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為何會是 元宵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那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

每一個說法都很長,這裡簡要地節錄一下,和大家分享:


說法一:從道教的觀點

上元節是延襲道教的陳規而來的。唐代以後有所謂「三元日」,即上元日(天官賜福日─農曆元月十五日)、中元日(地官赦罪日─農曆七月十五日)、下元日(水官解厄日─農曆十月十五日)。而三元日,恰好是三官大帝(俗稱三界公)的誕辰,這三神主宰生老病死、命運氣數。人們為了祈求賜福,所以在「上元日」既張花燈,也拜三官。

上元節乃由原本單純民俗意義上的求吉、禳災、袪邪,進一步強化,成為民間最具宗教意義的節慶之一。



說法二:漢文帝與「諸呂之亂」

漢文帝戡平「諸呂之亂」剛好是正月十五,因此每逢這天都會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古代正月又稱為「元月」,稱夜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裡第一個月圓夜,所以漢文帝就把它定為「元宵節」,又稱「元夜」或「元夕」。


說法三:漢武帝與太一神崇拜

漢武帝對太一神十分崇拜,且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為隆重。自黃昏開始,通宵達旦地以盛大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習俗。


說法四:東漢明帝的宗教崇敬

東漢明帝對宗教的崇敬作法,導致僧道在正月十五日比法,最後佛家勝利。從此,東漢明帝正式下令不論平民或貴族,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一律在夜間張燈結綵,表示對佛法的尊崇。


說法五:台灣民間傳說

二千年前,佛教傳入我國,第一次月圓時,人們隱約可見月光下有一群天神在翩翩飛舞。有一年,浮雲遮蔽了天空,人們突然不見天神的蹤跡,十分恐慌,於是紛紛點燃火把照亮天空,試圖尋找天神。自此以後,雖然再也看不見天神了,但人人仍年年點燃火把尋神,相沿成習,漸漸就成了一種風俗。


說法六: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東方朔為幫宮女「元宵」與親人見面,運用計策讓漢武帝下令全城百姓做湯圓、掛花燈。正月十五晚上,大街小巷掛滿燈籠,燃放煙花爆竹,並開放宮中嬪妃與侍衛混在人群裡同樂。

那夜,元宵姑娘按照東方朔的指示,果然見到了親人;漢武帝見百姓玩得盡興,便下令每年正月十五夜都這樣慶祝。由於正月十五所供奉的湯圓是由名叫「元宵」的姑娘所製,人們後來也把湯圓稱作「元宵」,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也因此被稱為「元宵節」。


無論「元宵節」的由來如何曲折多樣,燈火與湯圓都象徵著一份「團圓」、「熱鬧」與「祝福」。在這一天,人們點亮一盞盞燈火,不只是為了祭祀與紀念,更是彼此照亮與守護的意志。當花燈閃耀,當湯圓溫熱地飄香,人們臉上的笑容、心中的溫暖,就共同編織出一年裡最明亮、也最温馨的一夜。願這份燈火的人情,帶著我們走過每一個新春,迎向更閃耀的未來。


