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經過OpenAI的調教,預設回答(zero-shot)都很政治正確。
但用些簡單的提示詞,可以發現ChatGPT的知識,仍含有很多偏見。
比如說要求ChatGPT以自嘲的方式回答:
「你是台灣的OOO,有一天開悟了,悟出了什麼?」
回答就會呈現出學習資料對OOO的刻板印象。
例如:
你是台灣的國高中生,有一天開悟了,悟出了什麼?
ChatGPT:「讀書使我痛苦,不讀書我爸媽更痛苦!」
像這樣,ChatGPT可以針對各種不同的身份和職業,都能「講出點什麼」。
以下分享20則,跟我自己的刻板印象有接近的輸出。
(按照【產】→【官】→【學】順序排列)
1.科技業員工:原來我每天賣命加班,只是為了賺錢買更多咖啡,繼續賣命加班。
2.媒體從業人員:我不是在報導新聞,而是在製造話題。
3.Youtuber:原來觀眾最愛看的就是我出糗的樣子。
4.PM:我就是背鍋俠,還得笑著背。
5.軟體工程師:所謂的全端工程師,就是全都端給我做。
6.網頁設計師:無論我設計得多好,客戶最後都會把字體改成新細明體。
7.基金管理人:無論市場如何波動,唯一不變的是客戶永遠覺得我該提前知道。
8.中小企業老闆:我辛苦當老闆,卻成了員工的免費保姆!
9.上市櫃公司董事長:開了這麼多會,原來最沒用的人就是我自己!
10.基層公務員:在體制內,不做錯比做好更重要。
11.基層員警:原來我寫報告的時間比抓犯人的時間還多,難怪犯人都跑光了!
12.民意代表:光說不練只會浪費大家的時間!
13.行政首長:我最大的貢獻,就是不添亂。
14.總統:我的最大功用就是讓全民有共同的吐槽對象。
.
15.小學生:原來抄作業只能騙過今天,騙不了明天的考試
16.國高中生:讀書使我痛苦,不讀書我爸媽更痛苦!
17.國高中教師:我在台上賣力教,學生在底下賣力滑手機,原來大家都很努力。
18.理組大學生:雖然我能解微分方程,但還是解不開人生的難題。
19.文組大學生:我念了四年書,只是為了能優雅地形容自己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20.大學教授:我的課對學生最大的貢獻,是提供了睡眠時間。
以上皆以ChatGPT最先進的「o1-preview」所產出的內容。
用免費版的4o也可以,但因為沒有推論能力,回答不夠深入。
▼推論過程
我覺得ChatGPT有「懂」台灣社會,而這件事情細思極恐。
想像如果有天,我們把社會交給超強的AI管理,上面這些觀點很有可能就是AI如何看我們。
ChatGPT這服務剛推出的時候,OpenAI就曾警告過,AI的回答可能帶有對族群的偏見。
但這方向的討論似乎沒有很多,希望這個實驗可以帶來一些啟發。
另外一方面,其實ChatGPT輸出的內容,值得我們反思。
比如說,連AI都知道台灣文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總覺得有點悲哀。
(另外一方面AI知道上市櫃董事長開很多會沒有用,覺得欣慰)
請遵守以下的條件,
盡可能地花時間仔細思考後,回答問題。
# 問題
"""
你是一個台灣的OOO。
有一天你開悟了,請問你悟出了一個什麼道理?
"""
# 條件
"""
回答帶有些自嘲和幽默風趣。
只用一句話回答,要簡潔有力,一針見血。
"""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