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的文章會分成上、下兩篇,上篇著重於讀書建議,並讓大家先對於國考有基礎的認識;下篇則會分享「我的讀書進度安排、各科的準備方式」,和一些常見的問題集。
如果還沒看過上篇,建議先去閱讀完,再來看這篇喔。
另外撰寫一篇 Anki 單字卡使用教學,可以搭配著上篇閱讀,會對單字卡的使用更了解喔。
本人是中國牙的學生,參加 114 寒考,而非暑考,因此準備時間和方式可能會稍有不同,這篇文章主要以寒考的時程為主。平時在系上的成績屬於前四分之一,也是考古派的學生,很少碰原文書,多半是共筆看過一次就罷,主要都是刷考古題為主。
對於國考的目標放在牙醫(一)70 分、牙醫(二)75 分,因為希望穩穩地過,加上讀書算慢,所以大概 9 月開學第二週開始準備。如果只求過、講求 CP 值的話,應該可以十月再開始準備。最後 114 寒考申覆前成績是 78.75 + 78.75 分,比預期中高了一些,可能是運氣剛好不錯(考前真的可以去拜拜定心一下)。
下面提到的所有書本、筆記、單字卡,我都會放在國考資源裡面,但有些礙於著作權,可能要找認識的朋友拿喔~
113 年我們的口胚複習班是在 10/21 上課,因此剛開學就是以口胚、口解開始。
大致順序如下:
開學(9/9)
• 口胚、牙材(前 1/2)、口解(前 1/2)、口病(前 1/3)
期中考(11/4)
• 口病、口解、牙形、牙藥、口微
期末考(12/24)
• 複習單字卡、複習前面不熟的(翻書、課本)、寫考古和訂正
國考(01/18)
詳細的進度安排如下圖:
牙醫師一階國考讀書進度安排(寒考)
如果想從暑假開始讀,建議先讀牙材(僅限二類腦,較輕鬆)、生化(讀觀念生物化學,不然後面絕對懶也沒時間看)。只求及格的人暑假請好好玩,暑假沒讀也是有機會考很高的。
如果想再晚一點開始讀(最晚大概是國慶連假),可以壓縮二刷的時間,把全部一刷(淺黃色格子)往後移,前面一刷的時間也可以稍微縮短,我排的進度算是讀書比較慢的。
口病、口胚、口解,三科都互相有一點關聯,但不可能三科同時完成,因為口病需要大量時間,建議從最一開始開學就開始讀,會建議口胚、口解在期中考前一起完成,空閒之中再讀點口病、牙材就行。期中考後完成牙材、牙形,讀累時看三小科,之中口病讀的慢沒關係,但要持續有在前進。
上面我的讀書順序看起來有點混亂,可能因為我花太多時間在牙材了(做單字卡),應該可以不用讀那麼細,上面很多科目雖然排同時,但大家可以自行交錯,例如以一週為單位,讀三科,不是要一天讀三科,平日一天頂多兩科。
期中期末考週基本上都有近一週念課內居多(主要還是背考古跟練實作),念國考的量有減少,但記得不要停,念多少算多少,停下來很容易喪失記憶,下次會回頭會浪費更多時間(不想讀也至少看單字卡)。
希望四上進度跟國考兼顧,畢竟四上學的東西未來也是很重要的,國考可以再考,四上被當更可怕。
我自己每一科的讀書部分就是讀一章,同時做單字卡,讀完寫分章考古(一開始錯很多、記不起來都正常),口病部分因為每個章節的出題頻率落差很大,所以我是先讀出題頻率高的章節(越早讀,有配合單字卡不會早忘,反而可以記得更熟)。二刷開始寫整份的狀況會好很多,就不會覺得錯到懷疑人生。