#元宵節 #元宵節由來 #上元節 #漢文帝 #漢武帝 #太一神 #東方朔 #元宵姑娘 #花燈 #湯圓 #團圓 #祝福 #新春 #傳統習俗 #文化傳承

avatar-img
8會員
49內容數
這記錄拜拜的日常,何時拜?禮敬誰?祭祀誰?如何拜?供品是什麼? 拜拜的理由很簡單,它能解厄消災,保佑平安和財運,同時展現孝道和對祖先的懷念。這麼多好處,為什麼不拜拜呢? 人生老病死婚喪喜慶都會要拜拜。 拜拜帶來心靈上的寧靜,其力量就像是潛能開發,能夠喚起人內心深處的強大能量,與未知的大自然產生共鳴,形成一種堅定的氣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拜拜的日常生活 的其他內容
台灣元宵節的五大祈福傳統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是華人傳統的燈節,各地有不同的祈福儀式,形成五大特色習俗: 「北天燈」祈福——放天燈,象徵放飛願望,祈求光明前途。 「南蜂炮」鎮煞——蜂炮爆炸,象徵驅邪納福,遠離厄運。 「中炸龍」驅邪——炸龍習俗,象徵除穢迎新,帶來新氣象。
傳統的頂下桌祭天儀式,是最隆重的祭拜方式,象徵著對 玉皇大天尊 最崇高的敬意。這種祭拜方式歷史悠久,在傳統大戶人家及廟宇仍保留完整儀式。 傳統頂下桌祭天禮儀,除 拜天公會使用外,三官大帝聖誕時,也會用到,程序是一樣的、但上桌的的燈座,三官大帝和玉皇大帝是不同的。
正月初九天公生,是臺灣重要的傳統節日,本文介紹天公生的由來、祭拜方式、供品準備、注意事項及禁忌,並強調誠心才是最重要的祭拜重點。
正月初四是「接神」或「迎神」的日子。 俗謂「送神早接神遲」,一般認為送神應在黎明之前,越早越好,反之接天神的祭儀最好在中午之後舉行。 接神 和 接財神及接五路 是兩件事情; 去年 送神日 送得是 那位神靈回天庭、接神日 就要接 那位回來神靈; 延伸閱讀: 台灣諺語曾有:「送神風,接神雨」的
農曆十二月廿九日是除夕,也是全家團圓的日子,而這天的拜拜稱為「辭歲」,目的是要感謝眾神及祖先一整年來的照顧與庇祐,所以除夕拜拜豐盛的酒菜絕對少不了,同時也要秉持著感恩惜福的心情來祭拜,而祭拜時愈虔誠,獲得的福蔭能量也愈多! 因為祭祝的對象多,在所有拜拜裡面,除夕這天可能是最複雜的,各地....
你可能聽過「年獸」的故事,但你知道嗎?在台灣還有一個更驚人的過年傳說,一個關於台灣島差點沉入海底的故事。
台灣元宵節的五大祈福傳統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是華人傳統的燈節,各地有不同的祈福儀式,形成五大特色習俗: 「北天燈」祈福——放天燈,象徵放飛願望,祈求光明前途。 「南蜂炮」鎮煞——蜂炮爆炸,象徵驅邪納福,遠離厄運。 「中炸龍」驅邪——炸龍習俗,象徵除穢迎新,帶來新氣象。
傳統的頂下桌祭天儀式,是最隆重的祭拜方式,象徵著對 玉皇大天尊 最崇高的敬意。這種祭拜方式歷史悠久,在傳統大戶人家及廟宇仍保留完整儀式。 傳統頂下桌祭天禮儀,除 拜天公會使用外,三官大帝聖誕時,也會用到,程序是一樣的、但上桌的的燈座,三官大帝和玉皇大帝是不同的。
正月初九天公生,是臺灣重要的傳統節日,本文介紹天公生的由來、祭拜方式、供品準備、注意事項及禁忌,並強調誠心才是最重要的祭拜重點。
正月初四是「接神」或「迎神」的日子。 俗謂「送神早接神遲」,一般認為送神應在黎明之前,越早越好,反之接天神的祭儀最好在中午之後舉行。 接神 和 接財神及接五路 是兩件事情; 去年 送神日 送得是 那位神靈回天庭、接神日 就要接 那位回來神靈; 延伸閱讀: 台灣諺語曾有:「送神風,接神雨」的
農曆十二月廿九日是除夕,也是全家團圓的日子,而這天的拜拜稱為「辭歲」,目的是要感謝眾神及祖先一整年來的照顧與庇祐,所以除夕拜拜豐盛的酒菜絕對少不了,同時也要秉持著感恩惜福的心情來祭拜,而祭拜時愈虔誠,獲得的福蔭能量也愈多! 因為祭祝的對象多,在所有拜拜裡面,除夕這天可能是最複雜的,各地....
你可能聽過「年獸」的故事,但你知道嗎?在台灣還有一個更驚人的過年傳說,一個關於台灣島差點沉入海底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中元節的傳統意義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變化,強調在慶祝過程中不應忘記與先人的連結。
Thumbnail
農曆三月初三,是玄天上帝聖誕。屠宰業奉玄天上帝為守護神,這是甚麼原因呢?...
Thumbnail
