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收

含有「採收」共 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媽媽一大早就到田裡去,頭上戴著農夫帽、手裡提著桶子,開始一天採收。最近正是芋頭成熟的季節,田裡一棵棵挺立的芋頭葉,像是一片綠色的海洋。 要拔起芋頭並不輕鬆!必須先將泥土鬆開,再用力將結實的芋頭拔出來。常常滿手泥濘、滿身大汗,但當一顆顆渾圓飽滿的芋頭堆疊在一起時,媽媽臉上的笑容就寫滿了滿足。
Thumbnail
炎炎夏日的七、八月,行經苗栗縣公館鄉的產業道路,兩旁都是低矮結實纍纍的紅棗樹,隨著大暑過後,紅棗由青綠轉為鮮紅,此時正是最佳的採收期,綠中帶紅的新鮮紅棗,口感甜脆,是苗栗公館的季節限定水果。 紅棗是鼠李科棗屬多年生落葉性果樹,為好光性作物,耐熱又耐寒,可適應 -35℃~40℃ 的氣溫,大多在日
Thumbnail
莉莉思-avatar-img
2025/08/06
原來紅棗原本是長這樣的~樹枝上那根刺也太長了!真的要非常小心
氣泡水-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7
莉莉思 紅棗樹上的刺真的很嚇人,採的時候要小心,但它也不是每一截樹枝都有,是分散的長。
本文分享作者參與屏東高樹泰鶴農場網紋洋香瓜採果體驗的過程,從農場故事、採果準備、判斷採收時機、包裝瓜果到品嚐不同品種的網紋洋香瓜,並提及農場的用心與屏東農業的觀光潛力。
Thumbnail
猿渡太太-avatar-img
2025/06/06
哇~好酷的體驗!我也要安排時間去採哈密瓜XD
邊境牧羊犬-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7
猿渡太太 可以關注農場的社群動態~我也很期待他們下次開團!
(農曆一月廿七~二月初三) 天氣漸漸溫暖,田裡的蔬菜開始陸續抽苔、開花,昆蟲也變多了。奶油白菜從兩三週前就開始開花,這禮拜已經開成一片花田,蜜蜂到處飛舞採蜜。收成已經多到吃不完(開花還是可以吃),阿媽說那就留下種子秋天再來種吧! 終於收成第一顆草莓!
Thumbnail
耕耘小農園最大的好處不在於省錢,而是看著它從幼苗慢慢成長到可以採收的過程,實在非常療癒。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3/16
「而是看著它從幼苗慢慢成長到可以採收的過程,實在非常療癒。」 農夫很少得憂鬱症。
(農曆一月二十~一月廿六) 田裡的蔬菜到達採收全盛時期,家裡冰箱大爆滿好幾個禮拜之後,開始有些走下坡的跡象。今年菠菜長得又多又漂亮,可以說是種得最成功的菜了,現在也觀察到有點發黃的現象,必須加緊腳步趕快採起來吃了。 隨著草莓結實越來越大顆,為了避免果實直接觸到土壤爛掉,是時候來幫它鋪床了。
Thumbnail
(農曆一月十三~一月十九) 從過年開始天氣穩定之後,田裡的菜持續大豐收。似乎是在低溫、乾燥、陽光的天氣,蔬菜會長得特別好。而草莓開始開花兩三週後,也開始結起果實了,不過都還是白白綠綠未成熟的狀態,而且形狀跟想像中不太一樣,看起來細細長長的有點瘦,不知道是不是肥料不夠了?
Thumbnail
(農曆十二月廿十~十二月廿六)豆子開始收成經過一週後,從零星結果轉為結實纍纍,而另一邊的小番茄也像是在互相呼應一般,結了好幾串。我覺得番茄和豆類結果的樣子很可愛,像是小音符掛在五線譜上,有種奇妙的韻律感。 韭菜和蔥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挖起來重新種一次,才會長得漂亮。
Thumbnail
蕃茄在台灣不算是好種的水果(有人把蕃茄歸類為蔬菜),可能氣候過於濕熱,蕃茄容易生病,蟲害也多,一般慣行的蕃茄種植需要用很多農藥,而且一棵植株上結出的蕃茄,並非一次全部成熟,所以連採收期都必須持續噴藥。網路上有資料指出,在農藥容易殘留的蔬果中,蕃茄榜上有名。
Thumbnail
(農曆十二月初七~十二月十三)(1月第一週跨年出去玩休耕) 進入國曆一月後,感覺到「本番」的冬天到來。就算是太陽露臉的大晴天,冷風一吹來還是凍到直打哆嗦,於是我和阿媽做完必要的工作後就早早收工回家。 繼上週珠蔥豐收之後,田裡的其他蔬菜也慢慢進入可以採收的階段。菠菜開始漂亮起來,陽光灑在翠綠菠菜葉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