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端》是一部改編自晉江文學祈禱君小說的影視作品,在2022年首播便掀起熱議,以豆瓣8.2分的成績成為「無限流」類型的代表作。
本劇將循環穿越與密室逃脫相結合,並透過細膩的角色成長與社會議題探討,展現不同於傳統穿越劇的深度。

一、敘事結構:無限流與時間迴圈
1. 無限循環的戲劇性
- 本劇運用時間迴圈+密室逃脫的設計,使劇情具備極高的懸疑性。
- 主角每一次死亡後重啟,推動故事發展,形成「試錯-改變-推進」的模式。
2. 事件觸發機制
- 公車爆炸作為核心衝突點:主角們需要破解兇手動機與行動邏輯。
- 角色選擇影響劇情發展:每一次改變都帶來不同結果,使敘事層層遞進。
二、角色成長與情感弧光
1. 角色對比與轉變
- 肖鶴雲(白敬亭)
- 從被動的NPC 到 主動的玩家本家。
- 初入循環時,他充滿恐懼,甚至試圖逃避。
- 隨著劇情推進,他的心態轉變為積極尋找真相,完成角色的英雄旅程。
- 李詩情(趙今麥)
- 她是最早意識到循環並嘗試改變的人。
- 從個體奮鬥轉向團隊合作,形成角色的成長弧光。
2. 角色弧光(Character Arc)
- 肖鶴雲的成長軌跡:從「怕死有錯嗎?」到「沒有什麼比從容赴死更難」。
- 李詩情的心理變化:從「我要逃出去」到「我要拯救大家」。
三、戲劇張力與懸疑推進
1. 角色間的衝突與合作
- 主角與配角的交錯發展:每個乘客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次循環都增加新的細節。
- 敵對與聯盟的變化:主角與警察、乘客的關係隨著循環改變,使敘事充滿變數。
2. 反轉與敘事驅動
- 循環設計帶來的懸疑感:每次復活後都帶來新的線索,使觀眾參與推理。
- 劇情的層層遞進:角色的行動與推理驅動劇情,而非單純依賴巧合。
四、社會議題與角色塑造
1. 社會縮影:公車上的乘客群像
- 各個角色代表不同的社會階層與價值觀,形成一場縮小版的社會實驗。
- 透過衝突與互動,展現當代人面對困境的不同選擇。
2. 角色塑造的完整性
- 每位乘客都有完整的背景故事,使他們的選擇合乎邏輯。
- 角色的成長與選擇推動劇情,而非僅作為劇情發展的工具。
五、總結
《開端》不僅是一部燒腦的懸疑劇,更是一場關於人性、選擇與命運的探討。與其他無限流劇集的不同之處:
✅以角色成長為核心,而非單純的生存遊戲。
✅社會議題的探討,使敘事更加深刻與現實感。
✅非單線敘事,透過循環與變數增加故事層次。
死亡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在重複的時間裡,選擇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