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普渡,專稱佛名  (節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中元普渡,專稱佛名  (節本)

  這是又一個印度佛教與中國(儒)道教在文化及信仰上融合的節日。既有佛教的度亡,又有道教的赦罪,又有儒家的孝親,整個農曆七月,都在三教法會的氣氛下,印度的佛歡喜日、眾生報恩月,在中國又稱為孝親月

印順法師〈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云,農曆七月,中國佛教界的超度法會有三:「盂蘭盆」會(目犍連尊者為救母離餓鬼道,於七月十五日供佛供僧)、「地藏」法會(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薩應化中國的涅槃日)、瑜伽燄口(佛為阿難開示,救濟地獄、餓鬼之法);此三種法會,在中國七月糅合為一。

七月半又是道教「地官」的生日,於此日行道求赦罪、普渡[4],故稱為中元節。由此可知,這是一個多元而豐富的民間節日,活動主於「三惡道」亡靈的救度與拔升,從一家之私的親人,擴及一切無主的孤魂。若作節慶之比較,則「清明」祭祖先(親其親),偏在獨善其身,「中元」度亡靈(仁其民),進而兼利天下。佛、道二教於農曆七月共舉法事,在唐代已為常例而載入史冊,後世民間有道士仿行佛教之法會,即由於這種三教融合的環境。

七月孟秋,萬物結成,古人以新收成黍稷,祭奠祖先,並祈求年豐。又,七月「申」,為陰之始,於是有望日「祭鬼」之俗;夏商周已有此「鬼節」,民間稱為七月半。古人於是在七月十五日薦新於祖先並祭奠於鬼魂。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儒家「孝」融入鬼節,祭祖薦新乃成了漢族深遠的傳統。

中元初秋這個慶豐收、祀祖先、祭鬼魂的節日,後來有了宗教的內涵(道教的「三官」、「三元」說)。中元節最遲在初唐已成,地官之校勾餓鬼,與「盂蘭盆節」類似。李唐皇室尊崇道教,將「三元齋」定型化,後代則有《三元滅罪水懺》《三元賜福寶懺》為祖先(亡魂)「赦罪」「祈福」的活動。

西晉.竺法護/譯《佛說盂蘭盆經》,被稱為佛門的「孝經」,所述目犍連尊者為了救母出地獄而大顯神通,上天下地;釋尊藉由目連之問而說此經,為了成就目連救母之孝心,以結夏安居之「十方眾僧威神之力」的功德,代救其母離餓鬼道;安居九十日的最後夜,僧眾齊聚一堂,檢討各人言行是否違犯戒律,也可互指過失。有犯者,當眾懺悔;故稱為「僧自恣日」或「佛歡喜日」;也是施主設齋供僧、臘佛,及施食餓鬼的盂蘭節。

佛寺是盂蘭盆會,超度亡魂;民間則祭祀鬼神,消災避禍。隨著時代更迭,民俗多方需求下,佛道融合為多元風貌。其實,佛陀欲藉「盂蘭盆會」對眾生揭示世間多苦之因果,盂蘭盆會雖藉「目連救母」而發起,乃為了普救未來一切苦眾生,「事」上為救母,「理」上示「解脫」。

漢傳寺院於農曆七月十五日的法事,簡稱「蘭盆會」,參與者衆,且擴展到社會,也融入一些娛樂與商業,成了「盂蘭盆節」。南齊已廣泛傳播並有了相應的節日活動。唐玄宗抑佛崇道,中元節有拜天尊、齋戒、道觀進香、打醮等習俗,佛教盂蘭盆節融合了道教中元節。宋代禪僧(儒佛道)「三教一致」之說,與七月十五 (鬼節、盆節、中元節) 「三節同日」之俗,互相呼應;而本土的「中元節」比印度的「盂蘭盆會」更易於被百姓接受。盆供的富麗及「供佛及僧」的莊嚴,代之以「祭祖薦亡」的行儀。