最後兩週我大概每天去自修室早上寫一份考古(有時候會一天兩份),下午訂正、做卡片,晚上看筆記、國考書複習一下,八點看單字卡到十點,大約看 1000 張卡片。到考前總共約莫複習 30000 張(張數不是重點,有記得最重要)。
這裡跟大家說一個小技巧,看得快的秘訣是不要想太久,卡片正面看個三秒內沒有反射出答案就直接看背面了。因為考試也沒辦法想很久,多數是以直覺在回答,所以直接看答案,努力記憶比較重要。
記得每一科都要平均複習到,不要有哪科考前幾天都沒看,很容易忘光。
由於是寒假考試,很常會因為當年的農曆年早晚而有時間上的差異,114年的國考就比 113 年提早了一週左右(不要小看這一週)。今年(114 年)大概期末考週後 10 天就考試,所以可以提前跟教授商量期末考提早考,做好時間的規劃,最後兩週真的很關鍵,可以大幅提升成績。
單日作息(考前兩週)大概是:
08:00~09:00 ➤ 吃早餐、看單字卡
09:00~11:00 ➤ 完成一份近三年模考(之前沒寫過的)
11:00~12:30 ➤ 完成一份100年以前模考(之前沒寫過的)
12:30~13:30 ➤ 吃午餐、午休
13:30~17:30 ➤ 檢討早上寫的題目(有多的時間就複習筆記、單字卡)
17:30~18:30 ➤ 吃晚餐
18:30~20:00 ➤ 複習筆記(如早上錯的單元)
20:00~22:00 ➤ 看單字卡(一天共看約1000張,花2.5小時)
22:00~24:00 ➤ 洗澡、耍廢
24:00 ➤ 睡覺(開始調作息,不要太晚睡)
如果有需要可以用蕃茄鐘輔助,也可以用YPT軟體互相督促。
檢討真的要花超久,請預留至少兩倍的時間仔細訂正
那更之前的作息呢?
因為學期中白天一樣要上課,主要就是平日晚上跟六日可以讀,平日晚上一天大概讀四小時,週末讀整天,所以建議還是不要接太多家教,主要看自己過去期中期末考週都是怎樣的作息,維持整個四上就行了(聽起來超難,請加油)。
我會建議最後大概留十分鐘來檢查,也就是五十分鐘回答 80 題(平均一題37.5秒),聽起來很趕,但其實也沒那麼緊張。
以我的經驗來說,牙醫(一)通常會寫比較久,口解、牙形有時題幹較長,也需要再腦中思考相對關係等,所以最久會到一題一分鐘,口胚則是我的弱科,也會花較久時間,所以牙醫(一)我大概寫到生化還剩15分鐘,生化就快速猜完,大約還有五到十分鐘檢查。
牙醫(二)相對寫比較快,因為口病、牙藥都一翻兩瞪眼,沒背就是直接猜,不需要思考,全部寫完大概還有15分鐘檢查。
記得一定要在第一輪時標記不太會或猜的題目,這樣回頭檢查才快。
檢查時如果有二選一很不確定的,最好直覺選一個,不要改來改去。
標記方式有黃色三角形、紅色圓形、藍色方形三種,可以先自己想想要怎麼標記,我自己是超不確定的標紅色,一點不確定的標黃色,藍色就標很確定但是題幹沒有完全看完的(看到對的選項直接選),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來標記。
在阿摩 VIP 有個功能是模擬考選部介面,會跟考試當下完全相同,大家也可以先練習一下,或者去考選部給的模擬介面練習,熟悉考試的感覺。
閱讀次數跟難度比較因人而異,可以著重於書目、心得。
下面提到的所有書本、筆記、單字卡,我都會放在牙醫一階國考資源裡面,單字卡可以下載起來放著,未來讀書時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丟關鍵字進去搜尋看看,說不定我之前有整理過!
