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底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DeepSeek的「底細」, 深不可測,​姑且就教育相關的思考,略述皮毛:

1.這款「標靶式」訓練的語言模型,對一定的問題有一定的答案(包括不給答案),應該是有系統、有計畫的全局部署:先有「抖音」,以影像改變孩子對世界的感知;DeepSeek(及以後許許多多的中國模型)則企圖以獨特的結界語境,影響孩子對政治現實、社會文化、思想信仰的價值;對學生學習會有超乎想像的嚴重影響。

2.在既有開源模型的基礎上,確實可以更低成本開發更高效的模型,而這種繁衍模式將來也會普及到所有國家、企業、組織、學校及個人。但萬一大家用的都是既便宜又好用,卻有特殊政治目的的模型(DeepSeek也是開源),這種傳播將比流行病毒給世界帶來更巨大且無法回復的傷害。

3.鐵達尼號的瞭望員看到冰山時,該船的行駛速度正接近最高速,無法快速轉向,在右舷側面遭受撞擊後,16個水密隔艙中陸續進水,終至沉沒。輝達、台積電以及明星大校都要引以為鑑,光與影同時存在:有光就有影,龐大的資產與榮耀,可能成為阻礙轉型的重負。反之,有影就有光,善於對應「底細」的突襲,也可能促進AI生態系的共榮。

4.小校永遠不要自輕,無法跟輝達比「算力」,那就比「算法」。輝達一秒鐘可以插魚一萬次,而我們是五秒鐘一次,怎麼比?但改用「網魚」,就可能讓輝達股價5天狂瀉16%。小校拼升學的辛苦在於,「座中學」的學生都流到明星學校去了,但還是硬要適合「做中學」的孩子,乖乖坐在位子上寒暑輔、八九節、晚自習!

5.政府已經先令公教單位禁用DeepSeek,但即使把中國開發的模型通通禁絕,但目今所有知名語言模型,也都是以鉅量簡中資料訓練的。目前,我們已經有看抖音長大的孩子;未來,還會有習於用語言模型「深度求索」的學生;而臺灣思考、臺灣文化、臺灣意識的語言模型呢?這真的是國安危機!

