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青春:岛崎藤村短文两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腊梅初开,春天的消息

腊梅初开,春天的消息

还是要说,看一个写手是不是真正的好手,一个最简单也最可靠的测试就是看他写的东西能否通过时间的测试,即读者初读时觉得很好,过多少年之后再读还会觉得好甚至更好,值得慢慢读,反复读。这种测试是否可靠和靠谱(即统计学上所说的reliable and valid),也要看大环境——某些大环境确实可以更容易使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智力退化,趣味恶化。

———

新年之后随着降雪而来的寒潮延续了几个星期终于过去。

阳光灿烂,气温回升,雪开始融化。

气温还是低,雪化得慢,背阴的地面和房顶仍有积雪。

融雪,土壤水分最好的补充。积雪渐渐融化,雪水慢慢渗入地下,不会流走,流失。

乔叟的叙事诗《坎特伯雷故事集》开场白说,“四月以它甘美的阵雨 / 把三月的干旱彻底穿透”。阵雨就能彻底穿透的干旱一定是浅显的。或者,干旱不浅,但架不住阵雨反复下。现在这里是一月以它渐进的融雪把十二月的干旱彻底穿透。

天气预报说,过几天还会有降温。但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谁还在乎降温,寒潮即使再来也只能是苟延残喘了。

窗外,榉树仍是挂满完整的枯叶。树下一对体型娇小的蓝鸟在阳光中相互追逐,好似在嬉戏调情。查鸟类图谱,得知这种北美特有的鸟叫东部蓝鸟,eastern bluebird。

又一对体型娇小的褐色小鸟自天而降,降落在窗下的草坪上,接着不断低头啄食。草地前两天才从雪中露出。

它们啄得那么认真,那么精确,不知它们究竟能啄到什么。再查北美东部鸟类图谱,似乎是田雀,field sparrow。看上去确实像麻雀。但麻雀在北美是外来物种。

蓝鸟和田雀身体那么娇小,居然挺过了严寒。它们的体量也就是二三两。一个二三两重的热土豆在严寒中即使包裹上保温材料不出十分钟也可以凉透,冻透。但这些小鸟硬是保持了身体恒温,不知躲藏在哪里挺过了十几天的严寒,其中包括地表给冰雪覆盖的四五天,现在又出来活蹦乱跳了。

生命的奇迹,春天的先驱。

想起岛崎藤村的美文,讴歌日本本州中部山区信州(长野)的新年和新春到来:

春天的先驱   春の先駆   

从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每下一场雨,天气就暖和一层。樱花、梅花的花蕾渐渐膨胀起来,北面的雪也渐渐融化。灰色的地面上,黄色逐渐增加。

一雨ごとに温暖さを増して行く二月の下旬から三月のはじめへかけて桜、梅の蕾も次第にふくらみ、北向の雪も漸く溶け、灰色な地には黄色を増して来た。

令人欣喜的春雨下过,湿润的梅树枝头显出了红色。草屋顶上的青苔长期压在雪下,现在也突然活起来。舒适的清风吹来。蓝天的色彩逐渐浓起来。微风送来看上去像群羊般形状不一的黄色云朵,就像是春天的先驱。

楽しい春雨の降った後では、湿った梅の枝が新しい紅味を帯びて見える。長い間雪の下に成っていた草屋根の青苔も急に活き返る。心地の好い風が吹いて来る。青空の色も次第に濃くなる。あの羊の群でも見るような、さまざまの形した白い黄ばんだ雲が、あだかも春の先駆をするように、微かすかな風に送られる。

我曾经遥望包含春光的西南方天空,注意到这种云朵。云朵出现之后,接着变大,拖长,变亮,向南方移动,随后消失。然后,在同一位置上,出现了第二朵同样的云朵,以同样的方式展开。柔和的淡青色天空,稍带灰色阴影的白云远远地飘荡,很美。

私は春らしい光を含んだ西南の空に、この雲を注意して望んだことがあった。ポッと雲の形があらわれたかと思うと、それが次第に大きく、長く、明らかに見えて南へ動くに随って消えて行く。すると復、第二の雲の形が同一の位置にあらわれる。そして同じように展開する。柔かな乳青の色の空に、すこし灰色の影を帯びた白い雲が遠く浮んだのは美しい。