閱讀次數:2(10/20 一刷完)
難度:⭐⭐⭐⭐
書目:國考書、陽明 DD109 共筆、自製單字卡
大家之前學的時候想必有沒記得多少,就當作是從頭開始沒關係,國考書的頁數不算多,需要認真熟讀,盡量拿到九成或全對。
前面胚胎學的部分需要注意發育時間,例如舌頭 4 週發育、初級上顎 5~6 週等等,有時候不直接考時間,考先後順序,一樣記時間再來判斷最保險。胚胎、牙齒發育部分推薦大家去找影片學習(推薦 YT:Hack Dentistry),有圖像概念會更好記憶。
書目方面,我是國考書跟陽明共筆相互對照看,陽明的寫很多(近 500 頁),主要還是以我們國考書為主,陽明的看圖片跟表格整理。如果真的沒時間可以看我們的國考書就好,一定是夠的。TMJ 的部分記得看系上的國考書,陽明的可能比較偏離重點。
閱讀次數:2
難度:⭐⭐⭐⭐
書目:國考書、Head Atlas(看頭骨)、3D Head、Atlas、自製單字卡
口解對我來說蠻難的,還記得之前是上課是全考古(完全沒改),那時候都不太認真讀,反而是大體解剖的部分比較有印象,都是靠之前的老本在撐。
前面的單元比較簡單,比較難的是神經、血管,需要注意各個神經和血管的走向、支配,最近也常常考少見的神經,如前篩、後篩神經或是頸部肌肉的支配等,如果國考書看過去沒印象也沒關係,記得寫考古時要確實訂正。
動脈、靜脈的部分我覺得我的筆記整理的還不錯(雖然不是很漂亮),有相似血管的比較和靜脈、靜脈竇的分支圖,建議大家練習自己畫熟,相關的題目絕對難不倒你,還有要注意一下外頸動脈 ECA 分支跟附近肌肉的上下關係。如果需要口訣的話可以上網查 mnemonic,例如 ECA mnemonic 就會有很多可以參考。
口解需要圖片補充的可以看原文書 Netters Head and Neck Anatomy for Dentistry,國考書也蠻多圖片的,如果看起來老老的黑白圖片多半出自於王道解剖,常會考一樣的圖,可以注意一下(國考資源都有電子檔)。
四上的牙周課中會有跟口解相關的內容(主要是淋巴,跟一點血管),口胚的口腔黏膜部分也有重疊,所以在期中考複習牙周時可以先順便看完口解淋巴的單元,內容很少。
近年(尤其 113–1)考的口解會跟之前的方向有些不同,比較少出現王道解剖圖片,也越考越細,可能是因為各科有補充新題庫的關係,不過準備方式仍跟之前相同,熟讀考古題,奇怪的題目實際上也沒那麼多。
口解蠻注重立體相對位置,可以用 3D 軟體或是影片輔助:
閱讀次數:2(11/22一刷完)
難度:⭐⭐⭐⭐⭐
書目:國考書、李尚口病表格、里斯本(中山牙)、自製單字卡
口病可以說是公認最難的科目,內容非常多,需要花很多時間,CP 值不太高,但因為有 28 題,所以又不能不讀。
今年考完很多人的心得都是讀太多了,因為考點有時候會很偏,可能你一個病記了五個重點,他後來偏考第六個,讀了也沒用。這其實有沒什麼解法,就什麼病都要看,常考的病是一定要記熟,但不常考的並不代表不會出現。
單字卡中標記的「常考」疾病代表過去十年出現三次以上,或是近三年有出現過,標記「偶爾考」代表之前有考過,但只有一兩次。
可以用口訣來記憶(尤其基因、年齡),大家可以想自己的口訣記憶會更加深刻,我之前想的口訣都在單字卡中(直接搜口訣)。疾病男多女多部分可以靠通則,主要背例外,年齡比較困難,多要考口訣(記得 fibroma 多年輕人)。
李尚表格是陽明的學長做的,裡面蠻多 LMarch 上課的精華,中山牙的里斯本也是,上述的三本書我都會相互對照看,以李尚表格為主軸做單字卡,補充其他兩本書的內容,自己覺得里斯本的敘述比較口語好懂,我們的國考書有點太像「百科全書」,什麼都有但是很難理解,更適合拿來查。
