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編輯有訣竅,我也想知道啊:一位圈外編輯的半自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註:原文刊載於個人部落格【畫科普:植物繪圖與科學傳播】

這本書就跟作者一樣,下標跟開頭都還算中規中矩,但過不了多久就照著作者本人的意志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了呢 (稱讚意味)。

集叛逆、新潮、不按牌理出牌於一身的《圈外編輯》,很難想像它出自於一位年屆六十的編輯大叔,自畢業以來從沒有「就業」過,憑著翻譯、採訪、攝影和著書,自始至終待在出版業的「第一線」當先鋒士兵。稍為用常識推理,接近退休年齡且辦雜誌大賣的編輯,不願待在辦公室吹冷氣,也不願坐辦公室指揮年輕人,這種情況本身就很奇葩。

本書由都築響一口述,責任編輯整理完成,八個章節 (或問題) 都是出版從業者的大哉問,而都築先生以自己豐富的經驗和人生哲學回應,全書充滿了滿滿的「政治不正確」,但讀起來卻意外貼近世間常理,對現在—未來趨勢的觀察,也相當新銳。對「自媒體」、「新媒體」相關工作者來說,非常具有啟發性;光是【別看讀者,觀照自己】和【網路搜尋是種毒品】兩個篇章涉及的內容,就與現今許多關注點閱率和流量的KOL有關。

一方面想分享這本書打動我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希望得知此書的人能親自翻閱,折衷之下,我會從書中挑選三個印象深刻的小段落,加上自己的視角和詮釋,做為此書的回饋。

設計師這種「僕役」(p. 37)

圖片也好、文字也好,如果塞不進預先設計好的版面也不該自動予以刪除,而是應該要努力設法將它們放進頁面中。這才是所謂的「編輯設計」不是嗎?


在設計師行業逐漸抬頭的時代,大聲嚷嚷著排版應該照撰稿人的意思,盡可能塞進所有資訊,可能會受到臉書上無數設計師的撻伐。不過,作者發出這種言論,背後原因是為了盡可能增加雜誌專欄內容的「濃度」,讓讀者在有限的篇幅內取得更多資訊;如果讀者對雜誌的內容感到強烈的興趣,那麼犧牲任何文字和圖片都令人感到可惜,這樣的狀況下,編輯怎麼捨得把版面的任何區域留白,成就外包設計師所謂的「設計」呢?

這是個很有趣的反向思考,一般而言,雜誌或刊物會設法設計得精美易讀吸引目光,好讓 (潛在) 讀者駐足停留,耐下性子觀看內容。但此處想傳達的意思卻發人深省:文章闡述的內容太有趣了,而且報導相當珍貴,為了這些資訊,我願意捨棄一部份的「設計感」。雖然設計師與編輯有被推向二元對立的疑慮,不過,依照作者的本意,反倒像是在說,就是因為這些設計師具有專業,所以有辦法在保留內容的前提下製作出美麗的版面吧。

編輯這種生物 (p. 182)

我是報導者,不是藝術家。報導者的工作是持續待在最前線。戰爭的最前線不是總統辦公室,而是遍佈泥濘的大地,同樣地,藝術的最前線不是美術館或藝術大學,而是天才與廢渣、真實與虛張混雜的街頭。

儘管他出過許多書、辦過攝影展,別人可能以作家、攝影家甚至藝術家來稱呼他,但每當有人問起他的頭銜時,做者多半以「編輯」自稱。畢竟,他做的一切都是以採訪為目的,比起所謂的美醜,報導的內容和圖文是否貼近現實才是目的,當報導原汁原味的傳達了受訪者想表達的想法,這篇報導才算優秀。

這本書傳達了一個強烈的觀念:人們憑什麼以主觀認定的「美/醜」、「上流/下流」去決定一件藝術被曝光的機會呢?

精心客製化打造的矽膠娃娃不是嘔心瀝血的產品嗎?我們憑什麼將其貼上「色情」的標籤避諱談論?
死刑犯生前最後的創作不能出版嗎?因為他/她犯了彌天大錯,所以失去了用藝術發聲的權利?
平民陳舊的住宅不能被當作專刊報導嗎?因為現實生活不符合世俗崇拜的「完美生活」?

