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已經超過15年沒有前往東南亞旅行,之前去過泰國、柬埔寨,後來因為太常去日本,就漸漸沒再踏上這個與台灣關係其實算是很緊密的這些東南亞國家,比起東北亞的日本、韓國,台灣有許多東南亞的移工與移民,但我們對東南亞的認識其實真的很少很多。
當我跟友人說,我要帶家人去新加坡的時候,他們都覺得有點訝異,因為似乎是我不太會去的國家,畢竟新加坡給人的印象就是現代大城市,會覺得跟我們住的臺北可能差異不大,再加上新加坡又是極度資本化也威權專制的民主國家,國家年紀很新,文化面也不高,再加上新加坡幾乎就在赤道上,很熱,確實,以我自己的傾向,會讓人想去的意願真的不高。
所以當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去新加坡的時候,其實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因為我的兒子是鐵道迷,所以我們從小就會去鐵路交通與地鐵很發達的國家,新加坡恰巧就是,他是最接近赤道,地鐵、輕軌系統最發達的國家,新加坡也是目前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人均GDP是亞洲第一,也早已經取代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
當然,對我自己來說,我自己對馬來西亞更有興趣,畢竟馬來西亞是歷史很悠久,是非常古老的國家,也有著很豐富的自然環境,不論是自然、文化上,其實都更吸引我,而且馬來西亞的物價很低,玩起來更沒有負擔。不過因為交通先選了新加坡,我想之後再去馬來西亞應該更有感。前往新加坡前,看了幾本和新加坡有關的書(不是旅遊書),才知道,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關係,在歷史上與文化上,原來如此緊密,也是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來的,而新加坡目前所展現的多元文化種族與社會,以及那些多元的食物,也都與他們這兩百年來的變遷有很大的關係。
下面是幾本我去新加坡前所看的書,不全然和新加坡有直接關係,但都有連結。
1.馬來西亞 : 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 / 廖文輝 (這本對新加坡如何脫離馬來西亞有詳加的描述)
2.歷史的臍帶 : 東南亞建築與生活 /賴啟健 , 黃智煒 (看完這本到新加坡,對那裏的建築會有感)
3.不確定的國家 : 李光耀與新加坡 / 謝裕民 (看完其實對李光耀蠻佩服的)
4.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 : 從萊佛士爵士到李光耀,駕馭海洋的小城大國 / 約翰.培瑞(這本我還沒看完)
5.新加坡 = Singapore(修訂版) / 墨刻編輯部作 (新加坡的旅遊書我看了三本,我自己最喜歡這一本)
最近,我其實都會分享與新加坡旅行有關的事情,有趣的是,我們剛好去這幾天,臺北寒流,我們出發當天早上是12度,當天中午到新加坡已經30度,然後待在新加坡這幾天,京都、北陸、東北一帶都下起了大雪或暴雪,但我們每天在新加坡的氣溫,都是超過30度,真的是很難想像這樣的差距。
其實在還沒有去之前,我在做旅行功課的時候,我就發現自己對新加坡的理解太少,去了之後,雖然短短幾天,但是所受的文化衝擊真的頗大,也許是太常去日本了,日本的文化深度當然遠比新加坡深厚,但是文化也太單一,反而在新加坡幾天,那種文化衝突,還有多元化的食物與小販中心,真的令人印象太深刻。
接下來一陣子,我會分別對新加坡一些我自己最喜歡也最推薦的一些區域、食物、散步等路線來做介紹,我想很多喜歡日本治安好、交通便利、乾淨的朋友,新加坡這方面也是一樣的,但是文化、城市綠化、氣候、食物上的衝擊卻全然不同,非常值得一去。
照片為多次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的樟宜機場裡的星耀樟宜,把整座森林和瀑布搬了進來,非常誇張,光是從樟宜機場,就可以感受到這個國家是如何在彈丸之地去打造人們的想像,雖然很多地方都很人工沒錯,連植物綠化程度也很精心設計,但你還是會很佩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