多年前初学日语阅读时读到岛崎藤村的纪实散文集《千曲川素描》(千曲川のスケッチ),被这种优美的文笔震慑。中文世界这种连续而细致地描绘风景转换、天气变更、季节嬗递的文字非常稀少甚至阙如,只是在古诗中有些扼要的陈述/简述,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这首题为“春夜喜雨”的著名唐诗也是以春天的雨和云以及由此而来的欣喜之情为主题。但他对雨和云只是提起,然后一带而过,像是走马观花或摄影镜头横扫,没有驻足或定睛观赏。杜甫描写风景如此简略显然并不是因为他是在写诗所以必须简略,而是因为在中国文学传统中,风景描写无论是在诗歌和散文中都是简略的。

例如,唐代诗歌和散文大家柳宗元有一篇很可爱的散文游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可以想象,即使柳宗元“可久居”,他的风景描写也已抵达极限,不会更深入细致了,因为中国文学没有这种深入细致的传统。

日本文学则有。日本文学传统在其文人描写风景时便清晰地展示出来。如今回想当初第一次读到《千曲川素描》时感觉耳目一新,立即喜欢上了这种如诗如画的文笔,也是顺理成章。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加、心智/新知的增长,这种喜爱有增无已。

岛崎藤村熟读日本文学经典,其风景描写的眼光和手法跟日本平安时代才女清少纳言的《枕草子》遥相呼应。他也一度信奉基督教,他这种文字/文笔也跟《圣经·旧约·雅歌》优美的经文很是相配:

…冬天已往,雨水止住过去了。地上百花开放,百鸟鸣叫的时候(或译:修理葡萄树的时候)已经来到;斑鸠的声音在我们境内也听见了。无花果树的果子渐渐成熟;葡萄树开花放香。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来,与我同去!

在抄写剪贴这几节《圣经》和合本译文、进行文字处理时,又想到中国的诗圣杜甫的著名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的诗句所说的青春是指满目青葱的春季,跟《雅歌》说的是同样的季节,同样的青春。

青春,青绿的春天令人欢喜。

***

岛崎藤村,现代日本文学最重要的诗人和小说家,散文大家之一,夏目漱石的同辈人,芥川龙之介的前辈。

如今在国际间名头响亮的龙之介对藤村的写作态度和写作素材表示过不屑,但藤村的抒情性十足的诗歌和散文他终生难以望其项背,难以企及。漱石要是写起抒情散文来倒是可以跟他有一拼(其代表作《我是猫》中就有这种例l子),但漱石写不了、更谈不上能写好现代诗歌。

再一篇来自《千曲川素描》的描写春天的短文。逐词逐句推敲翻译它,犹如亲身仔细体验美好春天的到来(附带日文原文是为了方便能读日语的读者欣赏原文的优美,也方便他们指出拙译哪里有错漏或笨拙之处):

暖雨     暖い雨      

进入二月,来了暖雨。

二月に入って暖い雨が来た。

灰云低垂的阴天,从下午开始下雨,猛然感到猛然复活般的温暖。假如没有几场这样的雨,我们就无法疗愈对春天的无以言喻的强烈饥渴。

灰色の雲も低く、空は曇った日、午後から雨となって、遽に復活るような温暖さを感じた。こういう雨が何度も何度も来た後でなければ、私達は譬えようの無い烈しい春の饑渇を癒すことが出来ない。

正在揣测空中是雨还是雾的时候,看到了打伞走路的人,在雨中行走的马。屋檐下单调的滴水声也令人欣喜。

空は煙か雨かと思うほどで、傘さして通る人や、濡れて行く馬などの姿が眼につく。単調な軒の玉水の音も楽しい。

冬天里紧缩僵硬的身体也有些舒展开来了。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快感。走到院子里,听到雨落到污浊的雪上发出声响。走到屋外看,残雪给雨水融化,露出了暗色的土壤。

堅く縮こまっていた私の身体もいくらか延び延びとして来た。私は言い難き快感を覚えた。庭に行って見ると、汚れた雪の上に降りそそぐ音がする。屋外へ出て見ると、残った雪が雨のために溶けて、暗い色の土があらわれている。

田野也像是终于从冬眠中醒来,露出了沙土的面目。发黄的竹林、依然满是秃枝的柿树、李树,还有四处可见的其他树木的枝干给雨水打湿,黑乎乎,脏乎乎,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

田畠も漸く冬の眠から覚めかけたように、砂まじりの土の顔を見せる。黄ばんだ竹の林、まだ枯々とした柿、李、その他眼にある木立の幹も枝も、皆な雨に濡れて、黒々と穢い寝恍顔をしていない物は無い。