國考題有時候會出現圖片題,那些圖片大概八成都來自 Neville 原文書,可以多看原文書圖片(也有些出題委員的臨床圖片),我也有將大部分常考的圖放到單字卡中,可以訓練到圖像記憶,看到圖的巨觀就知道病名。
說來說去,最重要的是三下的口病要認真念,進度可以快非常多,像我就是活生生的慘案哈哈,但只要努力還是救的回來。
閱讀次數:1(11/9一刷完)
難度:⭐⭐
書目:國考書、中山妤筆記、自製單字卡
我覺得大家體感難度落差最大的是牙材,感覺上如果偏二類腦準備起來會輕鬆許多,不過相對來說口解、口胚也會難很多,所以也是蠻公平的啦。
如果你之前就覺得牙材蠻簡單的,可能可以花少一點時間準備,因為大部分的題目不算太難,都是有基本觀念後可以推理的。
上網查資料會有人說牙材的國考參考重心從 Phillips 換成 Craig,加上系上的國考書主要是參考 Phillips 編的,可能會有人擔心說是不是讀國考書不夠,這個論述應該算半對。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牙材總會出現一些沒看過的題目(專有名詞),不論你看哪本應該都一樣,我們就掌握國考書中有的東西就夠了。
不論換什麼書,考點還是那些,太刁鑽的就不要理他,
所以國考書還是夠用,剩下的題目就看一題背一題。
章節之間的關聯性不大,可以分開讀,從出題頻率高的先讀(分章考古前面有排序)。四上的課程中,如 Endo 和固補都有很多技工實作,常常會用到牙材的知識,也可以配合課程讀牙材。
如果沒時間,建議看國考書每個章節前面的表格整理,每個字都背起來,尤其是 resin。
閱讀次數:2
難度:⭐⭐⭐
書目:國考書、同學筆記整理、自製單字卡
Endo 第一堂課會認牙齒並分類,一開始我也是很矇,牙形幾乎都忘光了,但口外牙看多了也會有點概念,這時可以順便翻一點國考書複習(但我自己是沒有,因為牙形排比較後面讀)。
完整的一刷牙形大概只需要一週,通常會放到期中考後再看,太早看也會忘記(靠短期記憶和口訣),因為牙形並沒有太多邏輯可以推演。總共 22 題,變化性相較於口解、口胚小,所以都會盡可能以全對為目標。
國考書上有些內容寫的蠻細的,例如乳牙的某些特徵等,有些真的只有在國考書看過一次,之後題目都沒出現過,所以一刷時先看過去就好,如果題目有出現到再回來補強(重點一定會在題目、國考書一再出現)。
比較難背的應該是萌發時間和接觸點,接觸點超常考,一定要全背,萌發時間乳牙的比較常考,我自己是背乳牙全部的(牙冠形成、萌發等),恆牙部分是用推理的(用萌發時間回推),這樣要背的東西會少一點,我主要是看同學整理的牙形筆記,把全部的重點都整理在同個圖上,大家可以自己整理看看。
牙形很重視比較,要注意乳牙和恆牙比較、上下顎比較等,最後一章是牙齒異常,可以搭配口病一起看(單字卡中也有異常的整理)。
近幾年咬合章節考得比較細,有些數據是原文書上才有的,所以會建議可以看咬合章節(Wheeler’s Dental Anatomy, Physiology and Occlusion),其他章節就不用了,今年我找的重點也有另外整理在國考資源中。
閱讀次數:1
難度:⭐⭐⭐⭐
書目:國考書、國防神秘錄音、搭配錄音的漂漂筆記、自製單字卡
口微可以說是CP值最高的三小科,基本上有熟讀都可以拿六七成,所以盡可能要把握。假設你三小科太晚開始,最後剩幾天可以讀,這科絕對是在短時間可以拿到最多分的三小科。
我口微國考書沒有讀完,大概看前 1/3 而已,主要都是看漂漂筆記(感謝陽明同學提供),雖然搭配的錄音年代久遠,考題也越出越難,但我覺得那份筆記就很夠了,因為目標也不是要拿滿分。把那份的內容記起來,考古出現的重點標記在上面就很夠用了。可以搭配錄音聽一下、做筆記,會對內容更有印象。
閱讀次數:1
難度:⭐⭐⭐(很看該年難易度)