宋代的中元祭祖,焚燒供品的種類繁多,「目連救母」編為雜劇演出,《尊勝目連經》印刷成冊販賣,促進了目連孝行在民間的傳播;秋收新糧以供養祖先,延續了古代祈求先人以豐收的習俗;官方以「水陸法會」超度戰死將士、祭拜無主孤魂。明初推行佛法,規範宗教,促成水陸儀軌的定型。明世宗崇奉道教,中元節也被重視,尤其福建、江浙、廣西等地。官府所設「厲壇」是祭祀孤魂野鬼,農家則祭田神;有錢人或集僧眾設「盂蘭盆會」。此特殊之日,融合了盂蘭盆、中元、鬼節的習俗。祭祖薦新、普渡孤魂成了七月半的主旨。

中國教界及民間,初時依佛法制而設齋供佛及僧,求其滅罪增福,隨歷代風俗之演變,成了中元祭之施鬼供食,「盂蘭盆會」被漢地接納並普及,或因「目連救母」報恩之孝行,並涉及中國的「鬼神」信仰;而密宗的「燄口」施食,尊勝陀羅尼、地藏十王說,《父母恩重經》的流行,融合了儒道的相關思想,帶動了薦亡追福的活動。於是,目連入鬼道、救其母之事,契應了中國孝道與祭禮,在漢地成全國例行性節日。南北朝以後,盂蘭盆會是中元節的固定法事,寺院與民間也共營盆齋供養,及誦經、演戲、放河燈、放焰口之類的民俗。[10]目連救母被傳述為故事,或編演為戲劇而流傳於民間,其原樣乃西晉.竺法護《佛說盂蘭盆經》;唐代寺院「俗講」將佛經轉繹為「目連變文」[11],在人物塑造、地獄景觀之描繪上,更複雜而立體;經中宣揚的「盂蘭盆會」,成為目連救母的努力之一。「入冥救母」及「盂蘭盆會」,跨越了天堂與地獄,往返其中,救渡亡親,解脫於六道。所增的情節,結合了儒家的孝道、並傳達了佛教的教義,有助於融入中土的文化,並轉向出世的修行。宋以後,由於市井、瓦子《目連經》與「目連戲」的流行,中元盆節的孝行、普渡更本土化,明.曲家鄭之珍改編之《目連救母勸善戲文》[12],不再藉由供佛及僧之功德力,而是目連手持佛祖禪杖(借十二鐶錫杖,七寶之缽盂,方便又賜神通),打開了地獄之門,不只救出母親,也放走了孤魂野鬼;又由此衍生「地藏菩薩」悲憫於惡道受苦的亡魂,於每年七月讓餓鬼到人間受施,農曆七月「鬼門」開,成了鬼月;這是中國民間的信仰與傳說。

自盂蘭盆經流傳以來,歷經了一千七百年,既結合了我國的傳統倫理與民間信仰,又藉由變文、變相、寶卷、佛曲、鼓詞、雜劇……地方戲文,敷衍為曲折多樣的表演。然而,其契經之本意,仍在於藉由供養三寶眾僧之功德力,做法會以報答親恩,並普渡眾生,解其惡道「倒懸」之苦,得以超升天界或往生淨土。

據云,農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菩薩「誕辰」或「圓寂」之日。因此,農曆七月除了「中元」節、「盂蘭盆」會,又多了「地藏菩薩誕辰(金喬覺圓寂)」日,且三者內容頗有同質性。釋尊宣說《地藏經》,始於「忉利天為母說法」,是「孝親成佛」的典範;而地藏菩薩過去世為婆羅門女、光目女以大願功德力,救拔當生之母超脫地獄之苦,並擴及過未多世的父母,乃至普潤於他人父母;或云,「大願」乃「大孝」的延伸,是地藏菩薩的特德,菩提心的體現;其誓願之深廣,導引眾生斷惡修善,故名「善安慰說者」;又詳述「地獄」之名號與相狀,彰顯「業報」之因果與相應,以此勸令眾生「如法懺悔、發願迴向」,以免於墮入地獄。因此,釋尊將其駐世一期未能度盡之眾生,囑咐於地藏菩薩,以無邊大願之功德力,普救一切罪苦有情及彼多生父母;也就是紹承釋尊以身示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的無上願行。地藏菩薩的救拔「幽冥」,在早期印度或中亞的佛典中雖有涉及,但到了中國佛教才被強化並成型。地藏信仰中國化的過程中,衍生了許多故事,廣見於佛教典籍、僧撰靈驗錄、文人筆記及民間創作中。