avatar-img
78會員
9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知名的林口三井MITSUI OUTLET ,一開幕即有220個品牌進駐,是北臺灣很熱門的購物中心。 但三井的公司登記卻不是「百貨零售」,而是「綜合地產開發」,母公司正是日商「三井不動產」,這也是它在海外的第三個據點。 有些地產開發商的商業模式就是先取得週邊土地,然後以大型購物商場(或其他議題)帶
昨天把之前服務學校的「SWOT分析」上傳NotebookLM,請它各規劃三個可以發揮優勢和消弭弱勢的校訂課程,答案竟然6門對了5門,實在太厲害了~我們的老師! SWOT已經肆虐臺灣教育界30餘年,是最普及、也是最耗能的「白努力」運動。 民國80年第一次裸辭到新學友服務,薪水幾乎都花在跨域增能,當
軟體開發有「敏捷模式」,考校長的筆試、口試是否也可套用? 有位夥伴這次校長甄試,筆試四題只寫完三題,因為有一題剛好是專長,寫得太多太久,結果時間失控,以些微差距落榜,令人扼腕。 一題一題接著寫,就是傳統的「瀑布式」,有如「接力賽」,一棒接一棒,很好操作;但如有一棒翻車,全隊可能被淘汰。敏捷則是
又來了! 近日一位據傳因職場霸凌致部下輕生的官員,正被全國嚴厲檢視與苛責,所謂「霸凌者恆被霸凌」?這件事對整個社會的最大傷害,其實是「瞬間讓很多人也跟著成了霸凌者」,大家一起「用霸凌反霸凌」! 戴明博士說85%的問題來自系統,但我們從不這樣認為,我們深信95%都是個別偶發的「特殊因」
人與AI誰厲害?誰會取代誰?這問題有點像飛機輪船誰方便?誰會淘汰誰?因為人類是「碳基物種」,AI則是「硅基物種」,根本是平行時空。 人類是以碳元素為有基物質基礎的生物,擁有複雜的生物系統,依賴有機化學反應來維持生命,情感、直覺和創造力是千萬年進化的結果。 AI則是基於電子和硅片運作的「硅基物種」
迎新、開學、家長日....,學校很多活動都是每年、每學期、甚至每月循環的,如果事後都能小檢討,團隊就一次會有一次的成長。 7-11慣用的「單品管理」,是好用的工具。 先做「1.現況分析」,看看此次的優劣得失。 再針對缺失部分「2.推論假設」,看看下次可以怎麼做,然後就存檔。 下回再做時,檔案
知名的林口三井MITSUI OUTLET ,一開幕即有220個品牌進駐,是北臺灣很熱門的購物中心。 但三井的公司登記卻不是「百貨零售」,而是「綜合地產開發」,母公司正是日商「三井不動產」,這也是它在海外的第三個據點。 有些地產開發商的商業模式就是先取得週邊土地,然後以大型購物商場(或其他議題)帶
昨天把之前服務學校的「SWOT分析」上傳NotebookLM,請它各規劃三個可以發揮優勢和消弭弱勢的校訂課程,答案竟然6門對了5門,實在太厲害了~我們的老師! SWOT已經肆虐臺灣教育界30餘年,是最普及、也是最耗能的「白努力」運動。 民國80年第一次裸辭到新學友服務,薪水幾乎都花在跨域增能,當
軟體開發有「敏捷模式」,考校長的筆試、口試是否也可套用? 有位夥伴這次校長甄試,筆試四題只寫完三題,因為有一題剛好是專長,寫得太多太久,結果時間失控,以些微差距落榜,令人扼腕。 一題一題接著寫,就是傳統的「瀑布式」,有如「接力賽」,一棒接一棒,很好操作;但如有一棒翻車,全隊可能被淘汰。敏捷則是
又來了! 近日一位據傳因職場霸凌致部下輕生的官員,正被全國嚴厲檢視與苛責,所謂「霸凌者恆被霸凌」?這件事對整個社會的最大傷害,其實是「瞬間讓很多人也跟著成了霸凌者」,大家一起「用霸凌反霸凌」! 戴明博士說85%的問題來自系統,但我們從不這樣認為,我們深信95%都是個別偶發的「特殊因」
人與AI誰厲害?誰會取代誰?這問題有點像飛機輪船誰方便?誰會淘汰誰?因為人類是「碳基物種」,AI則是「硅基物種」,根本是平行時空。 人類是以碳元素為有基物質基礎的生物,擁有複雜的生物系統,依賴有機化學反應來維持生命,情感、直覺和創造力是千萬年進化的結果。 AI則是基於電子和硅片運作的「硅基物種」
迎新、開學、家長日....,學校很多活動都是每年、每學期、甚至每月循環的,如果事後都能小檢討,團隊就一次會有一次的成長。 7-11慣用的「單品管理」,是好用的工具。 先做「1.現況分析」,看看此次的優劣得失。 再針對缺失部分「2.推論假設」,看看下次可以怎麼做,然後就存檔。 下回再做時,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這篇文章想討論「關鍵字」的用處與如何讓筆記推促進一步地「探究」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定義108課綱中「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目標,明確地將學生視為「主動建構知識的探究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主學習,呼應核心素養的理念」(https://ghresource
Thumbnail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Thumbnail
當我們閱讀時,會埋首於文字中,穿梭於知識之間,但在這條知識之路上是否有著一些謎團和誤解呢?讓我們一起啟動這趟奇妙的知識探險之旅,解開迷思,拓展視野,並與他人分享你的閱讀見解和獨特體驗吧!
Thumbnail
身為家長或老師的您,一定曾有這個疑問:到底該用什麼方式協助孩子讀懂課文,讓學習更有效?
Thumbnail
真正的「精讀」,應是教學者能帶孩子進行既深且廣的文本分析,從形式分析到內容理解,最終轉回應用端,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閱讀的習慣以及思維方式,從一個抖音影片引起的思考展開,作者和男友對於觀念的應用和作者意圖有不同看法,反映了個人閱讀時的思維取向。同時,文章還提到了閱讀對作者和講者本意的不同關注點,最後還以動漫例證差異。閱讀日常和閱讀素養、自我探索等相關關鍵詞彰顯了文章聚焦的主題。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這篇文章想討論「關鍵字」的用處與如何讓筆記推促進一步地「探究」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定義108課綱中「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目標,明確地將學生視為「主動建構知識的探究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主學習,呼應核心素養的理念」(https://ghresource
Thumbnail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Thumbnail
當我們閱讀時,會埋首於文字中,穿梭於知識之間,但在這條知識之路上是否有著一些謎團和誤解呢?讓我們一起啟動這趟奇妙的知識探險之旅,解開迷思,拓展視野,並與他人分享你的閱讀見解和獨特體驗吧!
Thumbnail
身為家長或老師的您,一定曾有這個疑問:到底該用什麼方式協助孩子讀懂課文,讓學習更有效?
Thumbnail
真正的「精讀」,應是教學者能帶孩子進行既深且廣的文本分析,從形式分析到內容理解,最終轉回應用端,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閱讀的習慣以及思維方式,從一個抖音影片引起的思考展開,作者和男友對於觀念的應用和作者意圖有不同看法,反映了個人閱讀時的思維取向。同時,文章還提到了閱讀對作者和講者本意的不同關注點,最後還以動漫例證差異。閱讀日常和閱讀素養、自我探索等相關關鍵詞彰顯了文章聚焦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