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健行新視野系列講座由One to Sweet 和拼圖戶外生活聯合策劃主辦,起心動念是希望透過世界各國的健行經驗,還有一些經營管理或是旅遊體驗的洞察,帶給臺灣民眾更多元的視野,提升對於戶外健行生活的不同想像。
海外健行新視野-南韓引路人建忠與聽眾大合影。(黃思維攝影)
走訪韓國智異山環山路,松樹是沿路常見的風景。「韓國人特別愛紅松,還特別為紅松撰文成書」建忠分享道。(周聖心攝影)
本職為公務人員的建忠,觀察到南韓的山林場域主管機關與臺灣大同小異,主要為國家公園署和山林廳(相當於臺灣的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兩個單位涇渭分明,平日井水不犯河水;如同臺灣,國家公園以保育為目的,對於遊憩觀光的管理規範較山林廳更為嚴格,因此在地社區更喜歡可以創造較多經濟收益,由山林廳建置的步道系統(下圖紅色方巾的藍色路線圖)。
登山口附近店家販售的頭巾,每條費用約台幣100元左右。紅色為山林廳行政管轄範圍,綠色為智異山國家公園。建忠笑說可以直接當離線地圖使用。(黃思維攝影)
熱衷於用地圖記錄生活的建忠,這次到南韓考察,赫然發現由於國安的關係,Google Maps的導航功能在南韓是無效的,在城市之間穿梭,民眾需要下載南韓自建的APP作為交通規劃動線參考;而在山區行動,沒有等高線、山徑等資訊的Google Maps本來就毫無用武之地,建忠建議可以先在臺灣下載山林日誌(iOS)、蛙弟(Andorid)、綠野遊蹤(Andorid)等國人自製的APP,然後再從軟體內下載南韓的離線地圖,方才是規劃海外健行的首要安全步驟。
建忠分享離線地圖在生活、職場上的各種靈活運用。(黃思維攝影)
韓國是一個健行文化興盛的國家:大都市交通路網四通八達,民眾可以方便抵達郊山的登山口,而登山口周遭也有許多販售登山裝備的店家,如果在起登前發現忘了帶登山杖,或是需要臨時添購一件衣服等等,都可以快速補給。建忠這次出國前在網路查找相關資料,卻發現雖然網路上有許多南韓相關的遊記分享,但是戶外健行的資訊或是步道軌跡檔的資料卻是相當匱乏;另外由於語言的隔閡,即便南韓政府的資料建置的相當完整,但是我們往往會因為不知道要怎麼下關鍵字而難以找到實用的資訊,十分的可惜。因此在這次的考察行程中,建忠不僅盡其所能地使用離線地圖記錄每一條步道的軌跡檔,為步道上每一個設施、布條拍照打點位;也善用Google翻譯的圖像功能,現場拍照翻譯,若還是不懂就把握機會詢問身旁會韓語的夥伴,在他勤奮的紀錄與考察下,帶回來許多珍貴第一手的見聞與洞察。
智異山國家公園步道上的救援樁。(黃思維攝影)
在臺灣推動山徑簡易防迷牌誌的建忠,對於步道設施上面的編號與資訊特別的敏感,他尤其好奇在無法使用Google Maps的南韓要如何溝通點位座標。以上圖為例,木樁上密密麻麻的資訊,有些或可揣測其意,但有些需要專業背景方能解惑。例如現場就有民眾問道「24-02」的意思。建忠答覆其實這是第24條步道上所設置的第2支救援樁的意思;但需要特別留意的是,山林廳會在重要的節點或是主要岔路口設置救援樁,因此救援樁與救援樁之間並不是等距離設置,所以無法當作里程樁所使用。此外,另一組神秘的數字「0162-0042」則是讓建忠這樣的山林職人也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在當地陪同人員的說明下,才知道這是韓國獨有的地理座標系統網格編號,其誤差約是10公尺左右,就實用度來說,並不如現今全世界通用的GPS座標系統。
然而,同樣是步道設施,建忠觀察到在地很少大型、木造的材質,取而代之的是宣導的布條旗幟,他推測可能是因為冬季下雪的關係容易壓垮設施造成損壞,而布條攜帶方便替換容易,對於巡護的山林護管員來說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只是有趣的是,韓國在所有非主要路徑的叉路,包含溪流、小徑、山溝等等,全部掛上禁止進入的旗幟,若擅闖的話將會面臨10萬到30萬韓元的罰鍰,這和臺灣民間團體在郊山開闢、維護山徑的民情大異其趣。此外,南韓山徑上有一個和臺灣相似的風景,就是在樹枝上綁滿布條。但是,布條上印刷的內容,不是各協會登山隊伍的Logo,而是山下旅館的連絡資訊和廣告,南韓的山友無奈地說這也算是民情很難禁止。
對於建忠而言,這次最令他大開眼界的是南韓在步道分級、監測、維護的科學管理與系統建置,而這些手冊都放在網路上作為開放資料供民眾下載;此外,智異山環山路手作步道工法品質之高,國際觀光推展之積極等,都是值得我們參考的地方。
令建忠驚歎不已的南韓手作步道的高水準。(陳建忠攝影)
實用資訊
南韓山林廳開放數據下載。(截圖自官方網頁-google中文翻譯)
看完了引路人建忠的分享,下次去南韓,可以嘗試規劃戶外健行路線,走入自然、鄉間,漫遊在地人文風土。
報名連結: https://www.accupass.com/go/Walks
日本北阿爾卑斯山區的魅力廣為人知,擁有各式登山健行路線,從適合新手的入門級步道到充滿挑戰的困難路線。不僅登山路線四通八達、充滿變化,更有深入山區的祕境,讓登山者盡情探索。這片山域壯麗的自然風光不在話下,更吸引人的是承載著豐富的登山文化和多樣的自然體驗。正如小說《冰壁》中細膩描繪的山岳場景與登山者心境,讓人無法抵擋北阿爾卑斯山的魅力。除了登山健行享受自然風光外,北阿爾卑斯山區的山屋同樣讓人著迷。這些山屋不僅是單純提供庇護的空間,更是擁有自己的歷史與故事,成為登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山屋因為各自傳統及所處環境,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與服務特色。除了住宿之外,同時能感受山屋所提供自然、歷史與登山者的深刻連結,體驗山屋魅力成為登山樂趣的重要一環。
引路人:陳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