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看到上一篇關於雄順的文章,私訊來問我,面對像這樣完全沒聽過的公司時,要怎麼樣快速的瞭解他們,然後再來決定是否要更深入的研究呢?
個人通常會先從網路下手,有些網站會整理這家公司的簡單介紹,然後也可以看一下公司的官網,上面會有公司建立的過程簡介,接著我會去看一下毛利率的變化,雖然每個產業的準則不太相同,不過值得研究的公司通常在毛利率上會有一些表現空間。
再來就是到『公開資訊觀測站』,可以先看近期的『股東會年報』,稍微讀一下營運概況這一段,會說明公司的產品整體產業的發展,到這邊差不多對一家公司就有了初步的瞭解了。
如果覺得這家公司有趣,想要再往下挖點東西,那我會先去看一下『公開說明書』,從裏面就可能讀到這家公司的產品組成和毛利率的說明,不過有些公司不會寫,然後對於有些掛牌很久的公司,資料已經失去參考性,另外增資目的的說明也是非常重要,如果是製造業,增資的目的是為了擴建產線,那麼就會有相關新增產能及未來可能的獲利評估,有了這些資料,甚至可以協助你對未來EPS做個推測,是十分重要的。
到這邊其實對這家公司應該就有了基本的認知,如果想要再追蹤下去,我就會開始整理下面這些資訊,寫成Memo筆記下來,做為日後觀察與追蹤的重點:
● 產品組成
特別是要標出哪些是毛利較高的產品(或說高於平均),之後如果發現這些高毛利產品有機會出現比較大幅的成長時,那麼毛利率會上揚,也會帶動市場評價。
● 市場規模/成長率/市佔率
通常在年報裏,公司會提到他們的產品的總市場規模有多大,有時也會引用一些產業報告內容,來跟股東們說明整體產業的成長性,而我們就能從這個數據裏去推敲未來可能的成長空間,但要注意的是,通常這個數據幾乎都是寫成長,還真的滿少公司會在年報裏寫產業逆風要進入衰退的,所以這個數字會有過於樂觀的狀況存在,因此在做評估時,還是要多方參考不同的數據較佳。
● 市佔率
市佔率會影響這家公司未來的成長空間,高市佔率的公司通常都是雄霸一方的產業龍頭,擁有市場上的訂價權,但也代表著未來成長的空間比較小,而市佔率小的公司則相反。
● 產品的銷售區域
在年報通常都會揭露公司上一個年度的產品銷售區域比例,比如說國內佔多少、亞洲、歐洲或是美洲佔多少,這邊會告訴你這家公司的主要客戶在哪。
● 大客戶是誰
年報裏通常不會寫出這家公司的最大客戶是誰,通常會用甲、乙、丙這種代號,但我們還是能從比例得到資訊,如果看到揭露時最大客戶佔比是十幾%,那代表這家公司的客戶比較分散,如果是佔比超過五十%,那就明顯是客戶集中型的企業,然後可以再配合Googel找尋是否有新聞提到大客戶的說明,就有機會能找出蜘絲馬跡。
● 現在的可能產能
在年報裏大多數的公司都會揭露上一個年度的產能及產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因為從這邊你可以去推算出公司未來還有多少的成長空間,
● 未來產業變化與可能動向
這邊可能就會加一些個人推測的方向在裏面,來源可能是法說會、年報等資訊,不過重點在日後的追蹤,前後比對這一段時間來,公司的說明是否成真,也檢視一下營運上有沒有往自己推測的方向走,有的話,就代表這家公司可能會投資人是比較能掌握的公司。
個人認為,其實投資就是從這些小細節開始,日積月累的做下筆記、記錄自己思考過的東西,這樣才能讓你在出現投資靈感與想法時,提供更快的思考路徑,如同武俠小說裏練功扎馬步一樣,應該要是一位認真投資人的日常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