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農週記】2025年2月的第2週:種茄子/預備清明節的草仔粿用!收集刺殼(鼠麴草)

【務農週記】2025年2月的第2週:種茄子/預備清明節的草仔粿用!收集刺殼(鼠麴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農曆一月十三~一月十九)

從過年開始天氣穩定之後,田裡的菜持續大豐收。似乎是在低溫、乾燥、陽光的天氣,蔬菜會長得特別好。而草莓開始開花兩三週後,也開始結起果實了,不過都還是白白綠綠未成熟的狀態,而且形狀跟想像中不太一樣,看起來細細長長的有點瘦,不知道是不是肥料不夠了?

raw-image

種茄子

秋冬蔬菜都進入了收成階段,開始要準備春夏種植的作物了。問了阿媽,現在種瓜類似乎還太早,想到去年沒種到茄子,又問茄子呢?結果阿媽竟然說茄子有點太晚了(原來茄子跟瓜類不是同一個時期要種的作物嗎)。所以我就去種苗店直接買茄子苗來種。

首先從除草整地開始。這次跟阿媽一起弄,阿媽對除草非常講究,要從草的根部下方整株挖起來,不能挖斷,也不能帶太多土(這樣它不會死),必須要剛剛好。結果沒想到我們光是除草就弄了一個多小時!

地整好之後接著就是施肥。這次使用一種之前我沒用過的肥料「篦麻粕」。阿媽說是長效改善土質用。後來查了一下網路,「篦麻粕」雖然是屬於富含養份的有機肥,不過它因為含有毒素,可以預防線蟲的同時其實也會傷害蚯蚓等生物。看似天然有機對環境好,其實在使用上是有一些爭議的。

不過這次我們還是按照阿媽的方法施肥。篦麻粕的施肥方式是在整好的地中間挖一條溝,把篦麻粕放入,再用土蓋起來。接著拿四十三號肥料撒一點到土裡搗一搗。

施好基肥之後開始挖坑、放入草木灰土,接著就把茄子種進去就完成了(結果最花時間的是整地除草)!

預備清明節的草仔粿,收集刺殼(鼠麴草)

今年過年我負責了家裡的各種粿類(菜頭粿、發粿)的製作,做出了一點興趣。我跟阿媽說我還想學做草仔粿,阿媽思考了一下,說田裡有一點野生的刺殼,從現在開始慢慢收集,先燙一燙冷凍起來,到清明節應該來得及吧。

雖然常去田裡,但我對田裡的刺殼草一點印象都沒有。它們究竟都長在哪裡呢?我擔心是不是數量很少,所以跟阿媽提議我們來種一小畦。結果這天到田裡就看到阿媽在挖土種刺殼。阿媽叫我帶著小袋子到處去採集,大概10~15公分長度有一點開花的就可以摘下來用,小棵的就移植到田裡種。

仔細一看,確實草叢裡、田畦邊,時不時就冒出一小棵小黃花,其實數量還滿多的,只是平常沒有需求,就當雜草忽略,所以都沒注意到,甚至有的就長在菜旁邊有一大叢!採刺殼感覺很像玩RPG出任務去收集合成用的材料,玩得很開心。

最後收集了約一鍋的量,洗乾淨後,用水汆燙幾分鐘(呈現第三張照片的狀態),稍微冷卻後放入袋子,冰到冷凍庫,之後要做粿時就可以拿出來直接使用了。

不過採了一鍋煮完竟然剩下比我手掌還小的一小撮,看來之後還得再進行好幾次採集之旅呢!



