幸福人生
「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大人。」
無論面對多麼複雜或困難的情境,都應該學會如何優雅地應對,而不是逃避或過度焦慮。
所謂的長大並不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或是在每一次困難面前強迫自己假裝堅強,而是學會在生活的磨練中,找回真正的自己,並勇敢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幸福其實可以很簡單,只需要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負擔,專注於眼前最重要的事物。」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孤獨常常被視為一種消極的狀態,令人感到孤立無援。然而,孤獨也能夠成為個人成長的契機。這段獨處的時光,可以成為自我反省、自我探索和自我提升的寶貴機會。本文將探討孤獨的本質、孤獨如何影響個人成長,以及如何利用孤獨來塑造更加成熟的自我。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失戀後的自我療癒心路歷程的文章。作者分享了她離開感情關係後所經歷的負面情緒,以及從失望和恐慌中尋找方法來自我療癒的過程。
Thumbnail
🌹從年輕時,有經歷各種感情 有發覺到,面對不一樣的人 會讓自己也會有不同的性格跟情緒反應 有時,也會因有不同的心理劇場 做出一些也可能是自己格外沒想到的結果 但有時,可能也會有因一些創傷 使得自己變得比較容易沒安全感 #但其實這也都不算是壞事 🍁以前,還沒好好學習感情這個
Thumbnail
常說聚散分合都是緣,但緣深緣淺,來去之間總還是不可避免的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甚至傷痕。 想想,來到人世之初,除了無法選擇的親緣之外,我們就只是一條孤單的靈魂。隨著和世界互動的增加,不同的緣分與關係層層疊加,我們的生命添加了厚度,生活增染了顏色,孤單寂寞的時刻也越來越少。 但是,不可避免的,緣分有
Thumbnail
當失去一段關係時,我們可能會感到徬徨和孤獨。我們不必要急於捨棄那些過去的回憶,可以讓它們散落在那裡,慢慢學會接受自己的情感。時間會改變一切,讓我們換個方式收拾心情,就會感覺好一點了。
Thumbnail
愛與失去,先有愛才能失去; 但我們往往在失去了以後,才意識到愛。 孤味: 理解陪伴,也才學會品嘗孤獨的滋味!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遺忘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第二次是為自己而活(榮格) 單身是什麼樣子?從高中以來身邊一直有人陪伴,從未間斷。變回一個人時,還真的慌了,這麼多年來,一直有個強大的安全感在後面支撐著我,而現在背後卻空下了...... 忘了,真的忘了自己還未被社會打磨前的樣貌跟個性,忘了,在愛情
Thumbnail
從來沒有「三歲定終身」這種話,人類是社會性動物,群體生活的意思代表在你的一生中還會遇見許許多多的人,也許沒有夠好的父母,但只要持續生活下去,總還是會遇到相知相惜的伙伴。人不會永遠孤單,最怕的是過去經驗限制了自己,固執相信自己沒有人喜歡,負面自我預言造就了孤單的結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對於求學階段的回憶幾乎為空白,也分享了對於過去分享與交流的懷疑,以及對於現在孤獨生活的思考。
Thumbnail
孤獨常常被視為一種消極的狀態,令人感到孤立無援。然而,孤獨也能夠成為個人成長的契機。這段獨處的時光,可以成為自我反省、自我探索和自我提升的寶貴機會。本文將探討孤獨的本質、孤獨如何影響個人成長,以及如何利用孤獨來塑造更加成熟的自我。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失戀後的自我療癒心路歷程的文章。作者分享了她離開感情關係後所經歷的負面情緒,以及從失望和恐慌中尋找方法來自我療癒的過程。
Thumbnail
🌹從年輕時,有經歷各種感情 有發覺到,面對不一樣的人 會讓自己也會有不同的性格跟情緒反應 有時,也會因有不同的心理劇場 做出一些也可能是自己格外沒想到的結果 但有時,可能也會有因一些創傷 使得自己變得比較容易沒安全感 #但其實這也都不算是壞事 🍁以前,還沒好好學習感情這個
Thumbnail
常說聚散分合都是緣,但緣深緣淺,來去之間總還是不可避免的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甚至傷痕。 想想,來到人世之初,除了無法選擇的親緣之外,我們就只是一條孤單的靈魂。隨著和世界互動的增加,不同的緣分與關係層層疊加,我們的生命添加了厚度,生活增染了顏色,孤單寂寞的時刻也越來越少。 但是,不可避免的,緣分有
Thumbnail
當失去一段關係時,我們可能會感到徬徨和孤獨。我們不必要急於捨棄那些過去的回憶,可以讓它們散落在那裡,慢慢學會接受自己的情感。時間會改變一切,讓我們換個方式收拾心情,就會感覺好一點了。
Thumbnail
愛與失去,先有愛才能失去; 但我們往往在失去了以後,才意識到愛。 孤味: 理解陪伴,也才學會品嘗孤獨的滋味!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遺忘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第二次是為自己而活(榮格) 單身是什麼樣子?從高中以來身邊一直有人陪伴,從未間斷。變回一個人時,還真的慌了,這麼多年來,一直有個強大的安全感在後面支撐著我,而現在背後卻空下了...... 忘了,真的忘了自己還未被社會打磨前的樣貌跟個性,忘了,在愛情
Thumbnail
從來沒有「三歲定終身」這種話,人類是社會性動物,群體生活的意思代表在你的一生中還會遇見許許多多的人,也許沒有夠好的父母,但只要持續生活下去,總還是會遇到相知相惜的伙伴。人不會永遠孤單,最怕的是過去經驗限制了自己,固執相信自己沒有人喜歡,負面自我預言造就了孤單的結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對於求學階段的回憶幾乎為空白,也分享了對於過去分享與交流的懷疑,以及對於現在孤獨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