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需求增加未必是投資股票的理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通常產業發展的過程,在初創時期的產品或服務相對稀少,供給無法及時跟上需求,價格較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企業只要能夠提供相關產品或服務就能獲利,隨著產能提升,供給量達到一定水準之後,產品或服務的規模擴大,企業的成本可以降低,顧客也能以較低的價格獲得服務,雖然產業規模擴大,需求增加,但同時加入競爭的企業也增加,企業反而不一定能獲利。


例如智慧手機產業初期的領先廠商是HTC宏達電,還有一些台灣品牌廠商都曾推出產品,但是當手機更普及,產業成熟之後,台灣廠商幾乎消失了,當時某一年一定可以稱之為智慧手機元年,需求將會大爆發,但是需求大爆發卻不是投資股票的理由,因為企業不一定能獲利,同樣的邏輯放在網路元年,網路需求大爆發,結果是網路泡沫,或是更早的電腦需求大爆發,後來的產業競爭發展成各製造商只有極低的毛利率,必須找尋更低成本的地方設廠才能獲利,各種XX元年需求大爆發不一定會帶來企業的獲利,不是投資股票的理由,現在的宣稱的AI元年也是。


讓股價上漲的不單只有需求的因素,更須加上供給的因素或產業競爭的因素,供不應求才是股價上漲的主因,如果需求大爆發但供給成長更快就不會讓股價上漲,這是現在看待AI伺服器製造商該抱持謹慎的原因之一,較早期的AI伺服器製造商應該是廣達、緯穎(緯創),後來是各電腦組裝廠都加入,供給增加就會壓抑股價,雖然無法以具體數據來檢視究竟有多少產線、產能加入,還是可以觀察相關企業的動作及股價來推測。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7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給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30會員
1.5K內容數
<p>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俊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美國政府等於是這個消費市場的上架平台,今天平台老闆覺得利潤都被製造商拿走,平台的營運卻一直虧錢(製造業消失、貿易逆差),只好推出新政策,要不是把製造業搬進美國幫助減少平台虧損,就是收取一定比例的商品上架費用。
投資(投機)當然是可以有樂觀的預期,但除了心理預期之外,還必須思考甚麼訊號或現象才是符合心理預期的表現,足以成為決策的訊號,若缺乏明確的判斷邏輯或訊號,樂觀的預期只是一廂情願,更可能因為盲目樂觀而輕忽風險。
農曆年前的上漲通常是因為節前賣壓暫告一段落的短線表現,未必是趨勢現象,另外,中短線的波動相對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而改變,假期間美股漲跌足以改變台股後續走向,投資不是要猜方向、賭漲跌,不能期待市場沒有壞消息,這是必然存在的風險,如何應對風險才是投資(投機)該思考的。
每年的景氣情況不同,外在財經環境不同,對於漲跌機率的影響程度不同,這是不同情況下的風險差異,雖然有漲跌機率的統計,但投資或投機的重點除了機率之外,更重要在於如何應對風險差異。
企業基本面是不錯,但是否適合用現在的價格投資,或是各企業長遠能否維持同樣的成長水準,卻是不太確定的事,投資是必須衡量各種不確定的風險,評估未來成長的機會再決定是否冒險,如果市場裡主要的資金不願意進場冒險,各種樂觀看法也只能當是市場的噪音雜訊。
假期前有資金退場的調整賣壓,賣壓在最後2~3個交易日前就會告一段落,最後2~3天呈現量縮上漲的機率較高,也由於假期前退場的資金有機會在假期後回到市場,如果沒有特殊重大意外利空,年後開盤短線上漲的機率是比較高,但隨後則需回到影響股市波動的根本因素來思考。
美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美國政府等於是這個消費市場的上架平台,今天平台老闆覺得利潤都被製造商拿走,平台的營運卻一直虧錢(製造業消失、貿易逆差),只好推出新政策,要不是把製造業搬進美國幫助減少平台虧損,就是收取一定比例的商品上架費用。
投資(投機)當然是可以有樂觀的預期,但除了心理預期之外,還必須思考甚麼訊號或現象才是符合心理預期的表現,足以成為決策的訊號,若缺乏明確的判斷邏輯或訊號,樂觀的預期只是一廂情願,更可能因為盲目樂觀而輕忽風險。
農曆年前的上漲通常是因為節前賣壓暫告一段落的短線表現,未必是趨勢現象,另外,中短線的波動相對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而改變,假期間美股漲跌足以改變台股後續走向,投資不是要猜方向、賭漲跌,不能期待市場沒有壞消息,這是必然存在的風險,如何應對風險才是投資(投機)該思考的。
每年的景氣情況不同,外在財經環境不同,對於漲跌機率的影響程度不同,這是不同情況下的風險差異,雖然有漲跌機率的統計,但投資或投機的重點除了機率之外,更重要在於如何應對風險差異。
