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被「我」如何轉譯生活給我的訊息創造著,環境、遭遇、命運等像是中性的一張一張、無數的、看似有聲,其實「無聲」的相片,它們沒有為「我」帶來理解或解答,在心中在腦海中將其轉譯為自己能夠吸收的「訊息」的,是「我」。德菲爾神諭的內容無關於神,而是「認識你自己」。當下似乎並非當下本身,而是當下我如何轉譯生活帶給我的訊息,而個人所轉譯的內容,正在創造個人的實相,也終將成為了我的實相。這是自我的重要性,自我是國王,國王決定如何轉譯或創造生活中的訊息。現實可以不是由外在環境和境遇所強加於個人(但也可以是,不管怎麼樣自我都是「對」的),個人的現實是個人大腦或(內心?)轉譯給自己的內容,風險是,內容並不常更新,並很常是難找到取消選項的那種訂閱制。這很像是加拿大攝影師jeff wall的攝影概念,他安排場景以及構圖,並用捕捉「現實霎那」的相機拍下現實的那一刻,人們看見照片的瞬間,以為那是偶然的現實,但其實照片裡的現實是經由他的想像與策劃所呈現。我們的生命是如此,當下的現實生活並非偶然,現實一直是在每一個當下在我們的有意與無意裡所想像、解讀與策劃出來的創造呈現。個人的現實是個人大腦或(內心?)轉譯給自己的內容,風險是,內容並不常更新,並常常是難找到取消選項的那種訂閱制。(照片由網路上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