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圈外編輯》的過程,就像在深夜居酒屋,和一位幽默又真誠的大叔聊天。他聊創作,聊自己40年的獨立職涯,分享如何培養獨到的觀點,以及面對沒人做過的事,該如何行動。
這位大叔,是《圈外編輯》作者— 都築響一,日本當代最具獨立精神的自由編輯。
都築響一,曾擔任《POPEYE》《BRUTUS》等指標性文化雜誌的特約編輯,以獨到的眼光,介紹主流媒體未曾關注的藝術與文化。
他拒絕穩定高薪的編輯職位,選擇體制外的獨立文字工作,40年來用好奇心走出自己的路。他形容自己是「圈外人」,不被任何主流框架束縛,專注挖掘那些被忽視的事物。
「不知道才辦得到。」
也許有些人跟我一樣,想嘗試新事物時,心裡總有個聲音冒出來:「萬一不成功怎麼辦?」於是猶豫拖延成了最大的阻礙。未知雖然讓人不安,但也正是這份不安,藏著探索的可能性。
都築響一用他的40年自由編輯經歷告訴我們:好奇心是正是最強的驅動力。
沒有工具、技術或預算?沒關係,只要熱情足夠,就能撐起一切。勇敢踏出那一步,接下來的路,肯定會在探索中越走越明朗。
我們總是希望路徑能清晰可見,等待確定且無風險的答案出現,才願意前進。然而,如果不在心動的那瞬間,就幫自己打開一扇新門,只會花更多時間在原地踏步。不妨讓好奇心引領自己,跟隨內心的悸動深入探索。
即使經歷反覆的成功與失敗,那也是只屬於自己的道路,而且會是自己喜愛、並且充滿各種可能性的道路。這樣轉念一想,比起害怕,反而更讓人感到興奮,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好奇心究竟會引領自己走向何方。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容易倚賴現成的答案。
都築響一提醒我們,創作的核心在於培養自己的觀點,而非仰賴他人的結論。他建議:「別急著上網找答案,先用自己的思考與感受進行判斷,培養屬於自己的嗅覺。」這種探索方式,不僅能鍛鍊直覺,也能在面對未知時更自信。
閱讀也是,不在於追求量,而在於質。挑選能引發共鳴的書籍,反覆閱讀、深入品味,無論是內容、設計還是裝幀,從中吸取靈感,將其作為創作的起點。精讀幾本能讓你一讀再讀的書,比起泛讀,更能滋養創作靈感。
不論是哪個領域的創作者,只有深入品味素材,才能將其轉化為養分,進而發掘出獨特視角,讓作品得以真實表達,才是展現自己價值與魅力的最好方法。
「我永遠是圈外人。」
都築響一坦言,無論是室內設計圈、藝術圈、音樂圈還是文學圈,他始終是外人。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圈外」身份,他才能以不同的視角進行觀察與創作。
這種「圈外」的視角,讓他在40年的自由編輯生涯中,不斷發現主流忽略的價值。創作者不需要成為圈內的權威,只需要保持好奇心與行動力。即便沒有完整的資源或深厚的背景,只要願意踏出一步,就能用自己的方式開啟對世界的探索。
很喜歡他的核心觀點:一切都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喜好問題。
創作與生活的真正價值不在於被接納或認可,而在於是否忠於自己的選擇,是否表達自己的觀點。都築響一從不追求「完美的標準」,也不懼怕被視為異類,反而用這種「圈外人」的身份開闢了更多可能。
不要害怕成為「圈外人」。對於創作者而言,這是很大鼓勵!
正因為擁有與眾不同的視角,才能打破既有框架,不被束縛於既定道路。專家們的不動,反而是我們行動的最佳契機,這種「圈外」的視角,更是創作的最大價值所在,也是作品最珍貴的地方。
「我們已進入『無潮流時代』的事實。」
這個時代,創作者擁有了更多自由,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都築響一認為科技雖然降低了技術門檻,人人都能進行各式各樣的創作。但創作的核心價值,始終取決於感性與行動力。這也是他多年來秉持的哲學:讓內心的悸動引導方向,以實際行動將之付諸實現。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讀者,不是讀者群。」
創作不應該是為了取悅所有人,而是與每一位讀者建立真實的連結。在這個多元、無邊界的時代,創作者更不需要迎合潮流,而是應該靠直覺與自我意識,挖掘並呈現自己獨特的觀察與視角。
唯有忠於自己的好奇心,專注於探索和創造的過程,才能真正彰顯出內容的價值。這既是對自由精神的實踐,也是對每位讀者最誠摯的回應。
從小到大,我們總被教導要循規蹈矩、符合規範、跟隨潮流。
但《圈外編輯》給了我全然不同的視角。都築響一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比起成為專家權威,忠於自己的視角,跟隨內心的悸動,培養屬於自己的觀點,比什麼都還重要。
在數位時代,資訊門檻已被打破,過去的階級差異不再是絕對。關鍵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內容本身。都築響一也用行動證明,即使出版業逐漸衰退,他仍然透過網路平台,挖掘新媒體的可能,繼續實現真正的獨立精神。
「人周遭的物品,極可能反映他的生活方式。」
這句話不僅在描述物質,而是我們選擇關注的事情,也在定義著我們是誰。
這本書雖然講的是編輯這份職業,但都築響一看待事物的觀點,不僅能運用在創作,人生亦然。 我們如何選擇關注的事物、如何回應內心的悸動、如何在未知中前行,這些都在無形中形塑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很慶幸,能從這位經歷豐富的編輯大叔身上獲得鼓勵 — 我們無需迎合標準,也不必等待完美時機。只要願意相信自己心動的事物,就能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人生道路也會在不斷探索中變得越來越清晰。
前些日子感到迷惘、缺乏勇氣時,這本書讓我看見新的可能。無論是生活,還是人生的抉擇,只要忠於內心所向,一定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成為自己最喜歡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