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變無法生存,拆解舊模式突破傻瓜之牆

2022/02/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職場上我們會遇到很多次被要求「最好」依照過往既定的模式處理事情。
但是通常我們也知道,過往模式的糟糕程度具體到肉眼看得出來,彷彿活生生站在旁邊,就站在你面前,與要求你「最好」怎樣怎樣做的那個人疊合在一起。
在不熟悉的條件或環境下或許既有模式讓人感到安心,不過假如不是如此,也就僅會讓人感覺到彈性與創意程度歸零。
固守某些未必有效價值觀的人,在溝通合作過程中往往受俗定的規則所影響,無法輕易調整應對模式。
在他們眼中質疑現況、結構更新太難,一旦提到改變,回覆的選擇只會有「又何必這樣?」而不是「那就嘗試看看。」
假如身邊這樣的人分布狀況太集中,最終決策模式百分之一萬會以「維持現況」做為理想目標做調整對位。
與其說類似這樣的人態度保守,更多是沒有學習的習慣,缺乏認知更新的意識,也就只能依靠過往經驗認定行得通的方式去維持現況。
別緊抓過去的常識不放,那艘船即將沒入海中...
如此固守傳統的操作模式,對於《不改變就無法生存》這本書的作者,同時也是藝人的西野亮廣而言,顯然無法認同,反過來他還打算積極假設做有別過往的應對。
在繪本創作出版與藝人這樣雙重身分與產業間位移的結果,讓他對於市場現況與趨勢有深刻的反思與觀察。
繪本《煙囪小鎮的普佩》中,作者對製作方式抱持懷疑態度,有別於傳統職人精神,他認為繪本就像拍攝電影,應該交由多人貢獻自己的長處,分工完成作品才能提升作品品質。
銷售策略上,他也思索改變結構的可能。在繪本出版其間實施群眾募資,成為日本有史以來最高的群眾募資案例。
在之後更依憑著免費增值的概念,將作品免費公開。他認為人會因為「想一探究竟」而採取行動,所以不用考量破梗的問題,一但實力被攤在陽光下,最好的廣告就變成「提升作品的品質」。
他不打算服從過往的認知,由於覺悟到金錢的價值、工作方式、道德觀念都在改變,無法完全預測動向,因此抱持懷疑、推動新的假設,讓價值觀在實踐過程中產生摩擦,獲取回饋的資訊再進行修正。
新的行動會產生新的資訊,再讓新的資訊轉為下一波行動的機會與能量,藉此產生連鎖效應。
為世界注入過去不存在之物,就是最廣義的自造,這代表我們都可以是自造者。
世界的另一端,Discovery《流言終結者》頻道節目的主持搭擋,同時也是《創客精神》的作者Adam Savage,在書中分享自己的創客生涯。
對於商業與銷售模式他可能不是那麼擅長,然而對於將事物拆解,重新配適成新的產物,或許跟西野亮廣有不謀而合的想法與操作概念。
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替商業廣告或電影製作模型,後來則是擔任《流言終結者》節目製作人,傳遞科普知識兼爆破專家。
他喜歡自己動手製作模型以及手工藝製造,在製造過程中去思索與實驗物件的結構、原理、慣性、動力等物理特性,透過持續的測試與修正,將好奇轉為創造的能量。
作者享受拆解黏合的過程,他認為令我們著迷的事物,能幫助我們查覺自己是誰,想成為怎樣的人,另一方面也會暴露我們的真面目,包括我們的怪異與不安,無知與不足。
然而創造即探索世界,如此才能夠在過程中產生靈感,透過已知的材料建構未知的樣貌,努力去理解世界的可能性。
輕易說出「我知道」才最可怕
我們總是在探索答案。當人們隨便就認定「我知道了」,認為「聽了就會懂」,凡事有絕對答案的認知,會讓人落入一元論的陷阱,不同於自身立場的事物便會在眼前消失。
傻瓜的圍牆》作者養老孟司對類似的認知狀況,有深刻的體會與研究。
他認為隨著環境與條件的不同,我們的理解方式也會有所差異,加上每個人過往累積的經驗與情感,因此無論是什麼樣的問題,都不會只有一個答案,我們的知識跟親身體驗,未必能夠透過簡單的方式傳達。
許多人隨便看了片段資訊,就輕易認定「自己懂了」,忽略「事實」也可能僅是眾多可能的其中一個強勢觀點。
然而就算如此,也不意味著什麼都不能相信,所有的狀況都得採取質疑的立場、過往經驗模式不能依循;這樣太過簡化概念,沒考慮到整個「驗證」過程。
作者認為重點在於,我們必須體認到「推論」不是「真理」不能置疑。如此不僅失去了多元可能,在溝通上彼此間的隔閡也會加深。
模式固定的思考與應對方式,讓我們變得輕鬆,難免導致我們思維變得僵化,一旦提出不同的解決模式,內心便由於不安而顯得脆弱,困在自己的傻瓜的圍牆裡頭。
萬物皆流轉,一旦某些固定的前提改變了,感受也會跟著不同,應對方式自然產生變化。
marcelmarcel的閱讀頻道
marcelmarcel的閱讀頻道
寫給自己與他人的日常生活指南~ 透過閱讀、觀察與學習,打造一個比較可以接受的自己,用很刻意的方法也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