為何愚人節要說笑話? 查理9世在1564年才頒布詔書統一年曆. 在這之前有些城市的新年是從復活節開始耶. 所以在新年第一天要而不是互祝新年快樂年快樂== 天啊. 原來四旬齋期間不能打鬧說笑. 要很嚴肅. 只有4月一日才能休息一下所以才叫愚/ 娛人節. 魚是耶穌的象徵... 1ER
Thumbnail
在易經的思維,陰陽不斷流動之下,平衡的態勢也只有維持一天...
Thumbnail
還有一天就是春分 不知道大家在那天會怎樣慶祝? 如果慶祝和她對我們生活中可以有什麼好幫助?
除夕習俗:祭祖、拜地基主、圍爐、守歲 初一習俗:拜拜、行春(走春) 初二習俗:回娘家 初三習俗:睡到飽,晚上早早就寢 初四習俗:接神、安太歲、點光明燈 初五習俗:立春開市 初一習俗:拜拜、行春(走春) 大年初一要早起到寺廟祭拜,感謝神明保佑,並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初二習俗:回娘家
Thumbnail
甲辰(2024)年 農曆過年重要拜拜、習俗 日程表     2024/1/26       農曆 十二月十六日   尾牙 → 拜土地公、地基主 2024/2/3       農曆 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 → 拜眾神明、拜灶神 2024/2/3       農曆 十二月二十四日
Thumbnail
原來重陽也是個需要祭拜的節日
Thumbnail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也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在中國,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包括「猜燈謎」,人們會把一些謎語或腦筋急轉彎之類的問題寫到紙上,然後用細線把每個問題掛在房頂上,之後讓人們來猜謎。 有情人過騎人節、沒情人救過元宵前夕啦!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中元節的傳統意義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變化,強調在慶祝過程中不應忘記與先人的連結。
Thumbnail
農曆三月初三,是玄天上帝聖誕。屠宰業奉玄天上帝為守護神,這是甚麼原因呢?...
Thumbnail
為何愚人節要說笑話? 查理9世在1564年才頒布詔書統一年曆. 在這之前有些城市的新年是從復活節開始耶. 所以在新年第一天要而不是互祝新年快樂年快樂== 天啊. 原來四旬齋期間不能打鬧說笑. 要很嚴肅. 只有4月一日才能休息一下所以才叫愚/ 娛人節. 魚是耶穌的象徵... 1ER
Thumbnail
在易經的思維,陰陽不斷流動之下,平衡的態勢也只有維持一天...
Thumbnail
還有一天就是春分 不知道大家在那天會怎樣慶祝? 如果慶祝和她對我們生活中可以有什麼好幫助?
除夕習俗:祭祖、拜地基主、圍爐、守歲 初一習俗:拜拜、行春(走春) 初二習俗:回娘家 初三習俗:睡到飽,晚上早早就寢 初四習俗:接神、安太歲、點光明燈 初五習俗:立春開市 初一習俗:拜拜、行春(走春) 大年初一要早起到寺廟祭拜,感謝神明保佑,並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初二習俗:回娘家
Thumbnail
甲辰(2024)年 農曆過年重要拜拜、習俗 日程表     2024/1/26       農曆 十二月十六日   尾牙 → 拜土地公、地基主 2024/2/3       農曆 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 → 拜眾神明、拜灶神 2024/2/3       農曆 十二月二十四日
Thumbnail
原來重陽也是個需要祭拜的節日
Thumbnail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也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在中國,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包括「猜燈謎」,人們會把一些謎語或腦筋急轉彎之類的問題寫到紙上,然後用細線把每個問題掛在房頂上,之後讓人們來猜謎。 有情人過騎人節、沒情人救過元宵前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