其次,《盂蘭盆經》及《地藏經》,皆以孝子報恩為宗趣,同為佛門「孝經」,其「救母」情節也類似;「盂蘭盆」供佛齋僧的功德,可使當世父母消災延壽,並惠及過去七世父母;《地藏經》以因果、地獄、罪福、救苦、懺悔等說孝,且行文流暢、易懂,故普受民間之信仰與流通。二經所說佛門之孝,既契應儒家「慎終追遠」的思想,亦符合道家「地官赦罪」的觀念,及擴充為建醮設壇,普施餓鬼的風俗。時至今日,每年於農曆七月,民間依例籌設祭典,以追薦先祖;佛教則藉由《慈悲道場懺法》、《三時繫念》、施放「瑜伽燄口」,或以《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修齋儀軌》等儀軌,開展了思親報恩的大孝,並普惠於六道眾生。在目連尊者與地藏菩薩「入冥救母」的故事流傳下,佛儒道三教之信仰摻糅融攝,成了中國特有的全民性「薦親度亡」活動。

《地藏經》雖以婆羅門女及光目女之「救母」出惡道為主,然其行孝對象,從當生父母推及已逝的多世父母,且擴及六道眾生。地藏菩薩因地救母的過程,目睹其他眾生受地獄之苦,而不忍獨善,發起「普濟」一切的大願,然側重於佛教的「出世」大孝,親人在世,則勸比敬信三寶;若來不及消業滅罪而死墮惡道,則代為修善作福或捨身入冥以救贖之,這種使命必達的決心與能力,遠超乎儒家「生養--死葬--追祭」的世間之孝,故為後世中國人所接受與取法。

釋尊及目連出家修行,皆為了報父母恩;且佛法的行孝,不限於「個人、今世、生前」之父母,而須「福及自他二親」,「孝順父母、師僧、三寶」,也就是「由愛其親」而「施及一切」;雖因剃髮出家,於世俗之承順、奉養,或有虧缺,但因其修行成就之功德,普能拔濟「多生」父母及「無邊」眾生,永離三惡道,乃至皈依三寶,修學佛法。因此,「盂蘭供會」兼具(敬、恩、悲)三種福田,於此日行孝布施,尤其殊勝也。佛說《地藏菩薩本願經》亦有類似的內容,釋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示範了出世之大孝;而地藏菩薩之因地,也為了救母,而發大願「為母發心,而救六道」,「偏向受苦眾生,永作幽冥教主」,此心此行,與釋尊同聲相應;且於佛滅之後,特別關注「南閻浮提」的惡業眾生;因此,釋尊以「物機所在,故特囑之」,永為娑婆羣生之所依,一切福田之根本。

據《盂蘭盆經》及《地藏經》所示,學佛人的行孝,不止於現世父母,更為七世父母造冥福,乃至「愍眾生如赤子」而普濟於六道有情。因此,啟建「施食、懺儀」諸佛事中,以僧俗同心的功德力,為累世之「父母眷屬」修福,祈求諸佛菩薩加被,拔出苦地,接往樂處。

 

今時末法,要怎麼做,才能超度我們的祖先?一般的法會,只能讓親人「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福樂無極」;或「出三途苦」,或自然「化生天界」,享受香華與光明。若要進而超離六道輪迴,唯有憑靠阿彌陀佛本願而他力念佛,最方便、直接、殊勝。何況,淨土宗人每天念佛,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就能超度我們的祖先、庇蔭我們的子孫、化解我們的冤親,等於隨時在超度他們往生極樂,而且是「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因此,現代有些道場所辦的就是「中元普渡:盂蘭盆會暨念佛共修」法會,或「供僧及超薦」法會以念佛大迴向。

