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家系列:UBER and FoodPanda如何透過支付來優化使用者體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結論:
  1. 沒有使用台灣大型收單的2合一服務=收單服務+收單行GW(gateway)。或是本地金流商(紅藍綠或其他新舊業者)+收單行
  2. 將授權與清算的工作拆開,極大化服務水準(不斷線與低延遲)、前後台效率與前台穩定性
  3. 集中交易量與營業額為籌碼,簽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合約,正式落地台灣市場(P牌早就落地了)
那用什麼?
國外金流處理商+本地收單行(僅作台灣清算角色)

先講台灣業者,各家大銀行,有人是積極擁抱與信誓旦旦一定可以簽到(從某些銀行全身名牌的業務出門眼睛是長在頭頂上的:「我們家是台灣最大與作最多大特店的收單」。有的銀行則是,抱歉,你正式落地合規再來談。有的金流供應商則是,你要什麼我都做給你,甚至有人開出多久免費。
舉個台灣淘寶為例,銀行為了接到生意,願意投資幫這家客戶單獨做一套GW,來滿足客戶各種規格與低延遲的服務水準要求。評估是NT$2千多萬,而且還出動董事長親自洽談。但是,最後還是沒簽到二合一的約,新客戶仍是使用國外單一供應商,但那家銀行至少還做到清算的生意。而後話來看,台灣淘寶被退出市場,銀行算是省了幾千萬的投資阿,無價!!!
這種指標性的品牌要落地台灣,主流大行都是積極的想娶到,之一是老闆可以有面子,之二看的不是手續費可以賺多少,是背後龐大的各種貸款與資金管理的交叉銷售。兩品牌的外送大軍超過2萬人+UBER司機等。手續費真的別想打平或是賺錢了,平均交易單價(ATS,Average Ticket Size)又低,日後又要求要支援無線刷卡機(一台成本NT$9k起,外送員3萬人好了,這個洞是NT$2.7億,光硬體投資)。說直白的,沒簽到,各家銀行真的是鬆了好大一口氣,單純做清算,樂得輕鬆,還是可以交叉銷售。反正現在提供營運的是唯一沒有發卡的業者,沒差。

架構

如下圖,這是台灣市場最基本的信用卡交易流程圖,可分為兩種模式
第一:收單行提供的二合一模式(GW+清算)
第二:交易處理商GW+收單清算拆開
本地交易處理商:91紅藍綠與其他新舊業者(91以外的開店平台不是交易處理商)
清算:收單行。但紅藍綠也可扮演代收付清算的角色,UBER跟熊貓交易量這麼大,老早就超過規定了,所以只能走銀行清算,但是交易處理還是可以走紅藍綠類的業者。
但,上述這種超多斷點的接法,就算免費,客人都不想要。
因為有預告斷線與不預告斷線,還有其他的內容,這樣的服務水準,讓品牌沒法提供好的使用者體驗。這些業者的交易筆數是天文數字的量(每家50M起,台灣最大電商還不到別人一家的一半。印證了那句「免費的,最貴」
若使用台灣業者的支付流程圖
品牌們遇到什麼挑戰
  • 支付流程斷點太多
  • 每秒可處理的交易不夠大。台灣最大的不過就300筆/秒,還要跟別的電商用戶搶這300筆。若要滿足客戶要求,對銀行來說要新投資。對客戶來說不夠大
  • 不斷線服務水準太差,最好的就是99.95%,而且銀行還要求把固定維運的時數扣掉,這樣分母分子同時變小(就是你常常收到簡訊或是email,通知你,電商或是銀行要在周日凌晨做系統升級,要暫停服務的溝通),導致要簽約第二家備援商。若全都是簽約二合一廠商,也是兩家,若非二合一廠商,可以自行排列有多少種組合。若要滿足客戶要求,對銀行來說要新投資。對客戶來說風險不可控與繁複作業
  • 太多人工手動模式與報表。再加上述的主要+備援商,光報表就讓客戶很頭大了。
  • 對銀行來說報表全部要重新客製,而且是半人工的自動化(對客戶是自動化,但是銀行內部是手動化),對銀行來說要新投資。對客戶來說低營運效率
  • 線下(對銀行來說要新投資):未來的線下投資,台灣2020年沒有疫情(跟國外比起來),人們根本沒在怕。而其他市場,經過COVID洗禮後,contactless已經是絕對。而無線刷卡機的成本破表。支援手機感應付款又需要全新一套系統,又變成上述那點一樣,對客戶來說是自動,但銀行後台來做線上線下整合。這不是「原生」一套系統。你可能會說,只要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不是嗎?但,貓的等級也分了很多種阿!!!不是嗎?
把上述這些新投資加起來,只有董事長能簽先賠本做
若沒有老董加持的銀行承辦人,提案就需要很有技巧與包裝

最後呢?

