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見這本書時,
我對它的形狀無比驚喜——
一本細長的直式繪本。
翻開它時,你得把整本書往上掀,
就像在對抗地心引力。
🔸這個看似任性的設計其實暗藏玄機,
作家克拉斯・魏普朗克讓閱讀動作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讓讀者能體會鮭魚羅莎逆流而上的感受。
這種設計不僅打破傳統繪本的形式限制,
更創造出獨特的閱讀體驗。
按照慣例,先看封面,
鮮紅的鮭魚從19世紀風格的水流畫作中躍出,
(其實是一幅1920的畫作)
這個跨時代的視覺碰撞立即抓住眼光,
古典的波濤洶湧向下奔騰,
而看似俏皮的羅莎卻選擇往上游。
有趣的是,羅莎的表情並非英雄式的堅毅,
而是帶著一絲困惑、驚訝,甚至有點俏皮,
像是在說「我真的要這麼做嗎?」
這樣的表情設計在這個強調積極正向的時代,
其實是更貼近現實面的心理狀態,
這種誠實的表達方式,
反而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這也跳脫了傳統繪本對主角形象的刻板設定。
🔸開篇的場景平靜而微妙,
在淺藍水域中,羅莎安穩的漂浮著,
周圍點綴著緩緩上升的水泡。
但這樣的平靜很快就被打破——
她開始遇見各種水流,
筆直的水龍頭水柱,像極了規矩的生活常軌;
飛濺的運動汗水,充滿力量與生命力;
流動的眼淚,看似柔軟卻蘊含著情感⋯⋯
🔸每種水流都帶來不同的考驗,
也讓羅莎的游動方式不斷改變。
這種場景設計顯示作者對日常的深入觀察,
他將不同形式的「水」轉化為視覺符號,
創造出一個既具體又抽象的敘事空間。
每種水流都代表著特定的生活經驗,
但又不會讓這種象徵意味變得過於直白。
這種精妙的平衡,讓故事既保持詩意,又不失現實感。
🔸作者的色彩運用也極具匠心,
故事從平靜的淺藍開始,
經過充滿能量的深紅,遇上深沉的黑,
最後回到溫暖的色調。
羅莎的紅色在不同背景中,
時而突出、時而融入,創造出豐富的視覺層次。
更巧妙的是羅莎的姿態變化,
從最初略帶遲疑的蜷縮,
到後來自由自在的游動,
這一切的轉變完全只透過視覺呈現,
沒有一句多餘的解釋。
🔸在空間構圖上,每個場景都經過精心設計,
書中的水流設計,經常形成對角線構圖,
這讓讀者的視線自然而然,
隨著羅莎的游動方向移動。
作者善於利用留白和空間層次,
創造畫面的縱深感,
這種空間處理不僅增加視覺的豐富性,
更為故事發展提供充足的想像空間。
畫面中的每個元素都經過精心安排,
既敘述了當下的情節,
又為整體的敘事節奏做出貢獻。
🔸羅莎的故事雖然簡單,
但又帶著自己的特色。
一般來說,英雄故事往往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像是擊敗敵人、獲得寶藏或回到家鄉,
但羅莎的旅程不同。
她沒有對手,沒有終點,
甚至沒有明確的任務,
她只是在內心某種說不清的驅動力下,
選擇了離開熟悉的水域,開始逆流而上。
🔸這種敘事方式,讓人聯想到宮崎駿的動畫,
例如《神隱少女》或《魔女宅急便》。
這些故事沒有傳統的壞人,
主角面對的挑戰多半是來自內心的不安與世界的未知,
而真正的成長,
來自於他們如何在環境變化中,
找到自己的步調。
羅莎也是如此——她一開始猶豫不決,
後來在不同的水流中學習如何適應,
慢慢變得自在,甚至開始期待下一次的跳躍。
🔸從這個故事也得知,
勇氣從來不是突然擁有的,
(當然也不是梁靜茹給你的)
而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
或許我們每一次能做的有限,
但只要持續不懈,
等有一天意識到時,
自己已經比想像中更強大了。
羅莎的旅程沒有終點,這樣的開放式結局,
讓人感覺不到強迫性或教育性的教訓,
而是一種自然的啟發,
當我們習慣了挑戰,
就不會再害怕下一次的出發。
🔸這本書的魅力不只在於故事,
也在於閱讀的方式。
直向翻頁的設計,
讓讀者在翻頁的過程中,
實際體驗「向上」的感覺,
像是在跟著羅莎一起逆流而上。
勇敢不是一場比賽,也不是一次性的成就,
而是一種可以反覆練習的習慣。
只要願意再向前一步,
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最勇敢的自己」。
《最勇敢的鮭魚羅莎》
作者|克拉斯・魏普朗克
譯者|賴嘉綾
出版|小宇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