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魚末世錄 第七章 大湖分哨(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第二節 戰爭與和平


「水放哪來著...喝光了?陳承,你看後面有沒有。」

「別管水了!我們以前不是跟人魚打仗嗎?」

洪傑鑽進廚房,繼續翻箱倒櫃找水,「你小時候在花蓮,不會有人想提;你後來到內湖,忙著學習跟搜刮,不知道也正常。

是時候該講當年了。」

陳承猛然想起人魚的聽力,連忙手指樓上,洪傑卻搖頭,手比OK後在空中寫字:講給她聽。

「我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和平時期,軍事對峙長達數十年。中國一直保留動用武力統一的選項,而我們除了組建國防之外,也與美國為首的太平洋各國,建立共防默契。

但這一切在人魚戰爭後變調。

人魚戰爭剛開始,海平面還沒上升,聯合國率領各國統一作戰。當時國際氛圍很重視人類大團結,小國家的利益往往擺在人類大義之後。中國作為西太平洋的總指揮,在對抗人魚上出錢出力,超額配合,來換取其他國家默認兩岸統一。

那時候人類節節勝利,每個國家在考慮如何瓜分戰後的領海,只有我們擔心會不會被登陸,畢竟澎湖外島都被中國接手了。

接著,海平面突然上升五十公尺,人類聯合海軍全軍覆沒,第二代海獸傾巢而出,人類方喪失制海權,中國再沒可能登陸台灣,所以擱置統一,與我們合作:我們負責據山堅守,消耗人魚在東亞的戰力,拖延她們進攻中國東南沿海的進度,為解放軍爭取時間。

我們很快就丟了東部的花東縱谷,和南部的嘉南平原,於此同時,全球各地節節敗退。

所以我們被遺棄了:

內遷日本和菲律賓國民的飛機,沒有降落台灣;

聯合國統籌給東亞戰區的軍火,沒有份額給非會員國;

人道救濟的糧食被中國扣下,因為他們人口多、需求大;

無論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在人人自危的國際社會裡,都沒有聲量。

最後,在新竹桃園淪陷的時候,解放軍在忙著支援北京戰線。

但也不能怪解放軍。

國家有義務保護人民,而解放軍的子彈,沒有一顆是用我們的納稅錢買的。


人魚清楚我們在國際社會的窘迫,趁機提出和平協議,但協議內容自主減少人口,非常荒唐。

弱者沒有談判的資格。

於是我們秘密遷都南投,在台北盆地賭上的所有物資人力,把人魚拖進持久戰。

我們成功了。

三次台北登陸戰,三場血戰,所有台灣人的犧牲,最終換到一份合理、有尊嚴的和平協議。

和平只有一個代價:其他人類國家的情資。」

「我們給了嗎?」陳承弱弱地問,但他猜的到答案。

「不給,我們就不會在這了。」洪傑說,「於是從2020年的聖誕節開始,台灣人表面敷衍抗戰,其實已經開始重建家園。

好景不常,人類本位主義份子,也就是以人類身分為傲,想殺光人魚的台灣人,他們竊取國家機密,揭露協議內容給國際社會。

一時間,台灣成為眾矢之的、全人類的叛徒、人人喊打的存在。

當時政府迫於國際壓力解散,由人類本位主義份子組成新政府,再次宣戰人魚。

但前政府團隊沒有坐以待斃,他們聯繫人魚,指揮她們秘密登陸南投,沒有傷害平民的情況下,屠殺新政府成員。

我們的首都在一個晚上淪陷,但中華民國名亡實存,前政府團隊原地復活,繼續主持大局。

然而,出賣其他國家是一回事,出賣自己人又是另一回事,很多台灣人不認可前政府聯合人魚推翻新政府,加上中央也沒有軍隊維持秩序,於是各地人民各自為政,各自競爭有限的糧食和物資,甚至爆發好幾場械鬥。