而兩大品牌最後簽約的國外交易處理商+台灣清算業者的模式。
如下圖,這種模式簡稱直連通道,可比較上下圖,可發現。交易授權少了很多節點(也稱之為斷點,若斷線時有可能就斷在某個節點上,那你公司就要倒大楣了)。
客戶要的是「原生」的線上線下整合,一隻API、一套系統、一套後台可以支援,品牌的新加坡總部可以不費力的管理多市場。
兩品牌落地台灣的支付流程圖

來說一下木已成舟的方向

為何說木已成舟,在2020年的COVID,全球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找出如何跟疫情共存的模式。而商務(Commerce)趨勢,經過COVID的催化,把消費者消費與完成交易的方式,老早徹底改變。台灣自2021年5月起才開始質變,晚了18個月。
而台灣經過2021年五月起的震撼教育,也即將把這條船刻好。
1.Contactless Payments非接觸式支付
消費者現在對衛生與安全的認知程度變得極高。非接觸式交易已經成為主流,不是未來或是即將!
你會說台灣有各種QR pay阿,日後國境開放,外國人不會下載本地錢包的。最直覺的方式就是拿出塑膠卡感應或是國際Pay感應手機,這些QR Pay或是國際Pay,綁定之一也是信用卡啊。
2.隨選電子商戶的體驗(on-demand)
消費者可以在他們想要的「場景」與「時間」完成商務交易,而隨之而來的就是支付。
所以這需要更快、更穩定與更方便的使用者體驗,這是整套流程中支付只是其中一環。當台灣賣家還習慣於定期停機或不定期斷線而換到備援廠商時
看看UBER跟熊貓使用的系統等級,就不難理解他們整套的模式真是以使用者為出發點。
3.線上與線下的界線早已不存在了
5/25號台灣第一家SaaS業者上櫃。OMO、O2O等,這些真的已經是老掉牙的名詞。而台灣廠商仍是無法真正提供「原生」的「整合支付」,如上文所說,事後整合反正可以達到就好,可以滿足客戶與上述的行銷包裝即可。
但,對國際品牌來說,這是Must have,也是國際品牌不願降低要求的原因之一。的確,現在都是可以提供線上下整合,但這樣的整合要花費多少工寫,寫死後,沒有彈性升級與無法規模化。
人家看的是多市場的營運,而不是僅有本地市場。
落地台灣市場的挑戰與解方

客戶的挑戰與解方:如最後一張圖片
免費的最貴
尤其今年在本島歷經疫情震撼教育,各大銀行應是很慶幸沒有接到這兩個國際品牌,因為這兩品牌客戶的井噴交易+台灣其他電商的交易也是井噴。銀行光應付傳統電商的交易就心驚膽跳了,根本沒有餘力來支應這兩大品牌。去年若簽給台灣的銀行,現在品牌就是被客人罵到臭頭。因為斷線塞車是全部一起斷。
又是後話:銀行就扮演清算角色真的樂得輕鬆。

