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跟世界說嗨! 24個奇妙有趣的世界節慶》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一起來看看各個不同地方的人們,是如何慶祝節慶,
又有哪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慶祝方式。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是東方古老的傳統節日,主要盛行於中國、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 華人聚集的國家。當天,人們會吃粽子,進行賽龍舟等傳統習俗活動。

端午節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起源於中國遠古時期的百越民族對於龍圖騰的祭祀活動。據傳,百越族以天地為信仰,發現「薈龍七宿」星象,這個星象在端午節時上升到最高位置,陽氣達到最高,象徵能升天。

端 午一開始只是與星象和對能的崇拜有關。後來融入了各地文化習俗與傳說故事,並且流傳至今。

根據中國的民間傳說,楚國詩人屈原向皇帝谏言實行改革,卻遭到革職並流放異鄉。西元前 278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屈原得知祖國滅亡後,悲痛地投入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屈原自盡後,楚國的百姓們感到十分哀痛,紛紛來到江邊悼念屈原,而漁夫們更是在江面上划舟,試圖打撈屈原的屍體。

往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楚國的百姓都會到汨羅江投飯糰和划船,而這個習俗也一直流傳至今。從此,中華民族會在這天賽龍舟與吃粽子,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

又稱「七月半」、「盂蘭盆節」、「鬼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流傳至今已成為民間習俗、道教、佛教融合而成的節日。其文化意義著重在於祭奠先人、悼念亡親、提倡孝道。

七月半源自於古代的秋收祭祖活動。古人常將農業書收寄託於祖先的庇佑,而七月十五日前後正值秋收之詩,人們就會在這時候以新穀祭祀,供祖先享用,表達敬意並祈求來年的好收成。

道家尊奉三位 天神—天官、地官及水官。農曆正月十五是天官賜福日,稱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地官赦罪日,稱中元節;十月十五日是水官解厄 日,為下元節。

道教稱七月半為「中元節」,亦是地官赦罪日。這天地官會打開地財之門。所有的鬼魂得以歸家,而人們也會在這天祭祖、點燈為亡魂照亮回來的路,同時會祈求地官減輕祖先亡魂之罪業。


●開齋節

伊斯蘭曆10月1日

伊斯蘭教的傳統民族節日,也是全球穆斯林齋戒月結束的日子。當天他們會穿上盛裝、參加會禮及進行各種活動,慶祝一個月的齋功圓滿完成。

開齋節和哈芝節(Hari Raya Haji)都同為伊斯蘭教的傳統節日。開齋節 是慶祝齋戒完成:哈芝節則是宰殺牛羊、咸謝真主的日子。

開齋節是在閃瓦魯月的第一天,即伊斯蘭曆的 10月1日。在那之前,穆斯林會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齋戒,即從九月開始,凡是成年健康的穆斯林,每日拂曉前至日落一律禁止飲食和房事等。

據伊斯蘭教經典記載,先知默罕默德在麥丹 (Ramadan)月,也就是伊斯蘭曆的九月,得到真主的啟示,命他以「使者」身份傳遞真主教誨。為了紀念此事,先知默罕默德將萊麥丹月定為齋戒月,而穆斯林都會在該月進行齋戒。


●排燈節

印度曆八月滿月後第十五天

排燈節又稱「屠妖節」,每一年的日期根據印度曆而定,節日長達五天。 除了印度教徒,錫克教、耆那教和一些佛教徒也會慶祝這個節日。

排燈節象徵者精神上的「光明戰勝黑暗」,也可以被理解為「正義戰勝邪惡」。居住在不同地區的印度教徒,所詮釋的排燈節傳說也不同。最為普遍的是關於羅摩(Rama)神戰勝了惡魔羅波那(Ravana),然後重返阿 約提亞(Ayodhya)城,而人們點燃許多黏土製的小油燈 (Diya)來迎接他。

耆那教慶祝排燈節,以紀念宗教的創立者筏馱摩那 (Mahavira)前往了極樂世界。 對於錫克教徒來說,排燈節是他們被皇帝囚禁的精神領袖哈爾戈賓德 (Guru Har Gobind)從監獄中獲釋的紀念日。


●灑紅節

印度曆十二月的月圓日

灑紅節是印度的傳統新年,在尼泊爾、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家也有不同的慶祝方式。這是一個色彩繽紛的節日,人們會互擲顏料水球或是彩色粉末,以示祝福。

灑紅節又稱「侯麗節」。根據印度曆法、印度教徒會在十二月的滿月祝該節日,大約是公曆的二月末至三月之間。

灑紅節是個古老的節日。最早可以追溯到哈沙國王(King Harsha)於七世紀時撰寫的作品《Ratnavali》,其中有一些關於灑紅節的描述。同時,維加雅那加王朝(Vijayanagar)的首都亨比 (Hampi)有座寺廟,其建築上保有十六世紀的雕塑,描繪著王子、公主歡慶濃紅節的場景,而女僕則在一旁為節要做準備。