台灣再也沒出現公認的中央政府,台北的三大聚落也在這時候成立。

世界各地的人類還在抗戰時,我們已經在戰後拾荒了。


2024年,人魚退回海裡,從此不再出現,人類贏了。

我們想回到國際社會,但台灣的名聲太臭,聯合國發布第8572號決議案,定調中華民國滅亡於人魚王國入侵,由中國接收中華民國台灣,所有海內外的資產與領土。

接著中國解放軍空降台灣,我們沒有抵抗,他們也沒有浪費彈藥,評估完重建成本後,帶走所有理工科的人才,叫剩下的自力更生。

和平一年後,海獸戰爭突然打響。這回人魚沒有出現,只有變異的霸主級巨獸,數量成千上萬,一排排從海裡走到陸上。

人類在人魚戰爭堅守四年的沿海地帶,與沿海五十公里內所有地方,四周後全部放棄。

人類打輸海獸戰爭。

聯合國允許所有海島國家,向內陸國家借地發展。但中國政府以土地與燃料有限為理由,拒絕派遣飛機內遷台灣人,並對外聲稱台灣島遭海獸大規模入侵,已經沒有倖存者。

直到現在。


陳承,台灣和人魚有交戰的歷史,也有和人魚合作的經驗,即使我們有我們的苦衷,但事實就是事實。

我們遭到報應,被遺棄在四面環海的孤島上,沒有國家承認我們的存在。我們是全人類中,最沒有希望活下去的一批人。

如果人魚選擇跟哪一批人類接觸,確實我們最適合。


說了這麼多,連我都渴了,之前的水還有剩嗎?」

「沒有。」

「好吧,那我們帶她去三樓看看,如果她連水都幫不上忙,就不指望合作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魚公主背靠床頭中央,坐姿端正,身上披著淺藍色的棉紗,棉紗上淡淡的雲彩紋路,沒有遮掩,而是巧妙融合胸前的傷口,成為服裝的一部分,搭配淺灰色的棉被與床單,靜靜的她像一幅畫。 平民的住所,襯托出王室的氣質。
第四節 化工房 大義館位於大恩館的斜對面,是文化大學理工學院的所在,有完整的實驗設備與器材,由鑄造房與化工房兩單位......共享,說是共享,但陳承進入大廳的第一眼,就是一道高聳的牆,橫切大廳中間,把建築分隔成兩棟樓。 「當年戰爭炸壞很多教室,所以改建不少,」孫國行說,「但四年前可沒這道牆,
人魚公主背靠床頭中央,坐姿端正,身上披著淺藍色的棉紗,棉紗上淡淡的雲彩紋路,沒有遮掩,而是巧妙融合胸前的傷口,成為服裝的一部分,搭配淺灰色的棉被與床單,靜靜的她像一幅畫。 平民的住所,襯托出王室的氣質。
第四節 化工房 大義館位於大恩館的斜對面,是文化大學理工學院的所在,有完整的實驗設備與器材,由鑄造房與化工房兩單位......共享,說是共享,但陳承進入大廳的第一眼,就是一道高聳的牆,橫切大廳中間,把建築分隔成兩棟樓。 「當年戰爭炸壞很多教室,所以改建不少,」孫國行說,「但四年前可沒這道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粉喙海豚於遠方成群破浪時,不斷豚躍帶出的水花,讓起起伏伏的波瀾更為激湧,熱愛海洋的作家總將其形容為海水沸騰般的壯觀,李運喆也有類似的感受,但沒那麼詩意──較似一顆顆煮熟的、相繼浮出滾水的灰色水餃。
Thumbnail
潛游無方魚(情)相忘 相濡以沫人(愛)斷腸 水停之盛存自在 臨渴掘井自悚惶 *水停之盛語出莊子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初一彷彿畫軸漸漸攤開 霞光四射並且流瀉旋律 人生火焰即將燃燒殆盡 如同河水快要乾涸 基隆河出現河床 淡水河看見底層淤泥 大漢溪跟新店溪也都露出所有沉積物 百萬隻野鳥撿食魚蝦 大型機具挖掘數百年廢棄物 水流又澄澈見底 河面又映照白雲藍天
Thumbnail
天澄藍 水深闊 白雲悠悠看飛鳥 魚兒跳躍水花破 遊輪沐浴春光 單車沿河迎風 漂流木到眼中逍遙時 大白鷺忽然降落身旁
河流不斷流過瞳孔 季風持續梳開長髮 魚兒跳出水面 撲通彈進耳朵 倒影有水鳥拍翅半空中 自由在爪子跟鱗光之間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粉喙海豚於遠方成群破浪時,不斷豚躍帶出的水花,讓起起伏伏的波瀾更為激湧,熱愛海洋的作家總將其形容為海水沸騰般的壯觀,李運喆也有類似的感受,但沒那麼詩意──較似一顆顆煮熟的、相繼浮出滾水的灰色水餃。
Thumbnail
潛游無方魚(情)相忘 相濡以沫人(愛)斷腸 水停之盛存自在 臨渴掘井自悚惶 *水停之盛語出莊子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初一彷彿畫軸漸漸攤開 霞光四射並且流瀉旋律 人生火焰即將燃燒殆盡 如同河水快要乾涸 基隆河出現河床 淡水河看見底層淤泥 大漢溪跟新店溪也都露出所有沉積物 百萬隻野鳥撿食魚蝦 大型機具挖掘數百年廢棄物 水流又澄澈見底 河面又映照白雲藍天
Thumbnail
天澄藍 水深闊 白雲悠悠看飛鳥 魚兒跳躍水花破 遊輪沐浴春光 單車沿河迎風 漂流木到眼中逍遙時 大白鷺忽然降落身旁
河流不斷流過瞳孔 季風持續梳開長髮 魚兒跳出水面 撲通彈進耳朵 倒影有水鳥拍翅半空中 自由在爪子跟鱗光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