水流的声响、鸟雀的鸣叫听上去欢快起来。雨连桑田中桑树的根部都湿透了。在泥泞、溶雪和冬天的败退中,让人感到高兴的是稍稍延伸的柳枝。傍晚时分,我通过柳枝,遥望南方泛黄的灰色天空。

流の音、雀の声も何となく陽気に聞えて来る。桑畠の桑の根元までも濡らすような雨だ。この泥濘と雪解と冬の瓦解の中で、うれしいものは少し延びた柳の枝だ。その枝を通して、夕方には黄ばんだ灰色の南の空を望んだ。

入夜,孤寂地听着暖雨的雨声,不禁想到春天即将来临。

夜に入って、淋しく暖い雨垂の音を聞いていると、何となく春の近づくことを思わせる。

每次重读岛崎藤村的这种文字都感觉美不胜收,好似又回到了少年时代,春风拂面,鲜花盛开,瞻望前途,憧憬无限。惊讶相隔这么多年,竟然一点也不觉得这些文字有任何的幼稚或老旧,每次读来就像第一次读到时那样新鲜,新颖,新奇,新锐。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阅读经验的增加,读者的品味会提升,许多文字先前读过觉得好的,但长大之后再读便觉得不那么好了。然而,有些文字却可以如此长期保鲜,历久弥新。岛崎藤村用来写出《千曲川素描》以及他的许多诗歌和小说的文字就是这种历久弥新的文字。

***

以上所说的阅读和精神成长的通例或规律不但适一般的普通读者,显然也适用于聪颖过人的芥川龙之介。龙之介有一篇讲他的文学阅读和成长过程/体验的短文,题目是“浅谈我所爱读的书”(愛読書の印象。他在文章中写道:

此间拿出(罗曼·罗兰的)《让·克里斯朵夫》浏览,感觉不如以前那么来劲了。心想,“莫非那时的书就很不堪嘛。” 但拿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读了两三章,感觉跟以前一样好。

此間「ジヤンクリストフ」を出して読んで見たが、昔ほど感興が乗らなかつた。あの時分の本はだめなのかと思つたが、「アンナカレニナ」を出して二三章読んで見たら、これは昔のやうに有難い気がした。

龙之介一个多世纪前也就是1920年说的这些话至今依然屹立不倒——罗曼·罗兰虽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与始终没有得奖的托尔斯泰相比,其文学艺术成就显然差劲,其代表作《让·克里斯朵夫》与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差了不是一个数量级。

不少文艺作品虽然可以红极一时,俘获许多读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迅速褪色,不再光鲜,真正一流/超一流的作品则会长久/永久保鲜。在龙之介以日本和英国文学所常见的低调(understatement)写出这种对罗曼·罗兰不恭不敬、对托尔斯泰敬佩有加的话时,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才过去5年。