在印度,灑紅節象徵冬天的結束與春天的開始,是慶祝創始和祈求榖物豐收的節日,亦有慶賀正義戰勝邪惡的說法。


●泰國潑水節

4月13日至4月15日左右

泰國潑水節是東南亞地區最為盛大熱鬧的節日,每年都會吸引不少遊客前往,共襄盛舉。這三天裡,他們將進行一連串的活動,如敬拜長輩、潑水祝福、歌舞遊戲等等。

在泰文中,「Songkran(宋干)」,源自於「Sanskrit」,是通過的意思,象徵進入新的意象、展開新的一年。他們相信太陽運行經過十二個宮,當太陽轉入黃道星座中的白羊宮時,即代表新的一年的開始。

據說,潑水節源自於印度婆羅門教。教徒們會在新年的開始到河邊沐浴,以洗去罪惡;年適體弱者,便讓子女或親友挑水回來,為其潑水洗罪。這個備式後來為佛教所吸收,作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潑水節分三天進行。第一天稱為「宛多尚罕」,標誌著過去一年的結束;第二天稱「宛腦」,是新舊年之間的過渡日;第三天為 「宛叭宛瑪」,是新的一年的到來。


~繪者/黃福基/畢業於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喜歡傳統的文化。擅長以漫畫的幽默和搞笑手法轉化傳統文化,以深入淺出的新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審訂者/方偉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優聘教授兼所長,著有《節慶觀光與民俗》
~《跟世界說嗨! 24個奇妙有趣的世界節慶》


#跟世界說嗨 #節慶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跟世界說嗨!》】↓↓
https://dreamstore.info/30A0r