諸如以上種種,被藝術家及評論家認為端不上檯面、稱不上是藝術的東西,在作者的價值觀裡,一樣有被曝光的必要—盡可能向他人揭示不同於主流意見的選項

進入「無流行」的時代 (p. 247)

我已經過了將近四十年的編輯生活,現今是身體方面最辛苦的時期,不過從編輯工作趣味度的角度來看,現今是最刺激的時期。能在將近六十歲的節骨眼勉強趕上這刺激盛宴,實在太開心了。

這是代結語的最後一個段落,也是後勁最強的一段話。奉前線工作者為圭臬的他,孜孜矻矻尋找被忽視的藝術作品,報導專家學者所不願意承認的俚俗/新銳潮流;從出版社打工仔到獨立編輯,一路上單打獨鬥,不媚俗不從眾的風格,最終成為都築先生自己形容的「圈外編輯」。

然而,正是長年以來磨練出的敏銳度,讓他在嗅聞到網路媒體的未來趨勢時,能快速跨足。當然,停留在紙媒撰寫日益減少的專欄無法過活也是重要的原因,不過能在潮流轉換的時代,把握機會再度立於不敗之地,除了運氣外,更重要的還是適應大環境的能力了。

全心投入於採訪編輯工作,甚至慶幸自己能參與這個資訊零時差、百家爭鳴的世代,完成以往受限於技術而無法嘗試的報導方式。即便一大把年紀還是過著每週被截稿日追殺的生活,作者仍然甘之如飴,拚盡全力撰寫出讓讀者大呼過癮的電子雜誌內容。


身為日本的傳奇編輯,總有人訪問他編輯的訣竅,但都築先生不只一次在書中提及,他並沒有專門向誰學過什麼,也沒有辦法教別人什麼事,只是用外行的方式,去做專家不願意 (或不屑) 做卻又應該做的事情。用外行的方式拍照、用外行的方式接觸建築、用外行的方式摸索新媒體。雖然在他的觀念中沒有「編輯術」存在,但卻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他對編輯工作的熱情和執行力。

這本書能讓人回過頭省思自己真正追求的事物,掙脫世俗價值與點閱流量後,什麼樣的知識是自己發自內心渴望的?又有什麼樣的作品禁得起時間的淬鍊和掏洗呢?