資料來源:網路與業內訪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36內容數
金融、支付、商業、人生、娛樂、其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賣家的角度來看 持卡人拒付的4大分類與24種樣態 被盜刷是拒付的原因之一
結論: 行始7天鑑賞期的權利。退貨。 不要買僅有貨到付款的電商 請刷卡。無論是貨到刷卡或是先刷再送貨。 若是刷卡,除了鑑賞期退貨權力,而有多一層保障。 跟您的發卡銀行要求拒付,並說明:收到產品跟當初購買時的廣告完全不一樣。 貪小便宜、以為貨到付款就100%安全、現場打開檢查。都沒辦法
我們直接看MA的新聞稿,從裡面的關鍵字與背後的可能性(Implications) 為何MA要花850M買Ekata MA為何要買? MA看到的是「數位商務」是疫情後的不可逆而且是井噴的趨勢。數位商務中,信任是最基礎而且是最核心。舉個例子來說,台灣各業者與協會,不斷吹捧台灣賣家走出去賣給跨境的消
https://www.surveycake.com/s/OKGr2 https://www.surveycake.com/s/OKGr2
信用卡交易處理費是如何被分配? 賣家常常對說交易處理費很貴,希望透過這一系列分享,理解老工具:信用卡交易
COVID-19後的消費者行為演化: Digital-First mindset 這是台灣以外的市場過去18月的變化 台灣因為防禦的太好,過去18個月台灣的賣家"完全沒感覺" 路邊商務與電子商務(Curbside commerce and e-commerce) 208% 疫情期間,路邊商務的成長率
從賣家的角度來看 持卡人拒付的4大分類與24種樣態 被盜刷是拒付的原因之一
結論: 行始7天鑑賞期的權利。退貨。 不要買僅有貨到付款的電商 請刷卡。無論是貨到刷卡或是先刷再送貨。 若是刷卡,除了鑑賞期退貨權力,而有多一層保障。 跟您的發卡銀行要求拒付,並說明:收到產品跟當初購買時的廣告完全不一樣。 貪小便宜、以為貨到付款就100%安全、現場打開檢查。都沒辦法
我們直接看MA的新聞稿,從裡面的關鍵字與背後的可能性(Implications) 為何MA要花850M買Ekata MA為何要買? MA看到的是「數位商務」是疫情後的不可逆而且是井噴的趨勢。數位商務中,信任是最基礎而且是最核心。舉個例子來說,台灣各業者與協會,不斷吹捧台灣賣家走出去賣給跨境的消
https://www.surveycake.com/s/OKGr2 https://www.surveycake.com/s/OKGr2
信用卡交易處理費是如何被分配? 賣家常常對說交易處理費很貴,希望透過這一系列分享,理解老工具:信用卡交易
COVID-19後的消費者行為演化: Digital-First mindset 這是台灣以外的市場過去18月的變化 台灣因為防禦的太好,過去18個月台灣的賣家"完全沒感覺" 路邊商務與電子商務(Curbside commerce and e-commerce) 208% 疫情期間,路邊商務的成長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淘寶宣布,台灣時間8月2日起,只要滿99人民幣的訂單,將享免運費送至台灣,此舉勢必影響台灣本地電商市場。 但國與國間的跨境購物,可能涉及關稅,單次消費超過2000新台幣,或半年內超過6次購買將被課稅。 且購買淘寶商品時需註冊帳戶,必須選擇「中国台湾」為國籍,可能引發對國格的矮化爭議。
Thumbnail
Uber Eats 最近花大概 300 億台幣買下台灣的 foodpanda 業務 因為覺得這個新聞太有意思 我把這則英文新聞的「重點內容 + 英文用法解釋」整理在這篇文章給你 一邊聽故事的同時也可以學到很多跟「商業現象」有關的英文描述方式喔!
Thumbnail
近年來,外送平台在台灣蓬勃發展,Uber Eats和foodpanda兩大龍頭更是佔據了大半市占率。這項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熱議。不少人擔心,這會不會造成外送市場獨占,導致價格上漲、服務品質下降?其實,在經濟學中,獨占和寡占都是常見的市場型態。當一個市場只有一家或少數幾家企業時,這些企業就能夠控制一切
Thumbnail
「要被割韭菜啦~~~」這不是在講股票,而是這幾天許多台灣人(特別是外食族群)都在關心的新聞之一,就是Uber宣布以9億5000萬美元併購Delivery Hero旗下的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 許多台灣人都擔心這樣的併購有壟斷行為,也有人希望公平會能夠以「避免壟斷」來反對此筆併購。
Thumbnail