書目:國考書、牙藥30題、貓咪牙藥、國防藥訣
在上藥理學的時候應該就會有點印象,也應該知道自己藥理學強不強,其實牙藥的範圍比藥理少,只是考得更深入,只要加強那些常考的單元就可以。四上在修牙藥時也建議直接翻過考書,以國考方向準備期中期末,不過國考絕對比期中期末難,自己注意。
如果藥理一直都很弱的話,打算放棄的話,我覺得CP值最高的單元是消毒滅菌、抗齲齒氟化物,雖然考得不是最多,但是考的都蠻簡單的,有讀就一定會(其他章節可不是這樣)。
牙藥雖難,但藥名其實蠻多都有他的邏輯,會有一些字根、字首藏在裡面,或是跟給藥方式有關(如aero就是吸入相關),即便完整藥名記不起來,也可以稍微猜一下,可以自己歸納。
上面提到的貓咪牙藥我只有看幾章而已,不過他對於藥理的基本概念講的不錯,有大原則概念之後,猜題會猜的更準。國防藥訣則是提供了很多口訣,也方便大家查考古沒看過的藥,如果藥訣裡有沒有,那題大概可以放棄了(這本不用細讀!)。
提醒各位,國考書是把全部考過的考點集合在一起,所以看完寫考古會對很多,但是實際考試會有落差。
閱讀次數:0.5
難度:⭐⭐⭐⭐⭐(要讀起來很難,但不需要)
書目:考古題、自製單字卡
生化沒有太多建議可以給各位,我自己的準備方式是寫看整份考古再訂正、做單字卡,有些人是覺得 DNA 轉譯、轉錄可以看一下。這部分確實是考比較多,不過我自己認為再怎麼讀,DNA 也不會全拿到,直接花時間在訂正整份考古有機會拿到每個單元最簡單的那幾題,個人認為這樣 CP 值最高,當然如果可以訂正加讀是最好。
可以著重在有口訣、好記憶的題目上,也要把握住高中範圍的部分(如DNA合成方向等、核苷酸結構),這樣基本上就可以拿到近五成,算是一個不錯的平衡點,不會花到太多時間。
一開始寫一定超多不會,超級正常,就先猜一下,順便培養一下猜題功力(我有整理我的猜題方式在最後面,大家可以參考),之後看詳解覺得重要的可以背起來,如果詳解的大大都說太偏、太難就不要管這題了。
系上的學霸同學有讀觀念生物化學(力大出版社),聽說可以讀到只錯一兩題,不過想必也花了不少時間,我自己選擇花這個時間救別科,如果時間很充裕的人可以參考(如果要念可以暑假開始念)。
看完了國考書,還有原文書;寫完近幾年考古,還有更舊的可以寫。
倒頭來,國考求的是「及格」,穩過就好,有些東西是未來執業也會用到的,有些則是專為了應付考試,自己決定好要讀什麼就好,沒讀到說不定根本不會考,抱持樂觀會讀的比較輕鬆。
很可能你前幾天剛看過的東西,今天寫題目又錯一大堆,這真的很正常,很多人都這樣,所以不要自暴自棄,覺得自己特別笨。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解法,大概看單字卡是最高效率的,考前每一科要平均的看,不要想說我已經很熟了,就專攻某幾科,這樣可能反而適得其反。
永遠都會有怪題目、難題目去刁難,尤其 113 年開始似乎各科都有加入新題庫,所以複習時遇到太難的題目切勿鑽牛角尖,基本題一定超過六成,就算只會基本題也一定會過。
說來籠統,但永遠都會有人比你好,當然也會有人比你差,所以跟別人比其實也不能代表什麼。像我自己就是好勝心很強的人,往往會因為別人進度超過我而不開心,但後來發現進度快也不代表什麼,最後考出來人人不同,只要你在正確的軌道上,自然就會達到終點,安排好自己的進度,慢慢前進吧。
閱讀到這裡,其實能提醒大家的事情已經差不多了,所以就回答一些常見、我之前遇過的問題。
不論再怎麼讀,最後都一定會有不會寫的,那究竟怎麼猜正確率比較高?
猜題主要還是生化、牙藥這類小科在猜,也只適用在你完全不會的時候,大科請給我讀熟。遇到真的不確定的,如果只剩二選一請依靠直覺寫答案,改來改去通常都會錯。
以下面這題生化來說,乍看之下完全沒看過,要怎麼選?