应当说,龙之介以罗兰和托尔斯泰为例描述自己的阅读趣味的提升,他的话说得大致不错。

但大致不错也意味着他说的情况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情况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或大环境中,有人(很可能有许多人)的智力和阅读趣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不见提升反而堕落。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津輕海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托·斯·艾略特(T.S. Eliot)在其名詩《荒原》的開頭提及「令人遺忘的雪」。幾天來持續低溫,元旦過後下的新年第一場雪遲遲不化,窗外的雪變成了促成回憶的雪。看著樹影在皚皚雪地上移動,書寫2023年春羅馬之行的回憶。不斷驚訝地意識到,當初在那永恆之城零散的所見所思在回憶中显出了先前未能想到的意义。
5/5罗马假日
托·斯·艾略特(T.S. Eliot)在其名詩《荒原》的開頭提及「令人遺忘的雪」。幾天來持續低溫,元旦過後下的新年第一場雪遲遲不化,窗外的雪變成了促成回憶的雪。看著樹影在皚皚雪地上移動,書寫2023年春羅馬之行的回憶。不斷驚訝地意識到,當初在那永恆之城零散的所見所思在回憶中显出了先前未能想到的意义。
5/5罗马假日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短篇集。雖然沒有讓人失望,還算有趣,但好像又不到非常好看,不過對東野圭吾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試看看。
Thumbnail
(黎明即起)凌晨4點起床,開始埋首於小說創作 上午連續工作 5~6 個小時後,下午則用來跑步或游泳 晚上 9 點準時上床,30年如一日 在如此規律的生活中,偶而來杯啤酒或咖啡搭配音樂 這是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生活中的小確幸 我想村上春樹先生生活中之所以有小確幸(幸福感) 應該是在規律的生活當
Thumbnail
日本產品設計師,秋田道夫的書”設計好心情”,是本很有襌意的講設計的書,他的書一頁是大標,另一頁則是內文相當的好閱讀。 這本講設計心態的書相當的有透明感跟空間感,內容不重口味,好像看了等於沒看,但是你久久再看一次會發現他講的東西很容易現實而且相當的有營養。 很像是豆腐或是白開水的書。 但是就
Thumbnail
相較於現在;唸專科時,是我最大量閱讀並寫作的一個時期。 村上春樹,是我最欣賞的作家。 「遇見100%的女孩」,短篇小說集;那是我第一次讀到村上的書。 20多年後,再重新翻閱,有了更深的一層領悟。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記憶像捉不住的落日,一跳一跳地作弄著生者,湮滅,又再現,湮滅,又再現。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日本比較年長的設計師好像都有一種童心未泯的感覺,或許也是因為這股簡單的能量才能造就現在從容的心境,此刻的我真的要好好跟大師們學習啊。
Thumbnail
從前寫作上的多才多藝,要靠記憶,靠真材實料花了很多心力研究很多不同典籍才積累了一些起碼的知識,今天這些努力功夫卻垂手可得,是吾更適宜寫作?
Thumbnail
「正因為你很美好,正因為是如此美好的你, 才能夠理解那些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微不足道卻觸動內心的事物。」—花森安治 自1969年起,日本老牌生活雜誌《生活手帖》持續連載至今的專欄<致美好的你>, 由《生活手帖》創辦社長、日劇《大姐當家》人物原型大橋鎮子女士擔任編輯, 寫下一年十二個月的日子中,
Thumbnail
書裡總共收錄十四位作家的短篇,作品年代從昭和時代往前到江戶時代都有。選文標準是「譯者茂呂美耶喜歡」(認真),不過我覺得她選的文都還蠻有代表性的。另外每篇文末都附有作品解說與作者簡介,可以用來作為認識日本文學的入門參考。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短篇集。雖然沒有讓人失望,還算有趣,但好像又不到非常好看,不過對東野圭吾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試看看。
Thumbnail
(黎明即起)凌晨4點起床,開始埋首於小說創作 上午連續工作 5~6 個小時後,下午則用來跑步或游泳 晚上 9 點準時上床,30年如一日 在如此規律的生活中,偶而來杯啤酒或咖啡搭配音樂 這是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生活中的小確幸 我想村上春樹先生生活中之所以有小確幸(幸福感) 應該是在規律的生活當
Thumbnail
日本產品設計師,秋田道夫的書”設計好心情”,是本很有襌意的講設計的書,他的書一頁是大標,另一頁則是內文相當的好閱讀。 這本講設計心態的書相當的有透明感跟空間感,內容不重口味,好像看了等於沒看,但是你久久再看一次會發現他講的東西很容易現實而且相當的有營養。 很像是豆腐或是白開水的書。 但是就
Thumbnail
相較於現在;唸專科時,是我最大量閱讀並寫作的一個時期。 村上春樹,是我最欣賞的作家。 「遇見100%的女孩」,短篇小說集;那是我第一次讀到村上的書。 20多年後,再重新翻閱,有了更深的一層領悟。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記憶像捉不住的落日,一跳一跳地作弄著生者,湮滅,又再現,湮滅,又再現。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日本比較年長的設計師好像都有一種童心未泯的感覺,或許也是因為這股簡單的能量才能造就現在從容的心境,此刻的我真的要好好跟大師們學習啊。
Thumbnail
從前寫作上的多才多藝,要靠記憶,靠真材實料花了很多心力研究很多不同典籍才積累了一些起碼的知識,今天這些努力功夫卻垂手可得,是吾更適宜寫作?
Thumbnail
「正因為你很美好,正因為是如此美好的你, 才能夠理解那些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微不足道卻觸動內心的事物。」—花森安治 自1969年起,日本老牌生活雜誌《生活手帖》持續連載至今的專欄<致美好的你>, 由《生活手帖》創辦社長、日劇《大姐當家》人物原型大橋鎮子女士擔任編輯, 寫下一年十二個月的日子中,
Thumbnail
書裡總共收錄十四位作家的短篇,作品年代從昭和時代往前到江戶時代都有。選文標準是「譯者茂呂美耶喜歡」(認真),不過我覺得她選的文都還蠻有代表性的。另外每篇文末都附有作品解說與作者簡介,可以用來作為認識日本文學的入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