【金石堂購買《跟世界說嗨!》】↓↓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偶希都理
375會員
2.5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的其他內容
2024/04/24
★高效幸福的生活與工作模式,才是你該選擇的!
Thumbnail
2024/04/24
★高效幸福的生活與工作模式,才是你該選擇的!
Thumbnail
2024/04/11
★讓霸凌、歧視等負面行為到此為止; 讓下一代用誠實、自信、同理心,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Thumbnail
2024/04/11
★讓霸凌、歧視等負面行為到此為止; 讓下一代用誠實、自信、同理心,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Thumbnail
2024/01/15
★看似客觀中立的機器運算,可能在學習人類提供的資料後,再複製社會偏見與歧視,形成「自動不平等」!
Thumbnail
2024/01/15
★看似客觀中立的機器運算,可能在學習人類提供的資料後,再複製社會偏見與歧視,形成「自動不平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中元普渡,專稱佛名  (節本)   這是又一個印度佛教與中國(儒)道教在文化及信仰上融合的節日。既有佛教的度亡,又有道教的赦罪,又有儒家的孝親,整個農曆七月,都在三教法會的氣氛下,印度的佛歡喜日、眾生報恩月,在中國又稱為孝親月。 印順法師〈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云,農曆七月,中國佛教界的超度法
Thumbnail
中元普渡,專稱佛名  (節本)   這是又一個印度佛教與中國(儒)道教在文化及信仰上融合的節日。既有佛教的度亡,又有道教的赦罪,又有儒家的孝親,整個農曆七月,都在三教法會的氣氛下,印度的佛歡喜日、眾生報恩月,在中國又稱為孝親月。 印順法師〈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云,農曆七月,中國佛教界的超度法
Thumbnail
★一起來看看各個不同地方的人們,是如何慶祝節慶, 又有哪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慶祝方式。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是東方古老的傳統節日,主要盛行於中國、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 華人聚集的國家。當天,人們會吃粽子,進行賽龍舟等傳統習俗活動。 端午節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起源於中國遠古時期的百越民族對於
Thumbnail
★一起來看看各個不同地方的人們,是如何慶祝節慶, 又有哪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慶祝方式。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是東方古老的傳統節日,主要盛行於中國、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 華人聚集的國家。當天,人們會吃粽子,進行賽龍舟等傳統習俗活動。 端午節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起源於中國遠古時期的百越民族對於
Thumbnail
農曆七月鬼門開,農曆七月十五日就是盂蘭盆節,特別在民間稱為鬼月,在道家來講地官赦罪的日子;「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是將佛教盂蘭盆供養的傳統,與民間中元普度的精神結合,以佛法上供下施的功德利益,達到超薦先亡祖先、度脫六道有情。台灣鬼月禁忌:學佛,不能不求甚解,這樣不但沒有保留傳統的美德,還會落入「迷信」
Thumbnail
農曆七月鬼門開,農曆七月十五日就是盂蘭盆節,特別在民間稱為鬼月,在道家來講地官赦罪的日子;「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是將佛教盂蘭盆供養的傳統,與民間中元普度的精神結合,以佛法上供下施的功德利益,達到超薦先亡祖先、度脫六道有情。台灣鬼月禁忌:學佛,不能不求甚解,這樣不但沒有保留傳統的美德,還會落入「迷信」
Thumbnail
端午節念佛,禳邪又驅疫(象山慶’23.5.30) 五月五,慶端午 端午節(第一個午日、端陽、重午、正陽、天中)是漢字文化圈(中國、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列島、琉球群島、朝鮮半島、越南)的傳統節日,定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夏季送五瘟神的節日。而戰國屈原於此日投江自盡,後人以此為詩人節
Thumbnail
端午節念佛,禳邪又驅疫(象山慶’23.5.30) 五月五,慶端午 端午節(第一個午日、端陽、重午、正陽、天中)是漢字文化圈(中國、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列島、琉球群島、朝鮮半島、越南)的傳統節日,定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夏季送五瘟神的節日。而戰國屈原於此日投江自盡,後人以此為詩人節
Thumbnail
「重陽」念佛:避邪、求壽、敬老(象山慶2022.9.10) 重陽節是漢文化傳統節日[1]。依《易經》六陰九陽之說,又稱「登高節」。戰國已形成,魏晉多吟詠,唐代定為民間節日。 一、重陽節之由來與習俗 (一).緣起: (二).傳說與習俗 傳說有二: 與傳說相應的習俗如下: 5.拜祖先與地基主[3]。
Thumbnail
「重陽」念佛:避邪、求壽、敬老(象山慶2022.9.10) 重陽節是漢文化傳統節日[1]。依《易經》六陰九陽之說,又稱「登高節」。戰國已形成,魏晉多吟詠,唐代定為民間節日。 一、重陽節之由來與習俗 (一).緣起: (二).傳說與習俗 傳說有二: 與傳說相應的習俗如下: 5.拜祖先與地基主[3]。
Thumbnail
七月孟秋,萬物結成,古人以新收成黍稷,祭奠祖先,並祈求年豐。又,「申」月乃陰之始,而有望日「祭鬼」之俗;古人於是在七月十五日薦新於祖先並祭奠於鬼魂。漢武帝獨尊儒術,儒家之「孝」融入鬼節,祭祖薦新成了漢族深遠的傳統。
Thumbnail
七月孟秋,萬物結成,古人以新收成黍稷,祭奠祖先,並祈求年豐。又,「申」月乃陰之始,而有望日「祭鬼」之俗;古人於是在七月十五日薦新於祖先並祭奠於鬼魂。漢武帝獨尊儒術,儒家之「孝」融入鬼節,祭祖薦新成了漢族深遠的傳統。
Thumbnail
中元節:孝親、普渡,專稱彌陀佛名 (淨慶22.7) 這是又一個印度佛教與中國(儒)道教在文化及信仰上融合的節日。既有佛教的度亡,又有道教的赦罪,又有儒家的孝親,整個農曆七月,都在三教法會的氣氛下,印度的佛歡喜日[1]、眾生報恩月[2],在中國又稱為孝親月。 (一).中元節:秋嘗、祭鬼、赦罪
Thumbnail
中元節:孝親、普渡,專稱彌陀佛名 (淨慶22.7) 這是又一個印度佛教與中國(儒)道教在文化及信仰上融合的節日。既有佛教的度亡,又有道教的赦罪,又有儒家的孝親,整個農曆七月,都在三教法會的氣氛下,印度的佛歡喜日[1]、眾生報恩月[2],在中國又稱為孝親月。 (一).中元節:秋嘗、祭鬼、赦罪
Thumbnail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人的「元宵節」。全家團聚吃湯圓、看花燈;過了這一天,春節才結束。亦稱上元節、元夜、元夕、小正月、小年、春燈節。其由來有多種傳說:
Thumbnail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人的「元宵節」。全家團聚吃湯圓、看花燈;過了這一天,春節才結束。亦稱上元節、元夜、元夕、小正月、小年、春燈節。其由來有多種傳說: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在八月的熱暑中到來,農曆七月也是俗稱的鬼月,中元節就是人稱的「七月半」。在道教的傳統裡,中元節是用來祭祀亡魂的日子,而在佛教的經典裡則是呼應到一段「目蓮救母」的故事,所以中元節也被稱作為「盂蘭盆節」,而七月更有所謂的「孝親月」之稱。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在八月的熱暑中到來,農曆七月也是俗稱的鬼月,中元節就是人稱的「七月半」。在道教的傳統裡,中元節是用來祭祀亡魂的日子,而在佛教的經典裡則是呼應到一段「目蓮救母」的故事,所以中元節也被稱作為「盂蘭盆節」,而七月更有所謂的「孝親月」之稱。
Thumbnail
你或許曾在電視上看過有關政府為新移民舉辦的「開齋節」活動,每年開齋節時台北車站最著名的黑白大廳聚集來自各地的穆斯林共同慶祝節日,這也曾因為人數過多阻礙交通而引起爭議,究竟開齋節為何要如此盛大慶祝?
Thumbnail
你或許曾在電視上看過有關政府為新移民舉辦的「開齋節」活動,每年開齋節時台北車站最著名的黑白大廳聚集來自各地的穆斯林共同慶祝節日,這也曾因為人數過多阻礙交通而引起爭議,究竟開齋節為何要如此盛大慶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