可以看到題幹跟 B 選項中都有 trypsin,這樣選的正確率蠻高的,看到題目先觀察專有名詞跟選項有沒有類似的。
例如「一定、必、只會、僅」這種,這種通常都是錯誤的。
以上方法都選不出來就選最長的。雖然聽起來很白痴,但最長的選項通常是答案,是為了讓敘述不模擬兩可才會比較長(這理由我自己想的),不過平均起來可以多對兩三題(僅限生化),其實還蠻厲害的。
為什麼猜 B,而不是別的選項,這也只是個人習慣,體感上感覺B對比較多(我沒有統計過選項)。要猜別的也可以,不過不要 ABCD 亂跳,這樣的正確率是最低的,等等都剛好錯過正確的就很慘。
照道理說每個選項出現的機率都是 25%,所以選好一個,然後只要完全不會就猜他,這樣還可以有 25% 期望值。
當然要,不論讀的怎樣,記得花時間去拜拜,最後多讀那半天不會多幾分的,出去拜拜走走也不錯。
我最後是決定去台中南屯的「文昌公廟」(地址:台中市南屯區文昌街100號)拜拜,那邊拜學測的人超級多,還有學測專用的文昌燈,實在是蠻酷的,感覺很靈驗。可以買點水果,帶考試通知書去,拜完就放在那邊,之後要記得去還願喔。
先說結論,考試可以戴耳塞,但我覺得不需要。
考前我還一直考場大家會按滑鼠很吵,想說準備一下耳塞,結果前一天帶著寫題目耳朵好痛,可能平常沒在戴的會不習慣。如果以前大考都沒在戴的不太需要,實際也不會很吵,真的要準備也行,但記得拿給監考老師檢查。
這問題我問過學長,他是說多數人是九折,也就是你平常模考(計時寫考古)100分,實際考試變90分,如果你要穩一點可以抓八折。以我的經驗而言,我覺得我實際考試的分數跟模考差不多,甚至更高一點,當然可能因為題目難易度不同等原因。
所以我覺得就抓九折(或是正負10分),但是指你完全沒看過的考古題目一次寫一整份(要計時)的成績的九折,而不是很熟的分章題目之類。
可以做一個類似下面的成績登記表格,可以登記題數,自動計算成績。下面是用 Notion 做的,不過可能用 Google Sheet 或 Excel 公式會更好打一些,大家可以做自己想要的模板試試看。
判斷通過公式:if(prop("牙醫學一")+prop("牙醫學二") >= 120, "✈️", "🙀")
註:表情符號可以自行設定
其實通過國考沒有想像中的難,但是要讀的東西很多,也需要長期抗戰,記得維持良好的習慣,維持規律的作息,保持好的精神,也不要因為考試就不跟男女朋友出去等,等等賠了夫人又折兵,也盡量不要生病、受傷,唸書已經夠累了。
準備過程中會很躁、心態炸裂,都很正常,但這正是國考最忌諱的,國考不會決定你未來的走向,頂多是一個門檻,而且是一個幾乎所有牙醫系學生都會過的門檻。
大概在倒數一個月左右,「誰三刷XX了!」「誰模考都90誒。」會每天充斥在耳邊。我想大家進來牙醫系前也是經過一番競爭,面對學測、分科、繁星,所有人都是你的敵人,是影響你考進牙醫系的阻礙。
但,對於國考,大家應該都是你的戰友,他考 90 並不影響你上榜,她三刷也不阻礙你一刷。他 90 那很好啊,有哪裡不會就去問他;她三刷也不錯啊,問她怎麼讀那麼快的。國考中,你要的是及格,是越高分越好,而不是贏過你周遭的人。如果你會焦慮就去讀書,如果你只是尋求安慰,那也給我去讀書。只要你夠認真,我想老天會給你相對應的回報。
其實,對於每個人而言,幾刷的定義都不同,他三刷說不定都沒真的記得,我聽過有人一週把口病唸完(加寫題目),像我大概唸了兩個月,我想我跟他經歷的過程絕對不同,從我的經驗來說,唸得慢絕對比較差。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區,既不會太快也不會太慢,
我們不必把自己的時區與他人相比,並要相信生命中的一切都有美好的安排。」
說了這麼多,其實沒有一次過真的沒關係,頂多就再考一次,況且通過國考絕對比你考進牙醫系容易,你之前都做到了,憑什麼現在不能。
為了寫出這篇,看了好多篇醫師國考心得,感覺他們真的太猛了,都真的有把知識讀進去,而我卻只是留在刷題。沒關係,總之有過就好,之後的事之後再煩惱,一山還有一山高,蘿蔔還有蘿蔔糕,大家就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