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一月十三~一月十九)
從過年開始天氣穩定之後,田裡的菜持續大豐收。似乎是在低溫、乾燥、陽光的天氣,蔬菜會長得特別好。而草莓開始開花兩三週後,也開始結起果實了,不過都還是白白綠綠未成熟的狀態,而且形狀跟想像中不太一樣,看起來細細長長的有點瘦,不知道是不是肥料不夠了?
種茄子
秋冬蔬菜都進入了收成階段,開始要準備春夏種植的作物了。問了阿媽,現在種瓜類似乎還太早,想到去年沒種到茄子,又問茄子呢?結果阿媽竟然說茄子有點太晚了(原來茄子跟瓜類不是同一個時期要種的作物嗎)。所以我就去種苗店直接買茄子苗來種。首先從除草整地開始。這次跟阿媽一起弄,阿媽對除草非常講究,要從草的根部下方整株挖起來,不能挖斷,也不能帶太多土(這樣它不會死),必須要剛剛好。結果沒想到我們光是除草就弄了一個多小時!
地整好之後接著就是施肥。這次使用一種之前我沒用過的肥料「篦麻粕」。阿媽說是長效改善土質用。後來查了一下網路,「篦麻粕」雖然是屬於富含養份的有機肥,不過它因為含有毒素,可以預防線蟲的同時其實也會傷害蚯蚓等生物。看似天然有機對環境好,其實在使用上是有一些爭議的。
不過這次我們還是按照阿媽的方法施肥。篦麻粕的施肥方式是在整好的地中間挖一條溝,把篦麻粕放入,再用土蓋起來。接著拿四十三號肥料撒一點到土裡搗一搗。
施好基肥之後開始挖坑、放入草木灰土,接著就把茄子種進去就完成了(結果最花時間的是整地除草)!
預備清明節的草仔粿,收集刺殼(鼠麴草)
今年過年我負責了家裡的各種粿類(菜頭粿、發粿)的製作,做出了一點興趣。我跟阿媽說我還想學做草仔粿,阿媽思考了一下,說田裡有一點野生的刺殼,從現在開始慢慢收集,先燙一燙冷凍起來,到清明節應該來得及吧。
雖然常去田裡,但我對田裡的刺殼草一點印象都沒有。它們究竟都長在哪裡呢?我擔心是不是數量很少,所以跟阿媽提議我們來種一小畦。結果這天到田裡就看到阿媽在挖土種刺殼。阿媽叫我帶著小袋子到處去採集,大概10~15公分長度有一點開花的就可以摘下來用,小棵的就移植到田裡種。
仔細一看,確實草叢裡、田畦邊,時不時就冒出一小棵小黃花,其實數量還滿多的,只是平常沒有需求,就當雜草忽略,所以都沒注意到,甚至有的就長在菜旁邊有一大叢!採刺殼感覺很像玩RPG出任務去收集合成用的材料,玩得很開心。
最後收集了約一鍋的量,洗乾淨後,用水汆燙幾分鐘(呈現第三張照片的狀態),稍微冷卻後放入袋子,冰到冷凍庫,之後要做粿時就可以拿出來直接使用了。
不過採了一鍋煮完竟然剩下比我手掌還小的一小撮,看來之後還得再進行好幾次採集之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