avatar-img
言函兔的沙龍
6會員
5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言函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年過年迎台北百年一見(?)的好天氣。藍天白雲陽光晴朗,又保持冬天的矜持不會太熱。除夕前三天就開始忙東忙西,上市場和好X多大採購(人多到爆炸)、煮飯、做菜頭粿和碗粿、寫春聯(沒錯......我本人手寫)、拜拜、抓緊最後可以打掃的日子(習俗上初一就不能打掃了)趕快再掃一下。除夕當天也是從早忙到晚。
(農曆十二月廿十~十二月廿六)豆子開始收成經過一週後,從零星結果轉為結實纍纍,而另一邊的小番茄也像是在互相呼應一般,結了好幾串。我覺得番茄和豆類結果的樣子很可愛,像是小音符掛在五線譜上,有種奇妙的韻律感。 韭菜和蔥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挖起來重新種一次,才會長得漂亮。
(農曆十二月十三~十二月十九) 話說阿媽有一位鳥朋友,長得小巧可愛,背部羽毛是灰色,肚子則是白色。翅膀下方則帶了點黑、黃,像麻雀一般用跳躍的方式移動,不知道有沒有熟悉鳥類的格友知道牠的名字呢?牠常常跟做阿媽的跟屁蟲,在阿媽後面一邊「啾啾~」地叫(所以我們會稱呼牠「那隻啾啾」)
(農曆十二月初七~十二月十三)(1月第一週跨年出去玩休耕) 進入國曆一月後,感覺到「本番」的冬天到來。就算是太陽露臉的大晴天,冷風一吹來還是凍到直打哆嗦,於是我和阿媽做完必要的工作後就早早收工回家。 繼上週珠蔥豐收之後,田裡的其他蔬菜也慢慢進入可以採收的階段。菠菜開始漂亮起來,陽光灑在翠綠菠菜葉
這禮拜時陰時雨,溫度又低,不見太陽露臉,田裡的土好像沒乾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好不容易挺過颱風的高麗菜忽然開始腐爛(前一陣子長得還不錯)。高麗菜是從下方中心的葉子開始發黑,仔細一看還長了白色像發霉的東西。阿媽說她種高麗菜不曾遇到這種狀況,或許是生病了。
(農曆十一月廿三~十一月廿九) 去日本旅遊了兩週,一下飛機就與家人回到山上阿媽家,結果感覺好像比在日本還要冷(!?),雖然氣溫有16度左右,穿上發熱衣加兩件毛衣,卻還是感覺山上濕冷的寒氣從透進衣服來。 不過冬天日間去田裡不會太熱,大部份時候工作起來是滿舒服的,比起夏天是十分適合務農的季節。
今年過年迎台北百年一見(?)的好天氣。藍天白雲陽光晴朗,又保持冬天的矜持不會太熱。除夕前三天就開始忙東忙西,上市場和好X多大採購(人多到爆炸)、煮飯、做菜頭粿和碗粿、寫春聯(沒錯......我本人手寫)、拜拜、抓緊最後可以打掃的日子(習俗上初一就不能打掃了)趕快再掃一下。除夕當天也是從早忙到晚。
(農曆十二月廿十~十二月廿六)豆子開始收成經過一週後,從零星結果轉為結實纍纍,而另一邊的小番茄也像是在互相呼應一般,結了好幾串。我覺得番茄和豆類結果的樣子很可愛,像是小音符掛在五線譜上,有種奇妙的韻律感。 韭菜和蔥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挖起來重新種一次,才會長得漂亮。
(農曆十二月十三~十二月十九) 話說阿媽有一位鳥朋友,長得小巧可愛,背部羽毛是灰色,肚子則是白色。翅膀下方則帶了點黑、黃,像麻雀一般用跳躍的方式移動,不知道有沒有熟悉鳥類的格友知道牠的名字呢?牠常常跟做阿媽的跟屁蟲,在阿媽後面一邊「啾啾~」地叫(所以我們會稱呼牠「那隻啾啾」)
(農曆十二月初七~十二月十三)(1月第一週跨年出去玩休耕) 進入國曆一月後,感覺到「本番」的冬天到來。就算是太陽露臉的大晴天,冷風一吹來還是凍到直打哆嗦,於是我和阿媽做完必要的工作後就早早收工回家。 繼上週珠蔥豐收之後,田裡的其他蔬菜也慢慢進入可以採收的階段。菠菜開始漂亮起來,陽光灑在翠綠菠菜葉
這禮拜時陰時雨,溫度又低,不見太陽露臉,田裡的土好像沒乾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好不容易挺過颱風的高麗菜忽然開始腐爛(前一陣子長得還不錯)。高麗菜是從下方中心的葉子開始發黑,仔細一看還長了白色像發霉的東西。阿媽說她種高麗菜不曾遇到這種狀況,或許是生病了。
(農曆十一月廿三~十一月廿九) 去日本旅遊了兩週,一下飛機就與家人回到山上阿媽家,結果感覺好像比在日本還要冷(!?),雖然氣溫有16度左右,穿上發熱衣加兩件毛衣,卻還是感覺山上濕冷的寒氣從透進衣服來。 不過冬天日間去田裡不會太熱,大部份時候工作起來是滿舒服的,比起夏天是十分適合務農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