書名:《圈外編輯》
作者:都築響一
譯者:黃鴻硯
頁數:251
出版社:城邦文化-臉譜出版社
ISBN-13:978-986-235-681-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何郁庭的沙龍
4會員
10內容數
何郁庭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25
當個自由工作者,很多眉角與事務得自己動腦筋,不像在公司體制內,大家分工合作,什麼事情都有人專門處理。基於我自身的經驗,想分享三年來陸續改進與優化的接案管理方法給需要的人,這篇文章中,我會分享「接案薪資轉帳記錄模板」、「自己的經驗」,還有「為何要管理?」,讓有需要的人參考看看。
Thumbnail
2024/01/25
當個自由工作者,很多眉角與事務得自己動腦筋,不像在公司體制內,大家分工合作,什麼事情都有人專門處理。基於我自身的經驗,想分享三年來陸續改進與優化的接案管理方法給需要的人,這篇文章中,我會分享「接案薪資轉帳記錄模板」、「自己的經驗」,還有「為何要管理?」,讓有需要的人參考看看。
Thumbnail
2022/02/08
這篇心得會記錄我閱讀間、閱讀後印象深刻的數個部分,一方面輸出自己的體會,供未來的自己參考,另一方面,希望藉由書寫此書的看點,點燃螢幕前看到這篇文章的人的興趣,若你為此找書來看,甚至是買回家,那就再好不過了。
Thumbnail
2022/02/08
這篇心得會記錄我閱讀間、閱讀後印象深刻的數個部分,一方面輸出自己的體會,供未來的自己參考,另一方面,希望藉由書寫此書的看點,點燃螢幕前看到這篇文章的人的興趣,若你為此找書來看,甚至是買回家,那就再好不過了。
Thumbnail
2022/01/27
這注定會是一本經典,雜揉文化嵌合與幽微情感的作品。對我來說,這本書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為李琴峰寫實且深刻的描寫了她所看見的台灣、日本,以及夾雜其中不可分割的中國文化。能夠這麼樸實的將個人的經驗以非母語的文字撰寫成冊,並傳達給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我由衷覺得尊敬與佩服。
Thumbnail
2022/01/27
這注定會是一本經典,雜揉文化嵌合與幽微情感的作品。對我來說,這本書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為李琴峰寫實且深刻的描寫了她所看見的台灣、日本,以及夾雜其中不可分割的中國文化。能夠這麼樸實的將個人的經驗以非母語的文字撰寫成冊,並傳達給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我由衷覺得尊敬與佩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都築響一,可說是日本此世代中最具真正獨立精神的自由編輯與文字工作者。 他於七〇年代擔任當時草創的文化雜誌《POPEYE》、《BRUTUS》特約採訪編輯,獨立前往美國等地採訪,引進介紹許多當時主流媒體未關注的當代藝術,也間接替這兩份雜誌打下後來能引領流行文化至今的基礎。 但面對轉為高薪穩定的正職編輯機
Thumbnail
都築響一,可說是日本此世代中最具真正獨立精神的自由編輯與文字工作者。 他於七〇年代擔任當時草創的文化雜誌《POPEYE》、《BRUTUS》特約採訪編輯,獨立前往美國等地採訪,引進介紹許多當時主流媒體未關注的當代藝術,也間接替這兩份雜誌打下後來能引領流行文化至今的基礎。 但面對轉為高薪穩定的正職編輯機
Thumbnail
去懂得自己合作上會遇到其他職務的細節是件必然的事!也因為懂得與理解,那些龜毛難搞的堅持與固執,才能有更好的磨合,工作起來順暢、合作起來愉快,才不會花大把的時間在抱怨工作、厭世人生!(工作快快做好,快點去玩不好嗎?)
Thumbnail
去懂得自己合作上會遇到其他職務的細節是件必然的事!也因為懂得與理解,那些龜毛難搞的堅持與固執,才能有更好的磨合,工作起來順暢、合作起來愉快,才不會花大把的時間在抱怨工作、厭世人生!(工作快快做好,快點去玩不好嗎?)
Thumbnail
八月底聯合報有個專欄【這個職業有祕密‧插畫家篇】,邀請幾位台灣插畫家分享自己「宛若八爪章魚般的職業插畫家」,不僅帶領讀者了解專業插畫家各種五花八門的工作內容,也分享自由接案工作者如何在業主需求與自身專業之間取得均衡,以及如何界定工作與生活的界線等,篇篇精采好看
Thumbnail
八月底聯合報有個專欄【這個職業有祕密‧插畫家篇】,邀請幾位台灣插畫家分享自己「宛若八爪章魚般的職業插畫家」,不僅帶領讀者了解專業插畫家各種五花八門的工作內容,也分享自由接案工作者如何在業主需求與自身專業之間取得均衡,以及如何界定工作與生活的界線等,篇篇精采好看
Thumbnail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作者片山一行明確定位在談所謂的「商業書」的編輯,並從就是為了「暢銷」的目標而行動,以此為基礎來談所謂的編輯與出版。這自然與所謂的文藝線編輯有所區隔。我自己待的出版社是小型的學術導向出版社,運作模式與工作自然與商業出版社有天壤之別,但依然能感同身受那種「逐利」的出版職場;而就整個
Thumbnail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作者片山一行明確定位在談所謂的「商業書」的編輯,並從就是為了「暢銷」的目標而行動,以此為基礎來談所謂的編輯與出版。這自然與所謂的文藝線編輯有所區隔。我自己待的出版社是小型的學術導向出版社,運作模式與工作自然與商業出版社有天壤之別,但依然能感同身受那種「逐利」的出版職場;而就整個
Thumbnail
編輯必須具備工匠的自覺 能與社會深入交流,認知自己是在做一件「作品」                       
Thumbnail
編輯必須具備工匠的自覺 能與社會深入交流,認知自己是在做一件「作品」                       
Thumbnail
日前從事編輯工作的時候總想靠著書籍激勵自己,隨意開了個適合編輯閱讀的清單,但始終未能真正執行讀書計畫。辭職後得空終於翻開了這本口袋名單:都築響一《圈外編輯》。 然而,若是你想要從本書獲得一些些關於編輯的「技巧」那真的就誤會大了。 這本書從頭到尾很像是都築響一過去四十年來的編輯回憶錄,他訴說著究竟為
Thumbnail
日前從事編輯工作的時候總想靠著書籍激勵自己,隨意開了個適合編輯閱讀的清單,但始終未能真正執行讀書計畫。辭職後得空終於翻開了這本口袋名單:都築響一《圈外編輯》。 然而,若是你想要從本書獲得一些些關於編輯的「技巧」那真的就誤會大了。 這本書從頭到尾很像是都築響一過去四十年來的編輯回憶錄,他訴說著究竟為
Thumbnail
千萬不要認為這本書只是要給出版界或是編輯圈看的,其實各行業都可能面臨到相同的狀況。都築響一,1956年出生的大叔編輯,看到1976年創刊的日本雜誌《POPEYE》介紹美國滑板的報導而開始進出編輯部,連結起人生和雜誌的緊密關係。
Thumbnail
千萬不要認為這本書只是要給出版界或是編輯圈看的,其實各行業都可能面臨到相同的狀況。都築響一,1956年出生的大叔編輯,看到1976年創刊的日本雜誌《POPEYE》介紹美國滑板的報導而開始進出編輯部,連結起人生和雜誌的緊密關係。
Thumbnail
註:原文刊載於個人部落格【畫科普:植物繪圖與科學傳播】 集叛逆、新潮、不按牌理出牌於一身的《圈外編輯》,很難想像它出自於一位年屆六十的編輯大叔。本書由都築響一口述,責任編輯整理完成。就跟作者一樣,下標跟開頭都還算中規中矩,但過不了多久就照著作者本人的意志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了呢 (稱讚意味)。
Thumbnail
註:原文刊載於個人部落格【畫科普:植物繪圖與科學傳播】 集叛逆、新潮、不按牌理出牌於一身的《圈外編輯》,很難想像它出自於一位年屆六十的編輯大叔。本書由都築響一口述,責任編輯整理完成。就跟作者一樣,下標跟開頭都還算中規中矩,但過不了多久就照著作者本人的意志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了呢 (稱讚意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