臺灣外送產業近日迎來一項重大併購,Uber Eats將以300多億臺幣併購foodpanda臺灣外送事業。這項交易預計於2025上半年完成,影響將如何呢?文章解析了可能的考量,以及對於外送市場的影響和未來趨勢。
Thumbnail
全聯是臺灣超市通路的龍頭,近年來超市與超商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全聯以突變的寄售方式創造了2000億營收,這種模式全世界獨有,廠商對於全聯又愛又恨。另外,全聯併購大潤發後對市場影響深遠,消費者是否真的得利?通路市場趨勢如何演變?
Thumbnail
專訪 Essencemediacom Client Lead鄒堅治、Lead of Strategy金佳諭 文/貳貳叄 圖/Essencemediacom提供   Uber Eats於2016年進入台灣市場,始終貫徹著品牌的核心精神——讓任何人、在任何時刻、都能輕鬆
台灣本地的行動支付做輸人家真的是有原因的。一家常去的麵包店,同時有台灣PAY與LINEPAY,以往都習慣用LINEPAY結帳,顯示付款碼給店員刷就完成交易。 今天心血來潮覺得偶爾用一下申請卻沒在用的台灣PAY,結果......
Thumbnail
2024年許多銀行對於小資族使用「免費」機場接送、貴賓室的權益幾乎都是大大縮減,權益門檻相對高,例如以前只要機票團費刷該卡80%可以使用,現在可能新增規定要達NT$10,000或NT$20,000以上才能使用「免費」的服務;同時,除了門檻提高之外,「一般卡別」幾乎是沒有「免費使用」的權益,都剩下銀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淘寶宣布,台灣時間8月2日起,只要滿99人民幣的訂單,將享免運費送至台灣,此舉勢必影響台灣本地電商市場。 但國與國間的跨境購物,可能涉及關稅,單次消費超過2000新台幣,或半年內超過6次購買將被課稅。 且購買淘寶商品時需註冊帳戶,必須選擇「中国台湾」為國籍,可能引發對國格的矮化爭議。
Thumbnail
Uber Eats 最近花大概 300 億台幣買下台灣的 foodpanda 業務 因為覺得這個新聞太有意思 我把這則英文新聞的「重點內容 + 英文用法解釋」整理在這篇文章給你 一邊聽故事的同時也可以學到很多跟「商業現象」有關的英文描述方式喔!
Thumbnail
近年來,外送平台在台灣蓬勃發展,Uber Eats和foodpanda兩大龍頭更是佔據了大半市占率。這項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熱議。不少人擔心,這會不會造成外送市場獨占,導致價格上漲、服務品質下降?其實,在經濟學中,獨占和寡占都是常見的市場型態。當一個市場只有一家或少數幾家企業時,這些企業就能夠控制一切
Thumbnail
「要被割韭菜啦~~~」這不是在講股票,而是這幾天許多台灣人(特別是外食族群)都在關心的新聞之一,就是Uber宣布以9億5000萬美元併購Delivery Hero旗下的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 許多台灣人都擔心這樣的併購有壟斷行為,也有人希望公平會能夠以「避免壟斷」來反對此筆併購。
Thumbnail
臺灣外送產業近日迎來一項重大併購,Uber Eats將以300多億臺幣併購foodpanda臺灣外送事業。這項交易預計於2025上半年完成,影響將如何呢?文章解析了可能的考量,以及對於外送市場的影響和未來趨勢。
Thumbnail
全聯是臺灣超市通路的龍頭,近年來超市與超商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全聯以突變的寄售方式創造了2000億營收,這種模式全世界獨有,廠商對於全聯又愛又恨。另外,全聯併購大潤發後對市場影響深遠,消費者是否真的得利?通路市場趨勢如何演變?
Thumbnail
專訪 Essencemediacom Client Lead鄒堅治、Lead of Strategy金佳諭 文/貳貳叄 圖/Essencemediacom提供   Uber Eats於2016年進入台灣市場,始終貫徹著品牌的核心精神——讓任何人、在任何時刻、都能輕鬆
台灣本地的行動支付做輸人家真的是有原因的。一家常去的麵包店,同時有台灣PAY與LINEPAY,以往都習慣用LINEPAY結帳,顯示付款碼給店員刷就完成交易。 今天心血來潮覺得偶爾用一下申請卻沒在用的台灣PAY,結果......
Thumbnail
2024年許多銀行對於小資族使用「免費」機場接送、貴賓室的權益幾乎都是大大縮減,權益門檻相對高,例如以前只要機票團費刷該卡80%可以使用,現在可能新增規定要達NT$10,000或NT$20,000以上才能使用「免費」的服務;同時,除了門檻提高之外,「一般卡別」幾乎是沒有「免費使用」的權益,都剩下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