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川普大震盪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是東擴啊,那歐盟到底要不要烏克蘭加入北約?總不能老是好人給歐洲當,壞人都要美國來。歐洲的深層政府,才是容忍普丁的最大支持吧,左膠問題在歐洲在台灣都很嚴重,川普不是笨蛋而已,要道德說教,反身又跟獨裁政權交好的,不就是國民黨跟台民黨?

所以你是希望烏克蘭加入北約還是不加入?2014之後,烏克蘭本來就開始轉向抵抗俄羅斯,不希望被統一,那加入北約就是最大的保障。普丁到2022要侵略烏克蘭,也是習近平答應,然後歐洲還在加大跟中國合作,買俄羅斯能源,川普第一任的警告沒人要聽,最後普丁動手要怪誰?

包牌左膠的問題就是,一邊罵美國要當世界警察太霸道,一邊出事了又罵美國不當世界警察是爛貨。川普當商人看透了美國政客這些招數,神也是你鬼也是你,難怪所有問題越弄越大,最後沒人可以解決就擺爛說都是別人的錯。

左膠就是深層政府理論的支持者,只是你的大魔王只有川普,習近平跟普丁就不是。一方面要求川普要維持國際秩序,但真的跟大魔王在搓湯圓的歐洲、拜登、國民黨台民黨就沒關係。

