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內湖科學園區散步,恰好看到樂高的空間展示店,於是順手推門而入。看著一整店的樂高,卻讓我心情莫名愉快。
回想年輕時,總喜歡買樂高給孩子玩。每當他拿到新樂高,臉上總會綻放出興奮的笑容。我們會一起拆開包裝,一塊一塊地拼湊,最後完成一件作品,那種成就感讓孩子開心得不得了。
那時候的樂高款式不多,大多是消防站、飲食店等城市系列。有時候陪孩子玩,自己也忍不住加入。然而,樂高的零件畢竟有限,有時候找不到適合的配件,比如汽車的擋風玻璃,一不小心被孩子踩壞了,原廠零件又難補,只能自己動手做。我找來壓克力片,小心翼翼地加熱、塑形,最後裝上去,竟然完美契合。當看到手工製作的擋風玻璃成功安裝上去時,孩子興奮地笑了,我也跟著開心不已。
樂高的魅力不僅僅在於照著說明書拼裝出官方設計,而是在於它能讓孩子自由發揮想像,拼出屬於自己的世界。幾塊積木,便能組成恐龍、馬、猴子,雖然簡單,卻充滿樂趣,只要有那麼一點神似,孩子們就會興奮地說:「這就是恐龍!」、「這就是猴子!」,眼神裡滿是驕傲與喜悅。
時光荏苒,孩子長大了,現在他已經可以自己賺錢,也開始買樂高,但不再是童年時的消防車或餐館,而是專為成人設計的花卉系列、名畫系列。不得不佩服樂高的商業策略,他們成功將玩具的年齡層從兒童逐步延伸至成人,甚至中年人、銀髮族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樂高產品。這樣的策略,使得樂高的產品生命週期被大幅延長。
這間樂高展示店,已不只是販售玩具的地方,而是充滿生活感的空間。在這裡,有人拉著小提琴,彷彿街頭藝人的表演,又像一場即興音樂會,增添了幾分藝術氛圍。店內還設有咖啡區,人們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聊天、欣賞作品,甚至順手挑選幾盒樂高帶回家。這種經營模式,就像樂高將實體玩具延伸至動畫、電影產業一樣,充滿創意,也讓品牌更具魅力。
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通常具備幾個關鍵要素:第一,足夠獨特;第二,能讓人產生情感連結;第三,當足夠多人產生共鳴,自然會形成流行。而樂高,顯然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