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同學會
Die Einladung
□ 作者|瑟巴斯提昂.費策克(Sebastian Fitzek)
□ 譯者|江鈺婷
□ 出版|商周出版(2025/02/08)
□ 連結|(紙本)讀冊、讀墨電子書
□ 簡介
在雪山上的高中同學會
雲霧小屋的八人中,只有一個人會活下來……
高中的瑪拉・霖德伯格兼職快遞員的工作時,在廢棄醫院內遭遇蒙面人襲擊。
經過多年手術與心理治療後,她的大腦也因此擁有極短時間內察覺異常及記憶的能力,而那時扭打過程中蒙面人不時發出咳嗽聲,成為唯一她可以緊抓的線索。
收到同學會邀請函的瑪拉以為只是一場簡單的聚會,一段放鬆身心的旅程。
但當她來到雪山小屋時,小屋內空無一人:房間還推放著行李箱、餐桌的刀叉還留有溫度、壁爐閃爍著火光,彷彿有人在進行一場拙劣的惡作劇。
直到當小屋內迴盪著熟悉的咳嗽聲,像惡魔般的口哨聲勾起記憶中的噩夢,
那個企圖在廢棄醫院裡殺死她的蒙面人又出現了……
※ 本文為試讀心得。謝謝商周出版提供試讀。
一個男人讓一名少女打扮成女兒的樣子,看著神似女兒的她,男人讚嘆不已。緊接著將兩人鎖在房裡,拿起利器。正當為少女無處可逃感到緊張時,男人竟是選擇自殘。除了自殘,他也說出自己的祕密。原來他對女兒有不正常的欲望,他害怕自己對女兒出手,只好把目標轉向跟女兒相似的少女們。瘋狂的自白與自殘,故事才開始就丟下了一枚震撼彈。
男人的死也導致家庭分崩離析,妻子與女兒瑪拉的關係變得微妙,這件事也導致來瑪拉在學校遭到排擠。更糟的是,即使父親過世,瑪拉仍覺得時時刻刻有人在窺探自己。
瑪拉打工時,意外在廢棄醫院遭到攻擊,動了好幾次手術才保住性命。但吊詭的是,當警方回到廢棄醫院,卻不見任何痕跡。瑪拉持續接受治療與心理諮商,因為對於周遭敏銳的觀察力,讓她被刑事組織延攬協助分析一些犯罪影片。後來長官說出瑪拉有臉孔辨識障礙,這正是她為何對於環境以及人總是觀察入微的原因。在收到同學會邀請函時,她曾困惑,畢竟在意外發生後幾乎和同學都沒有來往。但若照諮商建議,參加同學會或許對於她是有幫助的,於是她決定參加。
同學會的地點在山上小屋,山上天候狀況不佳,而山屋內卻找不到任何人,後來瑪拉被攻擊昏倒。再醒來時,同學們出現了,但卻對瑪拉懷有敵意。他們說了一些跟瑪拉認知不同的事情,每個人的說詞好像都對,但又互相矛盾,因為瑪拉的記憶確實不是那樣,到底是他們說謊,或是一切都是瑪拉的幻想?
眾人被困在大雪中的山中小屋,跟外界斷了聯繫,正是犯罪小說中最容易發生殺人事件的場景。而在眾人查探小屋時,驚訝發現與瑪拉高度關聯的房間,這讓大家對瑪拉感到更不信任,而瑪拉更是困惑,究竟是誰將他們聚集在此,又有什麼目的,大家口口聲聲說起當年,當年又發生什麼事呢?而這些會不會跟廢棄醫院的攻擊事件有關。
故事開頭即讓人感到驚悚震撼,而瑪拉後來的遭遇也讓人緊張不已。故事節奏緊湊,怪事一樁接一樁,絲毫不給人喘息的時間。而同學們指責的說詞以及醫生不只一次認為瑪拉聲稱被攻擊只是幻覺,也讓人對於瑪拉的說法產生動搖與懷疑。在眾人的互相指責中,當年的惡作劇真相呼之欲出。也許對他們來說只是惡作劇,卻造成了一連串悲劇,而在多年後仍無愧疚之心。隔了這麼多年,才有人想起因為一時興起,毀掉的不只瑪拉的家庭與人生,還有另一人的人生也因他們而崩壞。事件並未因同學會結束劃下句點,必須讀到最後才能知道真相。緊張刺激讓人捨不得放下,想一口氣讀到結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