明明跟大魔王在一起的,也可說自己愛台灣?對啊,是愛大魔王手下的台灣,只要台灣人跟烏克蘭一樣挺身反抗大魔王,就不行了。

avatar-img
96會員
823內容數
用科學的方式,還原占星真正的樣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b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5藍白立委大罷免潮,會是拯救中華民國的關鍵,跟太陽花、野百合學運一樣。 今年總預算有兩條發展線,三條後續線 第一條線,藍白刪減版總預算送出執行,那6、7月大罷免投票,只要讓10位以上國民黨立委下台,立法院馬上變成民進黨多數,就可以解凍預算,追加預算,讓2025的台灣恢復正常預算規模。 第二
藍白立委怎樣亂搞立法院,去年兩次,今年一次,就整個爆炸了。5月國會擴權的違憲,12月三惡法再來違憲一次,然後本來要過的2025總預算,拖到1月,藍白改不了吃屎的第三次違憲違法。 首先要有法律契約概念,你白字黑字寫了甚麼,就要照那個走,才會形成法律條文,才會變成契約。如果立法者、契約簽訂者寫了互相矛
2025年中央總預算在2024年9月開始審查,藍白4個月都講一套,到2025年1月,才突然丟出要統刪跟個別刪除項目,幾天之內你覺得行政部門要怎樣去跟立委解釋要回預算?藍白就是不管你要亂刪就對了。 馬英九任內有一年總預算-2000億,在野黨主席蔡英文說要刪20%,不然你入不敷出,又得舉債度日。而20
上一次的天冥海小三角,跟這次的冥海天小三角,有甚麼一樣的角色呢?日本還有天皇,德國已經分裂又統一了,蘇聯已經解體30年又入侵了烏克蘭,美國還是那個美國,中華民國已經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然後蔣介石跑來台灣自稱中華民國,剩下一個國民黨。 所以一樣還在的,就是中國國民黨跟中國共產黨了吧!
中國人是甚麼東西,會因為地點而改變。 中國人在台灣就是外來殖民政權統治者的優越感代稱,但中國人在中國就是被奴役千年的草民,那種優越感就沒了。跑來台灣的中國人最愛回中國,享受不是中國人的優越感,然後回來台灣又堅持保有殖民政權統治者的優越感。 中國人移民美國拿綠卡,也是這種模式,不過人家歐美可沒刺小
真正的大水庫理論是這個,不是貪汙犯在用的那個啦。 中央政府總預算是大水庫,地方政府是小水庫,小水庫之間無法互相流通,也無法逆流回大水庫,只有中央政府總預算大水庫可以流到地方政府小水庫。 今天中央滿庫,地方半滿,中央可以補助各縣市的建設規劃,跨縣市的重大交通、社福、教育體育預算,以及支付國防外交的
2025藍白立委大罷免潮,會是拯救中華民國的關鍵,跟太陽花、野百合學運一樣。 今年總預算有兩條發展線,三條後續線 第一條線,藍白刪減版總預算送出執行,那6、7月大罷免投票,只要讓10位以上國民黨立委下台,立法院馬上變成民進黨多數,就可以解凍預算,追加預算,讓2025的台灣恢復正常預算規模。 第二
藍白立委怎樣亂搞立法院,去年兩次,今年一次,就整個爆炸了。5月國會擴權的違憲,12月三惡法再來違憲一次,然後本來要過的2025總預算,拖到1月,藍白改不了吃屎的第三次違憲違法。 首先要有法律契約概念,你白字黑字寫了甚麼,就要照那個走,才會形成法律條文,才會變成契約。如果立法者、契約簽訂者寫了互相矛
2025年中央總預算在2024年9月開始審查,藍白4個月都講一套,到2025年1月,才突然丟出要統刪跟個別刪除項目,幾天之內你覺得行政部門要怎樣去跟立委解釋要回預算?藍白就是不管你要亂刪就對了。 馬英九任內有一年總預算-2000億,在野黨主席蔡英文說要刪20%,不然你入不敷出,又得舉債度日。而20
上一次的天冥海小三角,跟這次的冥海天小三角,有甚麼一樣的角色呢?日本還有天皇,德國已經分裂又統一了,蘇聯已經解體30年又入侵了烏克蘭,美國還是那個美國,中華民國已經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然後蔣介石跑來台灣自稱中華民國,剩下一個國民黨。 所以一樣還在的,就是中國國民黨跟中國共產黨了吧!
中國人是甚麼東西,會因為地點而改變。 中國人在台灣就是外來殖民政權統治者的優越感代稱,但中國人在中國就是被奴役千年的草民,那種優越感就沒了。跑來台灣的中國人最愛回中國,享受不是中國人的優越感,然後回來台灣又堅持保有殖民政權統治者的優越感。 中國人移民美國拿綠卡,也是這種模式,不過人家歐美可沒刺小
真正的大水庫理論是這個,不是貪汙犯在用的那個啦。 中央政府總預算是大水庫,地方政府是小水庫,小水庫之間無法互相流通,也無法逆流回大水庫,只有中央政府總預算大水庫可以流到地方政府小水庫。 今天中央滿庫,地方半滿,中央可以補助各縣市的建設規劃,跨縣市的重大交通、社福、教育體育預算,以及支付國防外交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廣州舉行的一場高層外交峰會上,烏克蘭政府公開支持中國對臺灣的主權聲索,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標誌著烏克蘭外交政策立場的重大轉變。
Thumbnail
川普槍擊案後,獲共和黨全代會支持,挑選萬斯作為搭檔。 BJ:God bless America. --- 以色列狂轟加薩走廊,90+死。哈瑪斯揚言退出停戰談判。 俄軍推進,兩個月死傷七萬。匈牙利不支持北約反中。 緬甸少數民族叛軍加入內戰。 BJ:天佑人類,願戰火早熄。 --- 川普
Thumbnail
歐洲三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後,更多國將跟進。美國持續拒絕"單方面承認"。 美國將解禁援烏武器,可直攻俄羅斯本土。俄羅斯進行戰術核武演練。 BJ:現在有一個國家的態度是,不管其他國家怎麼認為,只有他自己說了算。如果這不是霸權,什麼是霸權? 天佑人類。 --- BBC報導:台灣昨日Google熱搜