《地藏菩薩本願經》有<稱佛名號>品,宣說「念佛救度」的利益,可知其於地藏法門的重要性,也易與淨土門連結。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及諸大菩薩度眾之別願,皆是入佛學法之途徑,可依個人最有緣、最相應的法門而擇一專修,以此消業障、得受用。阿彌陀佛與地藏菩薩有三項近似:皆廣發弘誓大願、皆普度地獄(下品)眾生,皆於惡逆重罪有(未造)抑止與(已造)攝取;且都於娑婆眾生特有法緣。有人說:阿彌陀佛與地藏菩薩,因地皆發廣度眾生之悲願;阿彌陀佛攝受念佛眾生來淨土,永離於六道輪迴而不退於光壽成佛;地藏菩薩是深入三惡道救拔苦眾生,安置於「生天、涅槃之道」。這是願行與教化的不同,佛菩薩以願導行而成就道果,功德普施於眾生,我輩凡夫應至誠信受其願行,歡喜領受其果德,以此薰發善根、滅除惡業,並一心稱念彌陀名號,往生彌陀淨土,這必也是親受釋尊付囑的地藏菩薩之所樂見也。

慧淨法師云:超度,就是要當下超越三惡道,到一個光明安樂的國土。《念佛超薦儀軌》五段開示,說明了阿彌陀佛的悲無限、極樂世界的清淨無為,「念佛」的功德無量,是極簡易而殊勝的超薦法會。又念佛度亡」有三勝:念佛是最直接的超度、彌陀一切時處都在、彌陀救度都無障礙。若針對三惡道眾生的超拔,則《無量壽經》<第十八願成就偈>:「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又稱為「破地獄偈」;這可說是阿彌陀佛總功德之文,誦唸此偈,能救墮地獄者;因此,千偈萬咒,不如直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僅自身離地獄、生極樂,也能普救惡道眾生出苦境。

中元節,盂蘭盆會,地藏菩薩聖誕,農曆整七月,若發至誠心、清淨心,求天官賜福,或請拔濟親人,擴而充之,祈願於普度一切冤債主、遍濟三途苦眾生,除了隨喜、參贊各種報恩(孝親)法會,領受三寶加持的恩澤,此外,更簡易、更普及的還是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以此乘佛本願力之殊勝功德,迴向自/他多世父母,乃至於「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阿彌陀佛之名號光明,普照四聖六凡十法界,無所障礙,亦無遺漏,三途眾生聞名稱念,即時得救拔,接引生極樂,從此永離六道生死,速得加持成佛,所謂:「家親眷屬永團聚, 光壽如同大願王」! 

