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生死思辨 EP42|龍德上師:三律儀戒分開守護極為重要|小乘別解脫戒、大乘菩薩戒、金剛密乘三昧耶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往收聽:https://bit.ly/3WMeQ09

八種支分戒:

一、未得灌頂與不具足誓言者依止相續未成熟的明妃。

二、薈供等時金剛道友之間雖無害心,但以身語相互諍論、毆打,發生口角。

三、未依儀軌僅僅以自己的風力從不具足續部中所說之法相的一般明妃處取甘露。

四、對於堪為法器並具希求心的弟子,因吝嗇祕訣而不傳講密法。

五、具足信心並希求法義的弟子請教法義,不予以正面回答,反而講些其他的法門。

六、在誹謗密宗見行的真實聲聞或者尋思者當中居住滿七日。

七、不具備密宗瑜伽真如智慧而自我標榜為持密金剛持。

八、對於不能堪為講竅訣法器而想求法的人,在非時傳講甚深赤裸覺性之義。

如果犯了以上的戒律而不懺悔,將會墮入金剛大地獄;倘若懺悔舊罪、防止新犯(懺戒),則將可迅速獲得佛果。雖然三種戒律全部都受持,如果其中一分學處也沒有守護,僅是精進地懺悔,那只不過不會招感破戒的嚴重果報而已。可是,以受戒的果報必將脫離輪迴之處,卻沒有迅速獲得解脫的希望。僅僅獲得了灌頂並不能承擔得起違犯別解脫戒和菩薩戒的罪過;如果灌頂後,自己的誓言都不清淨,怎麼能救護(承擔)後面的墮罪呢?當然,從本體上來說三種戒律可以轉依,但並非是指初學者相續中細微單一個佛制罪而言,以上的三戒全部合為一體,這些要點也是很難以理解的。因此,三戒分開守護極為重要,對於三種戒律應當像飼養馬牛羊三種牲畜一樣分別護持,需要根據自相續的煩惱分別念分別加以對治,若違犯了必須依各自的儀軌懺悔。現在我們以極度強烈的懺悔心來祈請怙主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們加持,令我們懺淨以往所造的此類罪業能夠清淨。

——《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本集內容可見:《佛王誓約》第236-238頁。

raw-image


▰▰▰▰▰▰▰▰▰▰▰▰
【觀音山 龍德上師】
殊勝傳承|https://www.fazang.org/guru
YouTube頻道訂閱 | https://www.youtube.com/@LungDuRinpoche
TikTok關注成為粉絲| https://www.tiktok.com/@lungdurinpoche
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ungDuRinpoche
X(Twitter)跟隨| https://x.com/LungDuRinpoche