Thumbnail
一方面猜測普丁想成為彼得大帝,征服、開始攻擊北約大國的宏偉計劃,另一方面,則譏笑地說普丁的軍事力量如此微弱,甚至無法攻克距離邊境幾英里的城鎮。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 西方正在對烏克蘭的命運進行一場非同尋常的賭博。
Thumbnail
在南卡羅來納的最近一次競選集會上,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就北約成員國和俄羅斯的問題發表了具爭議性的言論。他表示,他會「鼓勵」俄羅斯攻擊任何未能履行其在西方軍事聯盟中所承擔的經濟責任的北約成員國。
世界開始為川普第二任總統的後果做好準備。 包括關稅、可能放棄烏克蘭和台灣、與其他盟友的交易方式、與敵人的激進以物易物貿易以及全球規則的進一步衰退。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2023/12/27 如果川普與聲稱願停火的普京明年雙勝選,川普實行美俄和解、停止援助烏克蘭、重新打擊伊朗、恢復對中斷鏈脫鉤,不知自由國際秩序號召力還剩幾何?基輔、華沙、布魯塞爾、倫敦、利雅德會否歸隊「川、普統一戰線」?如果臺北繼續由對陸強硬、親善川普的政府主導,試圖掙脫經濟困難的北京願意妥協多少?
Thumbnail
2022/2/23 首先,只要俄軍不揮師基輔,估計北京應沿用「克里米亞模式」,繼續「堅持外交解決」,美歐無法因此連坐制裁中國。其次,美國固然在團結北約、削弱歐盟有收穫,但一來俄國強勢會使東歐更「依賴」北約,要求北約要顯示「更大信用」,則美國「印太戰略」重點不能不稍有分散。
Thumbnail
2022/4/24 從川普就任美國總統時起,許多西方國際政治學名家便對美國主導的戰後「自由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的前景表示悲觀。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與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國際秩序加速下墜的預期更甚囂塵上。
Thumbnail
廣州舉行的一場高層外交峰會上,烏克蘭政府公開支持中國對臺灣的主權聲索,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標誌著烏克蘭外交政策立場的重大轉變。
Thumbnail
川普槍擊案後,獲共和黨全代會支持,挑選萬斯作為搭檔。 BJ:God bless America. --- 以色列狂轟加薩走廊,90+死。哈瑪斯揚言退出停戰談判。 俄軍推進,兩個月死傷七萬。匈牙利不支持北約反中。 緬甸少數民族叛軍加入內戰。 BJ:天佑人類,願戰火早熄。 --- 川普
Thumbnail
歐洲三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後,更多國將跟進。美國持續拒絕"單方面承認"。 美國將解禁援烏武器,可直攻俄羅斯本土。俄羅斯進行戰術核武演練。 BJ:現在有一個國家的態度是,不管其他國家怎麼認為,只有他自己說了算。如果這不是霸權,什麼是霸權? 天佑人類。 --- BBC報導:台灣昨日Google熱搜
Thumbnail
一方面猜測普丁想成為彼得大帝,征服、開始攻擊北約大國的宏偉計劃,另一方面,則譏笑地說普丁的軍事力量如此微弱,甚至無法攻克距離邊境幾英里的城鎮。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 西方正在對烏克蘭的命運進行一場非同尋常的賭博。
Thumbnail
在南卡羅來納的最近一次競選集會上,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就北約成員國和俄羅斯的問題發表了具爭議性的言論。他表示,他會「鼓勵」俄羅斯攻擊任何未能履行其在西方軍事聯盟中所承擔的經濟責任的北約成員國。
世界開始為川普第二任總統的後果做好準備。 包括關稅、可能放棄烏克蘭和台灣、與其他盟友的交易方式、與敵人的激進以物易物貿易以及全球規則的進一步衰退。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2023/12/27 如果川普與聲稱願停火的普京明年雙勝選,川普實行美俄和解、停止援助烏克蘭、重新打擊伊朗、恢復對中斷鏈脫鉤,不知自由國際秩序號召力還剩幾何?基輔、華沙、布魯塞爾、倫敦、利雅德會否歸隊「川、普統一戰線」?如果臺北繼續由對陸強硬、親善川普的政府主導,試圖掙脫經濟困難的北京願意妥協多少?
Thumbnail
2022/2/23 首先,只要俄軍不揮師基輔,估計北京應沿用「克里米亞模式」,繼續「堅持外交解決」,美歐無法因此連坐制裁中國。其次,美國固然在團結北約、削弱歐盟有收穫,但一來俄國強勢會使東歐更「依賴」北約,要求北約要顯示「更大信用」,則美國「印太戰略」重點不能不稍有分散。
Thumbnail
2022/4/24 從川普就任美國總統時起,許多西方國際政治學名家便對美國主導的戰後「自由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的前景表示悲觀。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與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國際秩序加速下墜的預期更甚囂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