【引證加註完整版】,請點此閱讀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75237216

raw-image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善導大師<歸去來.讚>今詮(節本) 此讚出於善導大師(613-618)《觀經四帖疏》第二(水)觀[1]之間,前 二讚描述「極樂之莊嚴與殊勝」之後,發起願生心,而接入第三讚: 歸去來,魔鄉不可停!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到處無餘樂,唯聞愁歎聲。畢此生平後,入彼涅槃城。 此讚雖精簡,含意頗深廣,
「取意文」的慧解與變通 (節本)  一、何謂「取意文」?     淨土小常識<取意文>云: 所謂「取意文」,就是祖師在引用經文的時候,不一定是每字每句、不增不減地轉引用,而往往是簡潔扼要、深入淺出地把經文解釋出來。……這樣,即使經典看不見、看不懂,甚至不存在了,可是真正的法還是留存著。 善導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節本) 淨土宗人普遍信受阿彌陀佛乃「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而一心唸佛,願生極樂,這是於經論有據,於信仰有益的勝解;但也有以一般見解而質疑此特殊意趣,如此可能因小疑而失大利,枉費了佛菩薩及祖師慈悲的教導。以下略舉數端說明「佛中之王,光中之尊」的有據,雖不完整、充分,但寧可信其是,
眾生彌陀,共命相依(簡明版)       有一種鳥,叫「共命」Jivajivaka,產於北印度,鳴聲優美,飛翔輕盈,一個鳥身、兩個人頭,彼此生死相依。以七寶莊飾其身體與翅膀。一念能飛千由旬,又善解、能說人間一切語言。密教將他列為「六舁座」之一(力士、獅子、大象、寶馬、孔雀、共命鳥)[1]。關於此鳥
簡明易讀版—緣起(象山慶23.7.15)    學術性的引證與論述,有其必要性,但較嚴謹而複雜,對網友們一般性的瀏覽,或有相對的困難,因此,特闢此專題,只摘錄正文敘述的流暢性,而隱藏了眾多的引文及相關的說明,也減少了註腳,讓網友能一氣呵成的讀完全文。若有深入研討的需求,再回尋該題目,細讀結構完整的
善導大師<勸化偈>演析(慶’23.6.26)       善導大師傳中有一首<勸化徑路修行頌>,又稱〈勸念佛偈〉或〈勸化偈〉: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宋代之後,常被淨土相關著作引用;雖有人疑其作者之真
善導大師<歸去來.讚>今詮(節本) 此讚出於善導大師(613-618)《觀經四帖疏》第二(水)觀[1]之間,前 二讚描述「極樂之莊嚴與殊勝」之後,發起願生心,而接入第三讚: 歸去來,魔鄉不可停!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到處無餘樂,唯聞愁歎聲。畢此生平後,入彼涅槃城。 此讚雖精簡,含意頗深廣,
「取意文」的慧解與變通 (節本)  一、何謂「取意文」?     淨土小常識<取意文>云: 所謂「取意文」,就是祖師在引用經文的時候,不一定是每字每句、不增不減地轉引用,而往往是簡潔扼要、深入淺出地把經文解釋出來。……這樣,即使經典看不見、看不懂,甚至不存在了,可是真正的法還是留存著。 善導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節本) 淨土宗人普遍信受阿彌陀佛乃「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而一心唸佛,願生極樂,這是於經論有據,於信仰有益的勝解;但也有以一般見解而質疑此特殊意趣,如此可能因小疑而失大利,枉費了佛菩薩及祖師慈悲的教導。以下略舉數端說明「佛中之王,光中之尊」的有據,雖不完整、充分,但寧可信其是,
眾生彌陀,共命相依(簡明版)       有一種鳥,叫「共命」Jivajivaka,產於北印度,鳴聲優美,飛翔輕盈,一個鳥身、兩個人頭,彼此生死相依。以七寶莊飾其身體與翅膀。一念能飛千由旬,又善解、能說人間一切語言。密教將他列為「六舁座」之一(力士、獅子、大象、寶馬、孔雀、共命鳥)[1]。關於此鳥
簡明易讀版—緣起(象山慶23.7.15)    學術性的引證與論述,有其必要性,但較嚴謹而複雜,對網友們一般性的瀏覽,或有相對的困難,因此,特闢此專題,只摘錄正文敘述的流暢性,而隱藏了眾多的引文及相關的說明,也減少了註腳,讓網友能一氣呵成的讀完全文。若有深入研討的需求,再回尋該題目,細讀結構完整的
善導大師<勸化偈>演析(慶’23.6.26)       善導大師傳中有一首<勸化徑路修行頌>,又稱〈勸念佛偈〉或〈勸化偈〉: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宋代之後,常被淨土相關著作引用;雖有人疑其作者之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民俗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臺灣家家戶戶無論是佛教、道教信仰或沒有特殊的信仰,都會在門口擺一桌普度好兄弟(或稱老大公媽)幽冥界的眾生。民俗節日在臺灣會看到很有人情味的情景,普度供施的供品桌子前面還有一個臉盆,裡面裝著洗臉水,上面放一條新的毛巾。無論哪一家的鬼道眾生、哪一家的老大公媽、哪一家的好兄