avatar-img
27會員
2.6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一個佃農長工生一個小孩叫李福。李福14歲,有一天晚上半夢半醒看到天上開了一個洞,來兩個穿著天冠的天神拿著卷宗。天神指著李福說:「這是苦命的好人,貧苦一生功名無望。名字取得有一個『福』,還是沒福。」很多人都說要取名、改名,有的時候取名字要自己本命上有福德,再加上好名字就會加成。
《佛說大阿彌陀經》中宣說,造作捨法罪及五無間罪的人,將不得往生西方極樂剎土。犯下以上二種罪業的人,在罪業懺悔清淨之前,是無法往生極樂世界的!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臺中五戒弟子翁同修,幾年前宗祠重新做一塊新的大牌位,在世父母的名字都先刻上去,暫時用紅紙遮貼住,若百年往生就把紅紙撕掉......」這是你們那裡的習俗,我不鼓勵人沒有死就先刻在祖先牌位上。你說:「現在父親還健在,但是以家族拜祖先的習慣都拜葷食,所以你擔心萬一父親百年之後也變成祖先了,他也要接受
🎧前往收聽:https://bit.ly/4jFSoQj《心匙》教法內容 ▣ 第二十一偈頌 衣帽家當散四方,無一剩餘終將臨。 獨往中有險關道,淒慘惆悵終將臨。 本集影音版:觀音山 龍德上師YouTube https://youtu.be/ydGnPmo2Ujc
讓各位參考、知道標準的「三皈依」。一生受此一次「三皈依」就成立了,後續的修持很重要。如何常保自己的皈依信念,發心不退,也是更重要的事情。有的人皈依,好像來參加一個儀式,皈依了以後沒有皈依的行持。就好像世俗人很多草率婚姻,有的婚禮在教堂,有的婚禮是傳統的迎娶,風俗民情不同,有儀式結果它最重要的核心。
佛陀說偈言:「若人壽百歲,勤事天下神,象馬用祭祀,不如行一慈。」「若人壽百歲,勤事天下神。」如果人壽能夠活一百歲,非常勤勞地來供奉承事天下的神祇。「象馬用祭祀,不如行一慈。」拿大象、牛、馬、豬牲畜,殺牠來作祭祀,不如行一件慈悲的事情,來得有功德。
有一個佃農長工生一個小孩叫李福。李福14歲,有一天晚上半夢半醒看到天上開了一個洞,來兩個穿著天冠的天神拿著卷宗。天神指著李福說:「這是苦命的好人,貧苦一生功名無望。名字取得有一個『福』,還是沒福。」很多人都說要取名、改名,有的時候取名字要自己本命上有福德,再加上好名字就會加成。
《佛說大阿彌陀經》中宣說,造作捨法罪及五無間罪的人,將不得往生西方極樂剎土。犯下以上二種罪業的人,在罪業懺悔清淨之前,是無法往生極樂世界的!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臺中五戒弟子翁同修,幾年前宗祠重新做一塊新的大牌位,在世父母的名字都先刻上去,暫時用紅紙遮貼住,若百年往生就把紅紙撕掉......」這是你們那裡的習俗,我不鼓勵人沒有死就先刻在祖先牌位上。你說:「現在父親還健在,但是以家族拜祖先的習慣都拜葷食,所以你擔心萬一父親百年之後也變成祖先了,他也要接受
🎧前往收聽:https://bit.ly/4jFSoQj《心匙》教法內容 ▣ 第二十一偈頌 衣帽家當散四方,無一剩餘終將臨。 獨往中有險關道,淒慘惆悵終將臨。 本集影音版:觀音山 龍德上師YouTube https://youtu.be/ydGnPmo2Ujc
讓各位參考、知道標準的「三皈依」。一生受此一次「三皈依」就成立了,後續的修持很重要。如何常保自己的皈依信念,發心不退,也是更重要的事情。有的人皈依,好像來參加一個儀式,皈依了以後沒有皈依的行持。就好像世俗人很多草率婚姻,有的婚禮在教堂,有的婚禮是傳統的迎娶,風俗民情不同,有儀式結果它最重要的核心。
佛陀說偈言:「若人壽百歲,勤事天下神,象馬用祭祀,不如行一慈。」「若人壽百歲,勤事天下神。」如果人壽能夠活一百歲,非常勤勞地來供奉承事天下的神祇。「象馬用祭祀,不如行一慈。」拿大象、牛、馬、豬牲畜,殺牠來作祭祀,不如行一件慈悲的事情,來得有功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龍德上師佛王誓約🎧前往收聽:Podcast 生死思辨。在輪迴中流轉,永遠是苦多於樂,應當把握時間勤修佛法、斷惡修善,上供下施,努力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供養吉祥八瑞物,如法觀想供養,佛菩薩必定慈悲攝受!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是一樣的。有的人常常在正式受密宗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的三皈依,有一個緩衝,有一個環境。受了三皈依,自己的根基根本不成熟,卻爭著、吵著說...
Thumbnail
在這個末法濁惡的時期能夠清淨持戒是非常重要的。遇到盜匪虐待他、汙辱他,把他壓在地下,拿刀威脅要取他的性命,盜匪說:「除非你捨棄你的信仰,不做三皈依的佛弟子,我們就饒你一條命。」這個時候,心還是保持著那一個淨念初心:「我一生中都沒有講過對三寶不敬的話,更何況我會去做呢?我連講都沒講過...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龍德上師佛王誓約🎧前往收聽:Podcast 生死思辨。在輪迴中流轉,永遠是苦多於樂,應當把握時間勤修佛法、斷惡修善,上供下施,努力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供養吉祥八瑞物,如法觀想供養,佛菩薩必定慈悲攝受!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是一樣的。有的人常常在正式受密宗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的三皈依,有一個緩衝,有一個環境。受了三皈依,自己的根基根本不成熟,卻爭著、吵著說...
Thumbnail
在這個末法濁惡的時期能夠清淨持戒是非常重要的。遇到盜匪虐待他、汙辱他,把他壓在地下,拿刀威脅要取他的性命,盜匪說:「除非你捨棄你的信仰,不做三皈依的佛弟子,我們就饒你一條命。」這個時候,心還是保持著那一個淨念初心:「我一生中都沒有講過對三寶不敬的話,更何況我會去做呢?我連講都沒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