企業基本面是不錯,但是否適合用現在的價格投資,或是各企業長遠能否維持同樣的成長水準,卻是不太確定的事,投資是必須衡量各種不確定的風險,評估未來成長的機會再決定是否冒險,如果市場裡主要的資金不願意進場冒險,各種樂觀看法也只能當是市場的噪音雜訊。
假期前有資金退場的調整賣壓,賣壓在最後2~3個交易日前就會告一段落,最後2~3天呈現量縮上漲的機率較高,也由於假期前退場的資金有機會在假期後回到市場,如果沒有特殊重大意外利空,年後開盤短線上漲的機率是比較高,但隨後則需回到影響股市波動的根本因素來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只要股價漲不動,自然會讓資金退出或轉移到其他有機會的股票,如果大部分的股票都已經漲不動,能夠創高的股票很少,投機行情也就接近尾聲,若是投資與投機資金都退出股市,成交量持續萎縮,就會形成空頭走勢。
確實有些股票可能因為短期因素、短期利多或者主力炒作而突然暴漲。如果沒有及時賣出,這些股票的價值很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後回落。 如果你投資的是有長期增長潛力的產業,那麼你就不應該用「股票沒有賣就只是紙上富貴」的思維來看待這些投資。
Thumbnail
實際企業營運或許不會因為誰當選而有太明顯的變化,轉機不一定是真的,但只要大家都預期有影響,股價就會調整。
股價並非只受企業基本面單一因素的影響,有時候股價上漲的原因和投資人想的可能不一樣,投資人以為是企業基本面成長才推升股價,實際卻是投機客拉高股價準備套利,如果看到股價強勢就追價,可能掉入主力大戶布局的陷阱。
Thumbnail
當然啦,買進的前提是公司並沒有立即可見的其他可能風險。 以這家公司為例來說明:
Thumbnail
對於散戶而言,投資的風險在於誤信股價表現的理由,可能實際基本面乏善可陳,只是主力大戶藉機炒作股價,散戶卻誤以為是前景樂觀,以錯誤的信念抱著股票就不會有好的結果。
Thumbnail
股價動能觀察記錄-24.05.13 *股市上漲的核心原理,企業獲利提升,所以股價會上漲。 *但是沒有人知道企業獲利能否之的提升,所以市場資金都是在猜測,只要預估未來獲利會不錯,就會有資金進場買入,推升股價上漲。 *股價上漲原理,願意買高價的人比較多,就會推升股價上漲。 *股價反映的是人性的變
買入一家公司的應著重在公司的價值,不要因為價格或是技術指標作為買入依據。
Thumbnail
前景光明樂觀怎麼會推不動股價?這得思考一個根本的問題:股價上漲的動力從何而來?除了投資人的心理預期之外,另一個重要的關鍵是資金,如果投資人不願意掏出資金投入市場,再怎麼看好前景都不會讓股價上漲。
Thumbnail
隨著時間推移,股市裡會出現各類型不同的主角,即使沒有甚麼特別的壞消息,漲多就是利空,有些曾經熱門的類股會退場休息,甚至股價慘跌而乏人問津。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只要股價漲不動,自然會讓資金退出或轉移到其他有機會的股票,如果大部分的股票都已經漲不動,能夠創高的股票很少,投機行情也就接近尾聲,若是投資與投機資金都退出股市,成交量持續萎縮,就會形成空頭走勢。
確實有些股票可能因為短期因素、短期利多或者主力炒作而突然暴漲。如果沒有及時賣出,這些股票的價值很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後回落。 如果你投資的是有長期增長潛力的產業,那麼你就不應該用「股票沒有賣就只是紙上富貴」的思維來看待這些投資。
Thumbnail
實際企業營運或許不會因為誰當選而有太明顯的變化,轉機不一定是真的,但只要大家都預期有影響,股價就會調整。
股價並非只受企業基本面單一因素的影響,有時候股價上漲的原因和投資人想的可能不一樣,投資人以為是企業基本面成長才推升股價,實際卻是投機客拉高股價準備套利,如果看到股價強勢就追價,可能掉入主力大戶布局的陷阱。
Thumbnail
當然啦,買進的前提是公司並沒有立即可見的其他可能風險。 以這家公司為例來說明:
Thumbnail
對於散戶而言,投資的風險在於誤信股價表現的理由,可能實際基本面乏善可陳,只是主力大戶藉機炒作股價,散戶卻誤以為是前景樂觀,以錯誤的信念抱著股票就不會有好的結果。
Thumbnail
股價動能觀察記錄-24.05.13 *股市上漲的核心原理,企業獲利提升,所以股價會上漲。 *但是沒有人知道企業獲利能否之的提升,所以市場資金都是在猜測,只要預估未來獲利會不錯,就會有資金進場買入,推升股價上漲。 *股價上漲原理,願意買高價的人比較多,就會推升股價上漲。 *股價反映的是人性的變
買入一家公司的應著重在公司的價值,不要因為價格或是技術指標作為買入依據。
Thumbnail
前景光明樂觀怎麼會推不動股價?這得思考一個根本的問題:股價上漲的動力從何而來?除了投資人的心理預期之外,另一個重要的關鍵是資金,如果投資人不願意掏出資金投入市場,再怎麼看好前景都不會讓股價上漲。
Thumbnail
隨著時間推移,股市裡會出現各類型不同的主角,即使沒有甚麼特別的壞消息,漲多就是利空,有些曾經熱門的類股會退場休息,甚至股價慘跌而乏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