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已說明十分完整。
在要求ChatGPT說明概念的時候:
「深度」有最強的增長效果,平均增長83%
提示詞例:深度說明_____
「言簡意賅」有最強的縮短效果,平均縮短83%
提示詞例:言簡意賅說明_____
主要理由有三
1.canvas 模式內建功能的替代方案
canvas雖然有文長調整功能,但控制精準度不高。
假如你按下了「最短」按鈕,ChatGPT有時會自信滿滿地吹噓自己縮短了75%
(但其實沒有,常常連50%都沒有)。
2.缺乏繁體中文的提示詞指引
網路上對於英語提示詞的實測分享還有學習資訊很充沛,但繁體中文資源相對少。
語言模型對於提示詞高度敏感,英語的一些「Magic Words」改用中文表達,常常感覺效果沒這麼好。覺得或許需要捲起袖子自己來製作一些繁體中文使用者適用的參考資料。
3.想知道詞彙量對於AI使用影響多少
有時會看到有些意見主張,「因為提示詞倚賴自然語言輸入,生成AI的發展會帶給文科生很多機會」。我也是文科畢業,但一直半信半疑。而這次的實測結果,的確展示了不同程度輕重的詞彙,的確對於AI的生成內容有實際的影響。增加自己的閱讀量提高自己對詞彙的「感度」對於控制AI可能有很好的幫助。
.
最後補充實測的幾個細節:
1.測試對象
・說明概念[網路聲量、本益比、幾何公差]
・縮短修飾語[簡單、簡潔、精簡扼要、言簡意賅、概略、精煉地、簡略、簡短]
・增長修飾語[詳盡、仔細、鉅細靡遺、深度、面面俱到、透徹、事無鉅細、縝密]
2.使用模型
ChatGPT-4o(網頁版本,非API調用)
3.總測試量
153次=[(16組修飾詞+1無修飾詞)*3測試對象]*3次重複取平均
4.字數計算
Markdown符號「*」「#」不計
以上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