農曆七月即將到來,除了鬼門開之外,農曆七月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中元普渡,中元普渡從過去到現在都被長輩視為重要的日子,究竟中元普渡的習俗是怎麼來的?該準備哪些東西?拜拜時要說什麼? 中元節是什麼時候?由來與起源? 中元節是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說,今年(2024年)的中元節在國曆8月18日。
Thumbnail
「觀音山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自2024年7月27日至9月1日 普度季,全球弘法單位於海內外各地,舉辦200多場普度法會、普度前行法會。邀請您共同修持無上福田,發心護持「供佛齋僧」,成就殊勝功德行。
Thumbnail
教孝月就是農曆的七月。為什麼叫「教孝月」?佛導孝順,示導、教導我們廣行孝道的一個吉祥的月分。在這個月,我們學習佛的大孝,超越三界的至孝;學大願 地藏王菩薩的救拔、報效親恩;學《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佛陀慈悲演示,孝道的種種環節與要點。
Thumbnail
中元普度是中華民族道教所傳承下來的祭祀習俗,有分上元、中元、下元。「中元」是地官赦罪,所以民間說「地府鬼門大開」,有很多的鬼道眾生放出來,像放假一樣,要準時收假不然會去抓回來。放出來的時候,裡面可能有我們的先亡祖先,所以家家戶戶會備香案、供品做「普度」,跟鬼道眾生
Thumbnail
中元普度是中華民族道教傳承下來的祭祀習俗。「中元」是地官赦罪,民間說「地府鬼門大開」,很多的鬼道眾生放出來,裡面可能有我們的先亡祖先,所以家家戶戶就會備香案供品,做普度跟鬼道眾生,臺灣俗稱叫「好兄弟」,又尊稱「老大公媽」,以虔誠心祭拜,希望得到合境平安。
Thumbnail
清明節、除夕、中元節與重陽節並稱為四大祭祖節日,家家戶戶在這天會準備豐盛的供品「祭祖」。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Thumbnail
「觀音山 2024供佛齋天法會」,適逢神變月十億倍功德長日期間,敬邀全球善信法友護持「供佛齋天法會供品」,上供諸佛與諸天聖眾,廣修供養,積聚無上資糧,迎接更吉祥順遂的一年!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民俗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臺灣家家戶戶無論是佛教、道教信仰或沒有特殊的信仰,都會在門口擺一桌普度好兄弟(或稱老大公媽)幽冥界的眾生。民俗節日在臺灣會看到很有人情味的情景,普度供施的供品桌子前面還有一個臉盆,裡面裝著洗臉水,上面放一條新的毛巾。無論哪一家的鬼道眾生、哪一家的老大公媽、哪一家的好兄
農曆七月即將到來,除了鬼門開之外,農曆七月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中元普渡,中元普渡從過去到現在都被長輩視為重要的日子,究竟中元普渡的習俗是怎麼來的?該準備哪些東西?拜拜時要說什麼? 中元節是什麼時候?由來與起源? 中元節是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說,今年(2024年)的中元節在國曆8月18日。
Thumbnail
「觀音山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自2024年7月27日至9月1日 普度季,全球弘法單位於海內外各地,舉辦200多場普度法會、普度前行法會。邀請您共同修持無上福田,發心護持「供佛齋僧」,成就殊勝功德行。
Thumbnail
教孝月就是農曆的七月。為什麼叫「教孝月」?佛導孝順,示導、教導我們廣行孝道的一個吉祥的月分。在這個月,我們學習佛的大孝,超越三界的至孝;學大願 地藏王菩薩的救拔、報效親恩;學《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佛陀慈悲演示,孝道的種種環節與要點。
Thumbnail
中元普度是中華民族道教所傳承下來的祭祀習俗,有分上元、中元、下元。「中元」是地官赦罪,所以民間說「地府鬼門大開」,有很多的鬼道眾生放出來,像放假一樣,要準時收假不然會去抓回來。放出來的時候,裡面可能有我們的先亡祖先,所以家家戶戶會備香案、供品做「普度」,跟鬼道眾生
Thumbnail
中元普度是中華民族道教傳承下來的祭祀習俗。「中元」是地官赦罪,民間說「地府鬼門大開」,很多的鬼道眾生放出來,裡面可能有我們的先亡祖先,所以家家戶戶就會備香案供品,做普度跟鬼道眾生,臺灣俗稱叫「好兄弟」,又尊稱「老大公媽」,以虔誠心祭拜,希望得到合境平安。
Thumbnail
清明節、除夕、中元節與重陽節並稱為四大祭祖節日,家家戶戶在這天會準備豐盛的供品「祭祖」。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Thumbnail
「觀音山 2024供佛齋天法會」,適逢神變月十億倍功德長日期間,敬邀全球善信法友護持「供佛齋天法會供品」,上供諸佛與諸天聖眾,廣修供養,積聚無上資糧,迎接更吉祥順遂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